APP下载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6-11-23刘韬

戏剧之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

刘韬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跨多门学科、技能要求高、重人文感性、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等诸多特点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简单照搬其他专业做法,而必须给予充分独特的考虑。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工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对此,为了推动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快速且健康发展,应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政府、学校、企业的联合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76-02

如今,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激发了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对江苏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江苏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亟需优化完善。

一、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细分化程度过高,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专业课种类繁多。这一方面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在数量众多的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的课程,学校层面又缺乏对学生专业选择过程的指导,导致学生在个人专业发展方向上陷入迷茫;另一方面割裂了各细分专业的内在联系,使得一些原本联系紧密的专业因为分类原因被强行区分开来,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零散化,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实践课程权重偏低。艺术设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实践课程的学分集中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中,而在更重要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分配给学生观摩、学习、参与企业设计一线工作的课时数很少,且学分占比也较低,使得教师没有动力创造学生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二)工学结合不紧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与当地的行业企业有着形式多样的合作,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也比较注重与企业生产发展实际的对口,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参与企业艺术设计工作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程度也较低。第一,“双师型”师资缺乏,无法有效引导教学实践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充满了“学院派”风格;第二,在教学内容编排和课程设置上,理论和知识的教授占比较高,实践环节内容较少且深度不足;第三,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效果评估体系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较为突出;第四,高职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融合度不高,学校艺术设计教师与企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交流以及流动机制不健全,工学结合平台建设不完善。

二、原因分析

(一)学科专业建设滞后。学科专业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模式设计等主观层面,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层面。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创立时间不长,起点也较低,目前仍处在模仿学习、消化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阶段,因此总体教育水平偏低。加之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预算投入不足,社会和学校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因此我国尚未形成与国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成熟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另外,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由此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极大地限制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不足,难以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形成有效支撑。首先,校企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总体上停留在自发层面,既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合作体系。其次,缺乏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局部的利益矛盾或纠纷,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明确划分双方权责、义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校企双方对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顾虑重重。最后,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导致实践性和针对性不足,弱化了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使得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的动力不足。

三、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也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职能,调动社会各个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第一,政府应加大对艺术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扶持力度。可以设立更多的国家课题,增加研究经费预算,鼓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还可以增加对艺术设计领域研究成果的奖励,加大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第二,各个行业企业应主动积极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与合作高职院校的人才交流互动,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运营经验和专业能力帮助学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第三,高职院校应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和理论研究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分析,想法设法提高自身的学科建设能力。

(二)打造政府、学校、企业的联合培养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各方都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或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队伍贡献力量。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区域性的校企合作,积极协调、维护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对具体工作予以指导,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其次,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创意服务能力,让所有与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能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应当意识到帮助高职院校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机制和方式,寻求双方合作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俞伟忠.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1,(02):27-29.

[2]李小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1,(3):170-171.

[3]李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浅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55-156.

[4]高学强.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8,(3):214-215.

[5]肖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云空间培养模式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9-112.

[6]郭建忠.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89-92.

[7]朱红霞.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三实一强”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86-187.

作者简介:

刘 韬(1979-),男,汉族,重庆云阳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设计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全人教育视域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1503053。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