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规格河蟹亲蟹选取、交配及越冬技术

2016-11-23黄金田张明明陆全平唐玉江王鑫

水产养殖 2016年9期
关键词:交配河蟹亲本

黄金田,张明明,陆全平,唐玉江,王鑫

(1.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3.射阳海明峰水产有限公司,江苏射阳 224353)

大规格河蟹亲蟹选取、交配及越冬技术

黄金田1,张明明1,陆全平2,唐玉江3,王鑫3

(1.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3.射阳海明峰水产有限公司,江苏射阳 224353)

河蟹养殖业是我国淡水产业中第一大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近几年各地开始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模式,做大、做强河蟹产业,在亲蟹培育上出现了一些变化,选取的亲本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由于大规格亲本的越冬技术难度要大一些,越冬成活率和抱卵率不稳定,为此大规格河蟹亲蟹选取、交配及越冬技术成为繁育场关注的重点问题。

1 亲蟹选取

1.1 水域

选取养殖水域面积尽量要大一些的亲蟹,如围网、水荡、大池塘等(“长江2号”河蟹要在可控水域)。河蟹的成熟季节到了以后,河蟹体内膏满,河蟹在水域中到处爬动,较大水域的水体有益于亲蟹交配前的洄游运动。

1.2 品种

中华绒螯蟹有几个水系的种群,如黄河水系、瓯江水系等,其生长期、个体大小、适应性都有差异,在江苏养殖河蟹尽量选取长江水系的河蟹作为育苗的亲本。为了河蟹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经十多年努力,培育出河蟹新品系:“长江1号”与“长江2号”,其生物学性能优于自然的常规品种。

江苏目前河蟹亲本选用一般只有两个类型,一是自然水域的河蟹,二是国家认定的新品种“长江1号”或“长江2号”。①自然水域:选取体型特征形状符合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征的河蟹,可参考标准(GB/T 19783-2005)。②“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国家级江苏高淳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收集、保存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中挑选出的形体特征标准、附肢齐全、健康无病的1 000组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通过10年5代的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2年4月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登记号:GS-01-003-2011),其特点: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体型好,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生产性能稳定,养殖群体分化小,平均规格大而整齐。③“长江2号”: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是2013年10月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该品种是以2003年从荷兰引进的莱茵河水系中华绒螯蟹,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个体规格为选育指标,经4个世代选育而获得经济性状优良的河蟹群体。主要特点有:生长速度快,个体规格大,雌雄体质量变异系数小,遗传性状稳定。

1.3 亲蟹的大小

所谓大规格亲蟹,一般是指:雌蟹在125 g以上,雄蟹175 g以上的优良品种和常规品种。优良品种指的是“长江1号”和“长江2号”,常规品种指的是长江水系的河蟹。

1.4 选亲蟹的时机

每年水温降至15℃左右时,我国长江一线的季节在中秋时节,河蟹进行最后一次蜕壳,蟹壳有黄色转为墨绿色,蜕壳完成即进入生殖洄游期,开始在生长的水域到处游走,寻找洄游路线。河蟹每天能爬行20 km左右,洄游历程在600~1 000 km的河蟹可作为优选的对象,即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30~50 d可作为亲本挑选的对象。

有技术人员提出:“河蟹越冬前,出现河蟹多日沿池塘四周转圈的现象”是不正常的观点,他们认为可能是水质因素、底质因素、河蟹自身因素、人为因素、异地运输造成的。事实并非如此,凡是有洄游特性的水生动物,在性成熟前身体会积累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是繁育后代的重要物质基础,脂肪是洄游的动力基础。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洄游动物一定要消耗大部分脂肪,才能成为优良的亲本,大部分淡水鱼和海洋洄游性鱼类都有此类特征,如果不消耗体内的脂肪会影响亲本的抱卵量和产卵的质量。

1.5 亲蟹的运输

亲蟹运输:在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风吹、雨淋,遇大雾天不能运输,运输在夜间进行为好,要快装、快运。经1 d的长途运输,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 亲蟹交配

2.1 亲蟹越冬池的处理与防逃

在9月份抽干池水,曝晒数天,平整池底及四周池埂,在池埂上围设防逃网(膜),淤泥要求:淤泥一般在2 cm左右,要进行清淤或用生石灰处理。

2.2 亲蟹培育池的清塘消毒

10月初每667 m2用生石灰150 kg进行消毒。10 d后进海水。

2.3 亲蟹培育池大小及密度

池塘面积以3×667 m2~6×667 m2为宜,具体根据亲蟹保种的数量决定总面积,一般每667 m2可保种300 kg左右,一般相同规格的亲蟹(以雌蟹为准)同池越冬,规格相差25 g以上的要分池越冬。

2.4 进水与消毒

进水水深1.0~1.5 m,亲蟹越冬池水用30×10-6漂白粉消毒,5~7 d后就可放入亲蟹。

2.5 交配的适宜水温

在自然界河蟹交配的时间较长,河口水体表面水温低于10℃也可爬到水深3 m以下进行交配。而池塘水深一般不超过2 m,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要在表面水温降到10℃之前完成全部交配工作。江苏中部地区在11月15日开始至30日结束。

2.6 交配池盐度

蟹交配在盐度10的条件下就能顺利完成,但受精卵发育最好在盐度18以上为好。

交配池与越冬池是同一个池,要求进海水时尽量进高盐度海水,盐度要在20以上。

2.7 关于强化培育池

近几年有少数育苗场到内地购回亲蟹,想通过强化培育提高亲蟹的品质。先将取回的亲蟹放入注满淡水的池塘,投喂新鲜的饵料,加大换水量,看起来是符合河蟹强化培育的要求,其实亲蟹重在挑选,到了河蟹性成熟的季节,所谓的强化培育已没有效果,还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育苗场业主往往将所谓的强化培育池与越冬池在同一个池中进行,强化培育后将淡水抽干,再加入海水,造成池底土壤中吸满淡水而很难与池中的海水交流,因而盐度差十分明显,河蟹交配后,抱卵蟹为了越冬,大部分会挖穴,深度在20~70 cm不等,河蟹洞穴中的盐度受池底土壤中的盐度影响较大,其盐度大大低于池塘水体的盐度,经过一个冬天,相当数量的蟹卵发育不良,容易造成花卵现象。

总之,亲蟹的强化培育不可取,一定要在河蟹养殖区挑选优质亲本。

2.8 雌雄比例

雌雄交配合适的比例经过实验证明,一只健壮的雄蟹可配对6~10只雌蟹,但配对过多雌蟹的抱卵率会下降。但也不是配对雌蟹越少越好,目前有一些育苗场将亲蟹的雌雄比例降到1∶1,交配池雄蟹过多,雄蟹会频繁与雌蟹交配,有的雌蟹在一周内交配数十次,造成雌蟹体力透支,越冬成活率下降,有的雌蟹在第一次交配数小时后就产卵,产卵后又受到雄蟹的骚扰,流产率会提高。因此,雌雄比例2.5∶1~3∶1较为合适。

2.9 雄蟹的挑出

检查亲蟹池的雌蟹抱卵率大于90%以上时,就可将雄蟹挑出,雌蟹抱卵后大部分会伏底,而雄蟹会爬出水面到处巡游,这时即可捕之。

3 越冬管理

3.1 水位的调节

越冬时的池塘水位要保持1.5 m以上,以确保池底水温的稳定。还要保持水质清新,每10~15 d换水或加水1次,加注的新鲜水也要经过消毒,当水温低于5℃以下时,换水可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3.2 饵料的投喂

投饵时间宜在傍晚,便于亲蟹夜间出来觅食。饵料为小杂鱼等易观察的饵料。日投饵量为亲蟹体质量的1%~5%,视吃食状况,决定具体增减幅度。

3.3 增氧措施

注意冬季的破冰扫雪,即便是开冰期也要2~3 d向池水充一次氧,充气头密度3~5个/667 m2,每次充氧20 min。

3.4 防逃

经常检查池塘防逃设施,观察池塘是否漏水,防止亲蟹外逃。

3.5 起捕

为了达到较为彻底的捕蟹目的,采用干塘捕捉最为合适。采用这种方法捕蟹时,首先应将塘水快速排空,然后用人工捕捉即可。抱卵蟹有挖穴越冬的特性,要对池塘中所有洞穴进行清理,一次捕捉不净,第2天可根据亲蟹爬行的痕迹进行“追捕”,直至捕捉完毕为止。

10.3969/j.issn.1004-2091.2016.09.015

2016-04-20)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5]1011);江苏省科技厅前瞻性项目(BY2014108-13);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支撑项目(BE2014412)

黄金田(1957-),男,教授,主要从事水产经济动物的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E-mail:hjt@ycit.cn

猜你喜欢

交配河蟹亲本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