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痴情在紫砂

2016-11-23

天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竹节壶把紫砂壶

文 青 梅

一片痴情在紫砂

文 青 梅

又是一壶出世。林伟小心捧起,轻抚紫砂,倾心感受,对视凝笑,欣慰着自己的又一次成功,感动着紫砂带给他的深情。

紫砂有深情,天然去浊饰。中国人喜欢茶,茶文化中,紫砂壶最能够表现中国传统茶文化韵味,被推崇为“世间茶具之首”,负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相”的美称。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 又无熟汤气,更有“越宿不馊”的说法,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

紫砂留雅韵,天地一丸泥。紫砂壶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集实用、把玩、欣赏于一体,在众多的工艺品中绝无仅有。紫砂材质独特,制成茶具,泡茶蕴香而透气,在使用、把玩中能养出宜人的晕光,使人产生一种亲和感。

缘于此,林伟与紫砂相识、相知、相爱、相伴。

说起紫砂,林伟那是滔滔不绝。

林伟出生于制陶世家,从小对紫砂文化耳濡目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毕业后,便进入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壶的创作,为以后紫砂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紫砂后,曾先后得到高级工艺美术师汪寅仙、吕尧臣的悉心指导,佳作不迭而出,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瓜壶》 林伟/作

本着对紫砂艺术的追求,林伟选取最优质的紫砂泥料,手工制作打磨,缜密设计精益求精,在造型上讲究点、线、面与精、气、神的集合,把东方传统文化的神韵融入当代文化的创新之中,布局巧妙构思,造型古朴优美,栩栩如生,仿生效果极佳,格调高雅,工艺精湛。

在林伟看来,意境是紫砂壶的内涵,是思想,是精神。如今人们收藏紫砂壶只看泥料、工艺、款识、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文化。紫砂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他说每出一把壶,就是承载了一份纯净心意。紫砂清心,紫砂悦目,紫砂能够引出茶的灵魂,能够唤醒人内心的古朴的宁静,这是紫砂的魅力,万物有灵,自有一份深情。

所以,他更愿意在紫砂的文化意境上下工夫。

看这把《南瓜壶》,以瓜为壶体,瓜蒂为壶盖,瓜蔓为壶把,枝蔓缠绕着壶把,向壶腹自然延伸,长着长着,顶端就生出柔软的嫩芽,远远望去,简直就是放在案头的一个小瓜。林伟用刀在壶身上压出几道向里陷入的浅槽,而且上部临近肩部的地方用力轻浅,往下落刀较深,直至壶底,结果就在扁圆的壶身表面出现了稍稍隆起的瓜棱,使南瓜看上去饱圆而肥满。壶的表皮平滑明润,光洁迎人。而最灵动的是那只七星瓢虫。七星瓢虫鹅黄斑点,闻香而来,使整个画面瞬间充满生机。此壶沉稳不失天真,趣味中又透出灵秀。可谓以静制动,静中又散发出生命的蓬勃。

《柏桩》壶利用树桩的形态变形制作而成,将壶身、壶嘴、壶把做得稳妥古拙、枝干苍劲,因柏树是长年生乔木,它的枝干坚硬挺秀,象征着坚强和不屈。林伟用深紫泥所呈现出的墨绿色做松枝表示它的常青,寄意人生命的长寿长青,并在一些地方留出粗拙的原胎,让人品味柏树生长中所经历的沧桑历程,寄意生命的苦难和坚强。整体上古朴美观,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柏桩》 林伟/作

《竹节》 林伟/作

旁边还有一壶,以竹段、竹节、竹叶作装饰,壶嘴三节,刚直遒劲,旁支出竹叶,伏在壶身的竹节上;壶身一节,稳重挺拔;壶盖合口严密,壶钮也是竹节修饰;壶把五节,曲而不柔。此《竹节》壶为林伟全手工制作,多处以竹节修饰,每一处都处理得干净利落,造型特点明确,做工精致浑然,令人耳目一新。壶身壶底都属于圆形,有着浑厚的外在造型。纵观该壶全身,光洁莹润,朴实无华,宛若天成,散发出一股古朴、大气之风,使人能感受到那种竹之气节。

制作紫砂壶的过程,是凝入某一种意境的过程,是心灵纯净的过程。品赏紫砂,最美妙的也不过是品意境、品心境,体悟紫砂壶的内涵、气质,感悟人生。

静靠着临窗,凝望着街景,把一壶紫砂,享受着午后的惬意。在音乐的流淌声中,一壶一人,互诉情愫,完美地契合。

林 伟

1981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制陶世家,从小对紫砂文化耳濡目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毕业后,便进入紫砂工艺厂,厂里进修的九年间,在花货技艺上得到过高级工艺美术师汪寅仙的指导,在绞泥壶系列的制作上,又得到高级工艺美术师吕尧臣的悉心指点,很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着对紫砂艺术的追求,每制一壶都缜密设计精益求精,所制作品在造型上讲究点、线、面与精、气、神的集合,把东方传统文化的神韵融入到当代文化的创新之中。创办了“林伟陶艺”工作室,专业从事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作品构思严谨、格调高雅、造型古朴优美、工艺精湛。既有传统壶艺的神韵与魅力,又有当代文化不拘一格的创新,贴近生活,雅俗共赏。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评并获奖,深受壶友与收藏家的青睐。

猜你喜欢

竹节壶把紫砂壶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竹节人”中说“趣味”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