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散的纸片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2016-11-23唐语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爱书读书人书本

唐语

明代于谦在《观书》中如此慨叹:“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这一拟人化之语,形象深刻地道出了书之涵、书之能和书之情。多少年来,它一直为后来人所吟诵不绝。

鲁迅先生曾经谈及早年求学经历,提到每逢读书之时,必是先净手焚香,然后方才捧卷学习。一代文豪巨匠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崇与景仰由此可见一斑。这不禁让人心动和汗颜。

然而时至今日,每逢毕业季,我们都能看见一场又一场的“撕书狂欢”。无数的书本在欢呼狂喊声中被化为飞散扬天的片片纸屑。每逢这些,总令人心酸不已!人们对于书本的敬畏早已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却是集体性的畸形知识观。

古时,爱书和惜书向来是读书人的共同特征。

范钦为了珍藏书本,四处走访和奔波,多方搜集孤本、善本,有时不吝重金只是为了获取一本好书,终修成“天一阁”这座爱书之人的净土圣地。胡应麟一生不惜倾尽家产,终得书之千卷。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也在历史上留下惜书爱书的美名佳话。对于知识书本的敬重,使古时候的读书人在闲适之处能够快意潇洒,在繁忙之际能够苦中作乐,在困窘之境能够从容不迫,在得意之时能够不骄不躁。

反观当下,我们甚而有些困惑和不解——知识、书籍对于现代之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科技发展剥夺了人们欣赏文学的兴趣和能力,这早已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话题。也许是为了在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人们大多抛开了书本投向了电子设备,书香墨醇正在生活之中慢慢地消散开来,取而代之的是如同电脑屏幕般黑黢黢的精神空洞。

远离了书籍,当今的文化产品也变得愈加低俗和越发无趣。质量低劣的影视剧片等文化产品层出不穷,不只是制作者的责任和品位,而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文化观的导向所致。虽然不断地有声音在呼唤着“让我们捧起书本”,但当今书籍大多已成为身份地位的点滴修饰和自我满足的精神抚慰,真正品读书籍的人在逐步减少,甚至在急剧地减少。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毕业季“撕书现象”频繁地发生了。当竞争社会中的“生存式压力”转变为各类校园中的“升学时压力”,书本已不再具有发自内在的吸引力和魅力,反而往往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一种负担,真正失去了书本自身传授文化知识的崇高意义。诚然,应试教育是令人无奈的,但我们切莫让畸形知识观全部扭曲了书本的内涵和意义。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书藏应当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避风港或寄存处。放下手中的滴滴手机,也许眼前的书本便显得不再枯燥和无味。放下内心对于学习、生活的成见,求知的渴望便会压倒心中的那些慵懒、浮躁,从而让眼前的这个世界增添几分色彩。

捧起书本,方能学会热爱生活。愿学子们在毕业季时能够有所收获,有所领悟,有所成长。

猜你喜欢

爱书读书人书本
玩转书本
打开书本
“爱书”、“读书”和“懂得书”*
——“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我是快乐读书人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事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