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伤心画不成

2016-11-22任恣娴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鬼神红楼梦

摘 要: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与对前八十回的背离。后四十回对死亡的描写方法一改前规,且常有鬼神之说夹杂其中,减损了其艺术性。前后描写的反差,跟续书者与曹雪芹的生死观不同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 生死 鬼神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89-01

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读起来旷日持久,因而像一部画卷徐徐的在眼前展开。《红楼梦》前八十回语言舒徐,不论景物事件,还是人物情感,都是娓娓道来。给人一种鉴山赏水的美感,颇有山水画的意境。然观至后四十回,穷山恶水陡然转至写实风格,美感大打折扣。《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差异与作者问题,学界历来纷争不断。对后四十回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褒贬不一。“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2]后四十回是大体沿着前八十回的脉络发展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反封建的思想也是一以贯之,大体上没有出格的违背原作。然后四十回对死亡的描写一改前规,多杂神鬼福报,在写作的艺术性上远远不及前八十回。

其一,后四十回对死亡的描写过于集中紧凑,削弱了死亡的震撼力和意义。生死之思,是曹雪芹先生创作《红楼》时,一直在思考并加以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前八十回写到死亡的地方所占比例不多,如秦氏、晴雯、尤二姐、尤三姐之死等。但这些情节,都是散落在章节之间,安排不密集,这就有足够的篇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例如,秦可卿之死看似是身体疾病引起的,但从赖大醉骂“爬墙灰”之时,就已经开始暗示心结才是秦氏之死的根本原因。秦可卿死后,也极尽描写众人的悲痛与丧葬奢华。将死亡的起因、经过、丧事以及众人的悲哀一一道来,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还有晴雯之死,从王夫人误信谗言,一直写到宝玉祭奠芙蓉花神,毫无突兀之感。而后四十回关于死亡的描写,就过于紧凑和突兀。“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3],写林黛玉、贾母、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香菱、鸳鸯、夏金桂等之死,过于频繁、集中。特别是赵姨娘之死,“都起来正要走时,只见赵姨娘还爬在地下不起……岂知赵姨娘满嘴白沫,眼睛直竖,把舌头吐出”,毫无由来的发生,着实突兀。其他如迎春、香菱等的死,也是突然聽到去世消息。虽然死亡是表现衰落的征兆,增强了悲剧氛围,但是这样密集的死亡令人有窒息之感,读来亦觉麻木。

其二,后四十回死亡意象的选择与前八十回截然不同。前八十回的死亡描写,借助的大多是自然意象。像花的凋零,春的逝去,黄昏冷雨和借酒消愁等,都充满着诗意的伤感。黛玉的《葬花吟》吟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将对生命无常的担忧,刻画的唯美凄凉。又如晴雯死前,“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与宝玉留作慰藉。死后被小丫头传为芙蓉花神,继而有宝玉焚香祭稿,处处都透露着一种缠绵悱恻。曹先生像宝玉一样,对那些纯洁善良的姑娘们,抱有一种怜惜之情。他更注重对死亡的诗意沉思,借助自然事物的逝去,来引发对死亡的思考。故而将她们的生死写的优美凄清,颇具诗意化。

与曹先生不同,续书者多选取鬼怪等意象,在处理死亡时更直接、现实。后四十回的死亡描写中,像黛玉、鸳鸯、凤姐、赵姨娘等死亡前后,都出现了鬼怪。首先在写作的艺术性上,就遭人诟病。其次,续书者意图借助于这种恐怖意象,来警戒人们因果报应。这与前八十回自然无为的生死观,并非一脉相承。俞平伯认为“大观园中人死在八十回中的都是有福分。如晴雯临死时,写得何等凄怆缠绵,令人掩卷不忍卒读……在八十回中未死的人,便大大倒霉了,在后四十回中,被高氏写得牛鬼蛇神不堪之至”[4]

其三,说到死亡,就不得不提鬼神和作者的鬼神观。有了现实的生死,也就有了虚幻的超出生死的设想。《红楼》中除了现实世界,还存在一个高于其上的神仙世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下界历劫,金陵十二衩陆续归入太虚幻境。这是事情的起端,也是事情的归结之处。鬼神世界在前八十回,仅是一个次于现实世界的辅助性存在。写神仙鬼怪的地方共有七处,大部分神仙虚幻描写都是善意象,而且都寓意深刻。即便写到鬼怪,也是点到即止。如第十六回秦钟临死之际众小鬼的对话,用鬼话来说人事,颇具讽刺喜剧效果,并不会给人以荒诞可怖之感。这种鬼神描写与后四十回的描写,性质和目的都是断然不同的。

后四十回的鬼神描写频率较高,在短短四十章里就有十五处。如第九十四回怡红院现海棠花妖,第一百零一回凤姐大观园遇鬼,第一百零二回尤氏遇鬼,贾蓉占卦,法师做法捉妖。第一百零八回,宝玉潇湘闻鬼哭,第一百十一回写鸳鸯自尽前遇鬼,第一百十二回赵姨娘被鬼附身等等。鬼神世界不再是偶尔出现的辅助性质,而是已与现实世界同时存在,并有交叉重合。这些鬼神形象已与前八十回不同,像海棠花妖的诡异,毫无美感。鸳鸯自尽前看到“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引她上吊,给人阴森可怖之感。对赵姨娘被附身而亡场景的描写更是直露,甚是凄厉骇人。这些场景的描写直接粗陋,更接近市井流俗的小说写法。作者多用恫吓的方式来警告或惩罚当事人,意在宣扬善恶报应、因果轮回,具有封建道德教化的性质。但这样大篇幅的描写有本末倒置之嫌,是有悖于曹先生本意的,也是对曹先生神仙幻境构想的过度生发。这些神鬼场景描写不但毫无朦胧飘渺之感,反而让作品的艺术魅力骤减,落入志怪小说封建迷信的窠臼。

前后对死亡的描写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归根到底是由于曹雪芹先生与续书者所秉承生死观不同。“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先生更倾向于佛教的“幻空”、“色空”思想,万事到头皆成空。曹先生对待死亡的态度是自然无为的,生命的逝去就像大自然中的万物荣枯一样,脂砚斋将此归结为一种“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境界。而续书者更倾向儒家的鬼神观,表现出“福善祸淫”的思想。续书者写了诸多的善恶有报、因果轮回、鬼怪出没的情节,以此来教化民众,警戒人们行善积德,勿做恶事。由于秉承不同的生死观和鬼神观,导致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对死亡的描写迥异。

参考文献

[1]张兴德. 腰斩《红楼梦》有罪 程伟元高鹗有功——坚持正确评价标准, 科学认识后四十回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任恣娴,女,汉族,籍贯山东,硕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先秦两汉方向。

猜你喜欢

鬼神红楼梦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别样解读《红楼梦》
鬼神
谈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问题
人分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