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的辨识度与地域性(作家读作家)

2016-11-21陈再见

福建文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无影马尔克斯姥姥

陈再见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长了一副大众脸,放在人群里便跟丢了似的,找不着了。什么意思呢?其实也不是说这个人丑,无非是这人长得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流于平常、平庸。于是联系到文学作品,具体到小说这么一种本来就大众化的文本,当我们觉得一篇小说一般化、同质化了,其实也就是辨识度不高,放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当中,它并不独特,更无个性可言,没办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说实在话,在如今这么庞大的写作群体里,每年全国各大期刊发表了那么多的文学作品,以及数量更为惊人的网络文学,想要在这么多作品当中面目鲜明,确实很难。别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是能留下印象的,估计也不多。

我确实思考过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写作者,这其实是一种必要的自我审视——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写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东南沿海一带作家,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我缺乏严谨的地理知识,不知道如此表述是否正确,不过在我的印象里,这么几个地方的作者和作品相对于北方而言确实面目模糊,或者说,我们的语境和叙述方式一直屈身于北方文化强大的影响之下,甚至于,我们都习惯于用北方的方式和方言来书写东南沿海一带的乡土。这是十分无奈且畸形的现状。至于东南沿海一带本土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却鲜有作家进行深入的文学化书写。所以,所谓的辨识度,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地域性,因为地域早在文学之前就已经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如果说这是一条捷径,则被不少作家所忽视,或者说不被意识。

写作上,能力是一方面,意识又是一方面,缺一不可。

青禾是一位有地域性写作意识的作家,就这点,《无影妈》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无影妈》不算长,三万字不到,就阅读而言,这种篇幅刚刚好,读完没有意犹未尽的急促感也没有繁文缛节的拖滞感。作者要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都能竖立起来,母亲阿英、儿子凡凡,还有凡凡其中一个女友黑牡丹——至少这几个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我想小说之所以优于故事,最大的原因就是小说塑造了人物,而故事仅仅讲述了故事。至于小说到底需不需要讲故事,这个命题吵到现在也有些年月了,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事实上,我一直也是觉得小说有讲故事的天职,讲故事可以说是小说最原始的工作,我们的《山海经》《世说新语》《三言两拍》《聊斋志异》,西方的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和《圣经》等,都侧重于故事的讲述,最终历史的殊途却在文化上有了同归。马尔克斯当年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时,便惊呼,这不就是我姥姥给我讲过的故事吗?可见,一个姥姥嘴里讲出来的故事,早已经走在文本之前,只不过,并不是每个会讲故事的姥姥都有一个会写小说的孙子。马尔克斯的写作与他姥姥和姥姥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同莫言能够用诡异的形式书写诡异的世界,跟他成长在一片充满神秘氛围的土地里不无关系。阿城曾在一本作品集的后记里记录了莫言跟他讲过的一个鬼故事,其精彩与诡异,足以让人起鸡皮疙瘩。确实,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呈现出来的气质和魅力便完全不一样。

回到《无影妈》这篇小说,它给我的阅读感受:一是真实。一个母亲,单独带养儿子,儿子长大了,与他的父亲一样,潇洒风流,有“查某缘”(女人缘),于是玩世不恭,玩弄女性,一个一个地更换女朋友,落下的烂摊子都要母亲收拾。母亲任劳任怨,一次次帮儿子的女朋友坐小月,一次次当“无影妈”。我甚至坚信这应该是作者身边发生过的故事,或者是邻里街坊闲坐时听来的故事,就像潮汕地区有几人围坐一起听人讲古的习惯,闽南地区无论是生活习俗和言语表达都与潮汕有相似之处。毫无疑问,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大于小说的虚构性。我们所说的虚构之美,有时候恰恰是真实所无法到达的,这也是小说的魅力之处。什么是虚构之美?说白了,就是想象力,好的想象力具有凭空捏造又符合情理的特殊功力,就像“天使”不算多好的想象力,因为翅膀早就在自然界存在;巴萨的《河的第三条岸》就是好的想象力,因为它为河流凭空创造出了自然界所没有同时又让人信服的第三条岸——精神之岸;还有麦克尤恩的《立体几何》、马尔克斯在《我不是来演讲的》一书中讲到的那个关于村庄要发生灾难的故事,等等,都是好的想象力。自然,我在青禾的小说里没有读到这样的品质,故事的真实有余,想象不足,以至于除了黑牡丹,其他几个凡凡的女友都是面目模糊的,或者说大同小异,这也就削弱了作品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好在还有一个黑牡丹。当我读到小说结尾,黑牡丹带着儿子出场时,我还是会心一笑了,尽管读至前文时作者早有伏笔,不过作者最终还是聪明地让黑牡丹和她的孩子出来圆了场。作者是否寓意着又一个轮回的开始?这可以说是整篇小说的点,最为温暖的一笔,有了它,整篇小说也就完整,并且站立了起来。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阅读感受:暖意。这股暖意来自于母亲从头至尾的铺垫,最后让黑牡丹提起一个小高潮。

青禾的小说语言亲和、朴实,喜欢用大白话,这使得他的小说通俗易懂,读者读起来十分轻松流畅。这是小说语言之一种,无可厚非。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能写出好作品,鲁迅的犀利、沈从文的朴素、汪曾祺的古拙、王小波的睿智、余华的清逸……最重要的一点,青禾在行文中时不时体现出来的文学地域性,让我尤为喜欢和赞许,譬如题目“无影妈”,闽南、潮汕、海陆丰一带的读者看了便会会心一笑,作者的解释都显得多余,还有诸如“人厝竈仔”、“查某缘”、“查甫囝仔”、“做竅”、“契竈仔”等等这些地域性的标记,以及作者借着黑牡丹的考究植入的关于尚书巷和尚书府第的描写,都为小说增色不少。由此,我们其实可以肯定,一篇小说的地域性越是强烈,它的辨识度也就越高,福克纳、马尔克斯,包括莫言、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其实都提供了例证。

猜你喜欢

无影马尔克斯姥姥
雪姥姥
怪盗无影
来无影去无踪
八旬姥姥活得美
大侠风无影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大侠风无影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