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6-11-21赵玉伟徐翠芳许怀萍张骅黄钻华

长江蔬菜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亭湖区灰霉病白粉病

赵玉伟,徐翠芳,许怀萍,张骅,黄钻华

(1.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植保植检站,224051;2.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行政服务中心;3.亭湖区种子管理站;4.亭湖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设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赵玉伟1,徐翠芳1,许怀萍2,张骅3,黄钻华4

(1.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植保植检站,224051;2.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行政服务中心;3.亭湖区种子管理站;4.亭湖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亭湖是兼有“大城市、大农村”特点的典型城乡复合型城市区,常年种植蔬菜达到13 333 hm2。设施蔬菜、林果花卉和休闲观光并列为全区农业的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效农业面积增长迅速,草莓也逐渐成为市民和果农的新宠。由于部分设施草莓连作年限增加,草莓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加之部分种植户对草莓病虫害防控不够及时到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制约了本地草莓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本地设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作详细介绍。

1 主要病害

1.1灰霉病

灰霉病是草莓设施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一般减收20%~30%,重的50%以上,甚至绝收,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①发病症状灰霉病一般从花期开始发病,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生产中果实受害较常见,先在果实基部发病,病斑开始呈淡褐色水渍状,之后慢慢扩大,最后导致全果腐烂,病部表面在湿度大时生灰色霉层。

②发病规律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Pers.)。病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冬和越夏,常借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可重复侵染,加重为害。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发病最适温度18~23℃,相对湿度80%以上;连续阴天、降雨且温度在20℃时发病严重;在多年连

③防治技术a.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欧美系硬果型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 a以上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及时清除植株病残体,带出棚外销毁;设施选址避免选择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的地块,要深沟高畦,覆盖地膜,以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做好温、湿度调控,在发病时期加大放风,将湿度降低到50%以下,闭棚将温度提高到35℃,闷棚2 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b.药剂防治。在草莓第1花穗有20%以上开花,第2花穗刚开花时,为最佳用药时期,可选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1 500倍液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每7 d 1次,连续2~3次,交替施药,以免发生抗药性。棚内湿度较大时,可采用15%腐霉利烟剂熏蒸,傍晚点燃,闭棚过夜,效果良好。注意浇水前后要喷药保护,重点喷施发病植株及其周围植株;花期用药需谨慎;采摘前7 d停止用药。

草莓灰霉病

1.2白粉病

白粉病是草莓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田间株发病率在15%~30%,重发田块株发病率在45%以上,一般减产30%,严重达90%以上,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

①发病症状白粉病主要为害草莓的叶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病斑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明显、不规则形的霉层粉斑,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粉状物,抹去受害叶片上的粉层,叶片一般表现为褪绿或变黄。果实染病,幼果会停止发育,成熟的果实表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草莓果实质量。

②发病规律草莓白粉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羽衣草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macularisf.sp. fragariae),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越冬越夏。发病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40%~80%,高湿对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有抑制作用。盖膜后即发生为害,草莓坐果期以后为害最重。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条件下,易大流行。

③防治技术a.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病残果叶,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增施有机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合理密植,及时通风。

b.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在发病前期可以用硫磺熏蒸,即在棚室中央每隔10 m放置1个电热自动控温硫磺熏蒸罐,于傍晚扣膜后熏蒸,每天不超过4 h,连续熏蒸3 d即可起到明显效果。病害发生较重时,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2 000倍液或36%硝苯菌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喷施叶片背面,重点喷施发病中心及周围,每隔7 d 1次,连续喷雾3次。

草莓白粉病

1.3炭疽病

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条件适宜情况下,造成草莓减产25%~30%,最高可达80%。该病已发展成为继灰霉病、白粉病后的第三大病害,草莓连作地发生尤甚。

①发病症状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可为害草莓的花瓣、花萼、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等。初侵染时呈灰黑或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小病斑,稍凹陷,后扩大为深色、凹陷的硬病斑,严重时病菌侵入短缩茎,致使整株凋萎枯死,枯死病株的根冠部自外向内发生褐变。果实受害,产生淡褐色近圆形病斑,软腐状并凹陷。

②发病规律炭疽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其病原菌为真菌,已报道的炭疽病主要由草莓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fragariae)、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或尖孢炭疽菌(C.acutatum)3种病原菌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病残体中越冬。该病在气温28~32℃、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易暴发流行。

③防治技术a.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土壤消毒,避免重茬地育苗;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枯叶;合理密植,667 m2定植株数不要超过50 000株;覆盖遮阳网降温,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b.药剂防治。可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35%二氰·戊唑醇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1.4红中柱根腐病

红中柱根腐病,又叫红心病、红心根腐病等,是草莓连作区的毁灭性病害。

①发病症状红中柱根腐病分为急性萎蔫型和慢性萎缩型。急性萎蔫型症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萎蔫型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地上部基部叶的边缘先变为红褐色,然后逐渐向上萎凋死亡,将根茎横切,中柱部现针点样褐变。

②发病规律红中柱根腐病的致病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Hickman),以卵孢子长期存活于土壤中,经病株、土壤或基质、农具、灌溉水、雨水等传播,地温20℃以下时,卵孢子发芽,从草莓的根部侵染;地温6~10℃且湿度较大时,发病严重;连作地块、苗势弱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地温超过25℃,即使土壤湿度大,也较少发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在土壤潮湿和冷凉地区易发生。

③防治技术a.农业防治。选择无病地块育苗,实行4 a以上轮作;采取膜下滴灌,忌大水漫灌;施足有机肥,重视磷钾肥施用;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将石灰氮按照150 g/m2的用量撒施,与土壤均匀混合,覆盖透明薄膜后保持30 d左右,揭去薄膜,10 d后定植幼苗。

b.药剂防治。栽植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根;发现病株,用30%精甲·嘧菌酯悬浮剂或99%噁霉灵原药1 500倍液对根部浇灌,连续处理3次,每次间隔5~7 d。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2 主要虫害

2.1叶螨

①为害症状叶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群集于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进行为害,导致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者叶片成锈色干枯,似火烧状,导致草莓严重减产。

②发生规律为害草莓的叶螨主要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 cinnabarinus)。叶螨在20℃以上时,5 d左右即能繁殖1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1 a繁殖10代以上。叶螨可通过种苗等进行传播,在老叶上越冬。

③防治技术消灭越冬叶螨,减少虫源,摘除老叶、病叶和枯叶;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5%唑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等杀螨剂,注意交替用药。

2.2蚜虫

①为害症状蚜虫为害草莓的叶片,在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缩变形,削弱植株长势,使草莓生育受阻。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②发生规律为害草莓的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等。蚜虫在25℃左右温度条件下,7 d左右能繁殖1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会大发生,初夏和初秋时虫口密度最大。蚜虫以成虫在设施栽培的草莓株茎和老叶下面越冬。

③防治技术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或使用银灰色地膜避蚜;可选用10%烯啶虫胺水剂3 0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喷雾。

[1]李敏,刘士烜.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6):129-130.

[2]陈迪娟,成英.大棚草莓主要病害的绿色综合防控措施[J].上海蔬菜,2015(3):76-77.

[3]陈永凡,陶小祥.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2011(4):61-62.

[4]吉沐祥,杨敬辉,吴祥,等.大棚草莓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114-117.

[5]刘晶,郑书恒,张涛,等.北京地区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与防控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10):35-37,60.

Rapid Collection for Newly Hatched Larvae ofHelicoverpa assulta

WANG Bolin1,CHANG Yun1,SI Shengyun2
(1.Pingdingshan No.1 Senior High School,Henan 467000;2.Institute of Vegetable,Wu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430065)

A new rapid collection method for newly hatched larvae of tobacco budworm was reported in this present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manual collection method,the initial collection time was short,the survival rate of newly hatched larvae was 96.33%,and the collected larvae developed more neatly.Pupa weight from the larvae using the rapid collection method was 295.33 mg/female and 284.66 mg/male,respectively,which were bigger than those from the manual collection.This rapid collection method could release the manual work and avoid the possible injuries for the newly hatched larvae.That ensured the population propagation ofHelicoverpa assultain the laboratory.

Helicoverpa assulta;Newly hatched larvae;Rapid collection作的设施栽培条件下,若氮肥施用过量,病残体清理不及时,密度大,排水、通风不畅等管理不当时病害发生较重。

10.3865/j.issn.1001-3547.2016.20.033

S668.4

B

1001-3547(2016)20-0086-02

2015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设施草莓优质安全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SXGC[2015]183)

赵玉伟(1979-),女,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

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E-mail:65484894@qq.com

2016-08-18

猜你喜欢

亭湖区灰霉病白粉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亭湖区菱角-茼蒿水旱轮作绿色生产模式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科技服务现状研究一以盐城市亭湖区为例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