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2016-11-21萧子扬

中国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空巢租房单身

文-萧子扬



“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文-萧子扬

“空巢青年”这一名词的流行,

既是一场语言狂欢,

也是这样一群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独居、租房的年轻人

最为真实的写照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这是一位知乎网友描述的“空巢青年”的样子,也有人说“留守儿童,空巢青年,孤寡老人,是我这一辈子要体验的三种状态。”

何谓“空巢青年”?“空巢青年”指的是一群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独居、租房的年轻人。初见“空巢青年”这一名词,难免会让我们联想到“空巢老人”。基于对“空巢老人”的理解,“空巢青年”的提出不免略带几分嘲讽、自诩的色彩,“独居青年”的彷徨、无奈、漂泊以及牵挂等情感都浮现其中。“空巢青年”和“独居青年”是当前80后、90后这两代人的经典写照和最为真实的集体心态,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

不单单是当前的80后、90后,其实,从古至今每一代人都是经历过这样一个寂寞、独身的成长过程。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开家乡和亲人,从故人到客乡,历年历代有多少人一直就是在青春路上流浪着呢!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要素,但是,青年离家工作必然会导致与家庭出现距离或者说时空间隔,缺乏实体的互动,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比如,由于孤独寂寞,一些在外务工青年就选择了临时夫妻的方式。

源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遗症,绝大多数80后和90后属于独生之女,尤其是城市青年。因此,那种从小就一个人成长的寂寞和孤独在城市、在青年阶段就表现的更为明显,面对城市的茫茫人海和钢筋水泥的冰冷,这种“空巢”情感必然是愈演愈烈。探讨如何消减80后、90后这种“空巢感”、“孤独感”,是我们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专业必须面对的话题。

有学者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产生了“两头空巢”。的确,“空巢老人”和“空巢青年”是这个时代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但是,“空巢老人”已被讨论了十几年,而“空巢青年”的现象却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和探讨。

当然,空巢和独居未必一定是坏事,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从人口、环境、文化和性格等角度对这样一种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独居和孤独并非同一个概念”、“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独居是造成美国人孤独感的元凶”、“决定孤独感的并非人际交往的数量,而是质量”。但是,人们的确需要情感寄托,需要使“孤独感”和“空巢感”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得到缓解。

其实,“空巢青年”这一名词的流行,既是一场语言狂欢,也是这样一群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独居、租房的年轻人最为真实的写照。关注和引导这一群体养成正确的社会心态并避免产生心态越轨、社会越轨,为他们化解孤独、提供支持,需要相关的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支持网络和提供增权服务。这种支持既包括情感支持,也包括实际支持两类。比如,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进驻社区和企业,促进企业、社区中的成员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及时为相关“空巢青年”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矫治,当有助于“空巢青年”、“独居青年”迈向更健康的成长空间。

责任编辑:郝志舟

猜你喜欢

空巢租房单身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单身久了会上瘾?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41岁,我单身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破解租房难,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