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意象的不同选择解读李煜的词

2016-11-20厉芳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浪淘沙虞美人意象

厉芳

摘 要: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中不同的意象的类型和所带有的隐喻意影响了两首词的主旨风格和情感倾向。本文通过将不同的意象分为五组进行对比分析,在意象组合的基础上解读作者的写作侧重点,发现《虞美人》侧重作者作为帝王的家国之思,《浪淘沙》侧重怀念锦衣玉食的生活。

关键词:意象;《浪淘沙》;《虞美人》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意象,现将两首词以意象为切入口,从意象选择的差别入手,分析解读两首词。

1 意象

意象,指创作主体因为独特的情感活动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1]《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通过亡国前后生活的对比来表达亡国之后的哀伤、凄清的思想感情。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有流水、落花、栏杆,这些都是诗词大家们表达感伤时常用的意象。根据两首词意象所体现的侧重点,将不同的意象分为五组进行解读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倾向。

2 不同的意象

将两首词中的不同意象分成以下四组方便对比研究。

2.1 “春花秋月何时了”与“罗衾不耐五更寒”

本组意象奠定了两首词的情感基调。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后主为什么要问“何时了”?通读全词可以得出答案。词人心中是绝望的。阶下囚,亡国君,任他良辰美景与我又有何干?春花秋月在后主登上皇位那一刻就已经“了”了,普通人的快乐和笑容与后主再无任何干系。只是至纯至性的后主没有参悟透罢了。正应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屋内罗衾单薄,不能御寒。这样的生活与昔日帝王奢侈的生活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更严重的还是生活孤寂,心绪颓唐。但在梦中竟忘记了自己是阶下囚。以当时阶下之囚的生活和梦中短暂欢愉相比,更使人心情悲痛,不能自已。诗人囚居听雨,蚀骨的春寒并非只来自于生存环境,更多的是来自诗人的心底,是命运压给他的切肤之痛。国破家亡的囚居生活,内心的巨大愁苦使他的内心早已不堪重负,再美的景色在他的眼里都带着愁情与痛心。

2.2 “往事知多少”与“无限江山”

本组意象体现的是作者回忆曾经的辉煌。

究竟有多少往事,后主不知道吗?据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记载:

“李煜在亡国前,大量剥削人民的财富,过着极端奢侈的生活。《王国故事》云:‘尝于宫中以销金罗羃其壁,以白金钉瑁而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又默记云:‘(李后主)宫中本閤每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其豪奢富丽,可见一斑。”[2]

“无限江山”与“一晌贪欢”之间有着照应关系。“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南唐统治领域在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人口约500万,且“比年丰稔,兵食有余”,杨吴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富裕豪奢自是不必说。到后主时期,虽也有割地之辱,也算和平安定。自己曾经拥有的大好河山,拥有承载着自己豪华生活的故土,现如今也只能在梦中稍作流连,不能再见。

2.3 “小楼昨夜又东风”与“帘外雨潺潺”

本组意象都富含深刻的象征意义。

“小楼昨夜又东风”东风来了,走了,又来了,又走了。东风来,一年新,每年都要经历这番。自然界还有轮回,可是故國却不能轮回到原来的境地。这种巨大的反差进一步衬托了作者那种极尽的怅惘、思念、哀愁与追忆的思绪,后主的两句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腻的内心感受,给全词蒙上了一层厚重感,大自然都在“提醒”后主是亡国之君,故国已不堪回首。

帘的原始作用是悬挂于门窗之上用于遮风的这与游人在外遇到困难挫折想找个地方遮风挡阳的心理是契合的。潺潺春雨带给后主的不是希望与欣喜,而是伤春之意。帘外细雨连绵,春已哀残将逝,心中的伤痛已经突破了一种被保护的状态直抵内心深处,赤裸裸地呈现在后主面前,不得不正视惨淡的人生境遇。

2.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梦里不知身是客”

本组意象通过虚实转化来突出哀乐之间巨大的落差。

一个“故”字包含多少心酸。从这个字中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在亡国之后内心所生起的自责与愧疚。国破家亡,并非词人作为皇帝不勤于朝政,而是无治国之才,更无识人之明。愧疚、无助、憎恨交织在一起,连回过头望月的勇气都没有,堪堪在影子里徘徊怅惘。这个“故”字是李煜站在他是一国之君的立场上用的,李煜已经意识到一国之君身上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为时已晚。

李煜存诗30多首,“梦”出现的次数达17次。在梦里后主“不知身是客”没有沦为宋氏王朝的阶下囚的悲伤,依旧是帝王之身,享受着生活的种种欢乐。由词人迷恋的梦境一下子回到痛苦悲惨的现实,简单的一晌贪欢后,愿望也被迫停止。虚实之间的转化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引发情感上的强烈冲击,由此造成一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2.5 “只是朱颜改”和“天上人间”

本组意象都是暗示自己最后的归宿。

富丽堂皇的宫殿依然巍然屹立,唯一的不同是住在里面的主人不是之前那个。同样的建筑,见证了一个王朝又一个王朝的兴起、隆盛、衰落和灭亡。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变与不变之间,时光的无情、人生的无奈泼洒的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作于公元978年,是时归宋已3年,徐铉奉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自己后悔杀潘佑、李平。这首诗中怀念不仅是故国江山,还有故友。后悔自己不听良臣的谏言,落得个破落下场,逼迫朋友自杀,落得个孤家寡人。

“天上人间”是最后一句,暗示读者自己最后的命运,起到总结升华主题的作用。“天上人间”,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暗指自已的最后归宿。流水落花春已尽,自己也会随春天逝去。哀感伤人,含蓄深沉。这句词以客观事物的变化来暗示主人公命运的变化,犹抱琵琶半遮面,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震撼读者心灵,唤起共鸣。

3 意象组合

不同的意象组合营造的整体氛围和情感的侧重点不同。

《浪淘沙》中“罗衾、身是客、一响、独自、天上”显示出侧重点是怀念作为皇帝时锦衣玉食的生活,有主观思想的局限性。千古江山,无限春意,只有在那梦境里才出现,只有借着贪欢才能“享受”往日的生活。一朝梦醒,只有阵阵料峭春寒陪伴左右。其梦愈醉,其实愈苦。不着悲、愁字眼,但悲苦之情跃然纸上。从这首词中,读者更容易品出李煜张扬肆意的真性情。“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3]后主遵从天性,享受帝王的权势和财富,自有一份欢欣快乐在心中。

《虞美人》侧重的是作为帝王的家国之思,思想境界已经上升到国恨家仇,上升到一个帝王的责任与担当的高度。“问君”问的是帝王之君有多愁,沉重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融为一体,以“故国”“往事”“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意象,扩展得极其深广,主观愁情奔涌喷出,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环环对比呼应相扣,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澜起伏和忧思难平。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两首词超越了感官刺激的层面,向心灵情感的深处挖掘,把词的抒情功能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千古词帝,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李正兵,陈力宏.意象:中学古典诗词解读的焦点[J].语文教学通讯,2004(05).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2.

猜你喜欢

浪淘沙虞美人意象
虞美人的烦恼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浪淘沙
浪淘沙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