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插花花艺之学术地位与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16-11-20杜军华杜浛陈海娟范建平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杜军华 杜浛 陈海娟 范建平

摘 要:传承与弘扬文化瑰宝的前提是科学地分析和总结民族文化遗产的知识结构、认知层次,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去发现民族文化瑰宝的应用价值,拓展其發展空间。文章在总结和归纳插花花艺作品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以插花花艺创作所需的能力层次为起点,分析和归纳了支撑插花花艺发展的学科结构和层次,概括了插花花艺学科专业建设的课程结构,并提出“植物形态美学”课程的概念。同时,结合插花花艺艺术的特点,文章指出了插花花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产品设计能力培养中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插花花艺;专业课程学科体系;植物形态美学;高校文化建设

“学术”与“地位”是文化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两个名词。“学术”意味着公平、规范和科学,而“地位”则意味着群体、权势和阶层。在这里,用这两个词牵强地来讨论插花花艺艺术着实有背于其艺术本身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然而,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科学与技术高度发展的近代,人们对插花花艺艺术的属性特点,所体现的艺术美感及其文化精神均缺少科学系统的认识和阐述。特别是对从事插花花艺艺术创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仍仅停留于原始、萌动、肤浅的认识水平之上。当这一源于中华大地的艺术瑰宝被应用于现代工业化的商品生产与服务体系之中,其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已凝结出了璀璨丰硕的成果。当人们赏析“日本插花(Ikebana)”的流派风格,当人们运用现代花艺理论进行商业作品创作时,在东方,在插花艺术的诞生地,人们的思想却被牢牢地桎梏于传统的偏见与观念之中。甚至在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中,在艺术学、工艺美术和园林学等一级或二级学科中均找不到与插花花艺艺术相关的学科体系。[1]这一文化和艺术的瑰宝更无迹于校园,无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这种传统的偏见与观念桎梏着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与思考,桎梏着人们对新学术疆域的探索,麻痹和压抑着民族的科学精神。因此,对这历史悠久、典籍丰富,集科学与艺术,融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知识体系进行科学的整理、系统的总结将有益于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影响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1 插花花艺的属性特点、专业能力与认知支撑学科结构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进行逻辑和科学思维的基础。明确和掌握插花花艺的内涵和外延则是从事插花花艺专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插花(floarr)”“花艺设计(floral design)”“花事(floriculture or blooming season)”和“园艺(horticulture)”等名词概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插花花艺艺术的历史演变、种属关系和属性特点,也可概括出:“插花花艺(Flower Arrangement and Design)是指以富有生命力的花卉材料为主体,遵循美学原理,利用现代造型设计的方法与手段,经过对自然美的加工创作艺术作品,以求对居住生活空间(室内)构成装饰,表达思想情感与人文精神的造型艺术”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总结归纳插花花艺的属性特点可概述如下:

1.1 插花花艺的本质是一种造型创作的艺术活动,[2]其根本宗旨是表达思想和文化精神

依据现代插花花艺作品的创作可以把其创作过程划分为“品”“折”“审”“插”“护”等创作活动,[3]其创作的作品既是具艺术价值的创意物品(艺术品),又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其作品性质具有艺术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1.2 插花花艺既是一种装饰艺术,又是一种展示艺术

其装饰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插花作品为主体,对人们的生活空间,特别是室内生活空间,[4]加以装饰的空间装饰艺术。其展示艺术特点则表现在插花作品所使用的创作材料既包括富有生命力的花卉,又包括人类社会的劳动产品。其插花作品既表现出自然美的神韵,又体现着人类社会劳动产品技术美的灵巧。其作品的艺术效果是对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综合展示,是对人文理念的提升与升华。

1.3 插花花艺具有多元文化要素的历史积淀,[5]具有悠久的传承和演化历史[3]

经历漫长多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现代插花花艺造型设计与创作的科学理论体系,[6]体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美学理念。从事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要遵循中国古典插花的创作精髓,运用现代造型设计的方法与手段,而且更需要专业、系统和规范地进行认知培养和技能训练。[7]

分析插花花艺的属性特点,结合现代插花花艺“品”“折”“审”“插”“护”等创作过程的基本概念,依据插花作品的双重属性,“艺术品”和“商品”,可以对从事插花花艺艺术创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加以概括和总结如下(见表1)。

综合从事插花花艺作品创作与所需的专业能力,又可以将插花花艺所发展的专业能力概括为艺术鉴赏能力、造型创作与设计能力、创作材料的生产与制作能力、交流与宣传能力等4种能力。其中,艺术鉴赏能力是指插花创作的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型创作与设计能力是指插花花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创作材料的生产与制作能力是指插花花艺创作的技能与技巧。而交流与宣传能力是指插花花艺作品的双重属性,“艺术品与商品”宣传推介的能力。诚然,插花花艺所发展的这4种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创作插花作品的过程中,其艺术鉴赏能力是发展和培养其他3种能力的基础。首先,对美的认知,也就是说对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往往影响和决定着造型创作与设计能力和创作材料的生产与制作能力的发展。其次,对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准确评价则是发展交流与宣传能力的前提。此外,正如人们要准确把握木雕、竹编和陶瓷等劳动产品所展现的技术美需要理解其生产和加工过程,通晓其技术发展历史一样,插花花艺所发展的4种专业能力需要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知识体系的支撑。

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可以发现,插花花艺4种专业能力发展所必备的支撑学科主要应包括:艺术哲学与科技类,建筑环境设计与心理学类,园林园艺与生物学类,民族宗教和文化、经济学类等。其所涉及的一级学科知识体系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农学、林学、土木建筑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科学技术,艺术、哲学、历史、文学、宗教学、民族学和文化学等。[1]插花花艺的专业能力、知识层次与认知支撑学科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它集中反映了专业能力与支撑学科的对应关系,是对插花花艺专业能力培养经验的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 插花花艺的学科发展与课程体系

2.1 插花花艺学科发展的前提基础

在高校,学科与专业的形成与发展有5个重要的标志。其一,有明显的社会现实作用;其二,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体系;其三,拥有自身独有的方法和手段;其四,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演变;其五,具有理智客观的研究和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大学学科的核心要素,也是构建大学学科模型的基本指标。

从唐以前的古宗教供花、古理念花至唐宋时期的古典隆盛院体花、宴会装饰花和理念花,从五代的禅室自由花至元代的心象花,从明代的隆盛新理念花、文人花、格花、新古典花至清代的写景花、文人式格花、谐音造型花,民间隆盛理念花等,[8]中国古典插花花型的丰富多彩,创作理念的引荐变化,创作手段和方式的层叠更新,装饰空间与装饰功能的变迁和升华为插花花艺理论知识体系的形成,插花花艺技巧和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传承基础。从明代《瓶花三说》《瓶花谱》和《瓶史》等典籍对花的含义、插花作品养护以及造型手法的阐述[3]到现代产品设计中造型形态构成与色彩理论的应用和发展,[6]这都印证和标志着现代插花花艺造型设计与创作科学理论、方法手段的形成,成熟与发展。细心品味工业化生产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耐心回味因城市化所带来新的物质需求与新的精神与文化诉求,不难发现,作为高校学科形成与发展的首要条件,插花花艺所发挥的重要的社会现实作用。

第一,插花花艺直接服务于新兴的花卉产业。它不仅处于花卉产业链终端,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提升花卉产品附加值,是升华产品美学属性的学问和技能,而且它的运用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花卉产业各类产品的评价指标以及产品标准。

第二,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生产,正在把花卉产品由奢侈品转化为生活必需品。同时,伴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与发展,如“绿色低碳生活”和“生态建筑”“水培花”和“盆栽”花艺等,插花花艺正在把花卉产品转化为一种新兴的生活空间装饰产品和材料,直接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

第三,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插花花艺是以社会大众为主体,集“审视与鉴赏自然美”“体验艺术构思与创作”“评价美和赏析美”这三位一体的艺术创作形式。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把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真实完整地呈现于人们面前。其艺术体验是如此鲜活、如此真实、如此形象。其艺术魅力吸引、启迪、昭示着人类社会的人文精神,提升了社会群体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素养。

回顾插花花艺的演化和发展历史,研修插花作品创作方法和手段更新,思考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影响,分析总结插花花艺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可概括如下:

第一,总结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认知手段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人类对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认知规律,丰富和发展美学理论。插花花艺每一次手段和方法的更新都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认知规律的进步。

第二,揭示插花花艺发展历史背景,揭示其所凝结在插花花艺作品中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产水平、生产条件和社会生活方式,揭示所凝结在插花花艺作品中与现实物质生产条件和现实生活方式相对应的美学理念和追求。插花花艺作品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审美理念发展与演化的“活化石”。同其他相关科学一起,它揭示人类社会工艺美术产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人文精神与社会意识”的发展阶段与演变过程。

第三,运用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业发展与工程建设的科学知识体系,丰富和发展以具有鲜活生命的花卉材料去装饰人们生活空间的技术和手段,揭示和探索人们生活空间环境中的美学要素与人们的行为表现、心理建构、意识表征、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建设和完善插花花艺艺术的学科体系。

2.2 插花花艺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

参考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11年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本科专业课程分类的基本框架,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课程划分层次和专业课程设立的现有状况,普通高等学校设立插花花艺学科专业的课程认知结构与层次可概括如下:

第一,学科基础课程:一是东西方哲学概论、逻辑学与伦理学、美学原理、艺术史、工艺美术史、建筑及园林史、工业设计史等;二是普通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植物遗传与育种、人体生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生理与心理学等;三是素描基础、花卉白描技法、绘画与色彩、透视原理与制图、书法与中国画、雕塑、技术美学、艺术美学等;四是书法、摄影、PHOTOSHAP平面设计、3DMax室内设计、计算机插花创作辅助设计等;五是宗教学、民族学、图腾学、文学与修辞、花卉与诗歌、民俗与礼仪、民族艺术采风等;六是环境经济学、市场学、文化心理与遗产学、外语与写作、社交礼仪、国际商务礼仪等。

第二,专业核心课程:一是植物形态美学、花卉栽培学、设施园艺学、环境生态学、药用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物技术、植保与检疫等;二是藤编草编基础、竹编加工与工艺、木雕与刻板、陶瓷造型制作基础、陶瓷艺术与鉴赏、家具设计与制作等;三是插花花艺造型设计、艺术心理、环境艺术、工业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盆景奇石制作与鉴赏、技术史等。

第三,专业方向课程:一是艺术插花、中国古典插花艺术、民族饰品加工与设计;二是空间装饰插花设计、盆栽花艺设计、墙体装饰插花、窗体装饰插花、厅堂装饰插花、公共场所插花设计等;三是国际贸易基础、礼仪插花、商务插花、茶道、服装饰品与设计、商务英语、古乐演奏等。

插花花艺学科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艺术鉴赏力和思想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的是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方向選修课程则分别以艺术创作、装饰艺术应用和商业插花应用为发展方向,扩大了插花花艺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开拓了插花花艺艺术的发展空间。应特别强调的是《植物形态美学》是研究、发现和总结植物表观形态、植物微观结构(显微)和生态整体表现的美学要素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它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盆栽花艺设计》是将花卉盆载栽培技术与插花技法相结合的产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插花花艺对生活空间装饰的手段和方法,开拓了插花创作的新领域。而《插花花艺造型设计》《藤编草编基础》和《空间装饰插花设计》等一些课程,它们虽具有课程的基本骨架和结构,但对于插花花艺这个崭新的专业来说,这些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均需要插花花艺教学工作者长期的研究和完善,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此外,插花花艺专业这一崭新的课程体系也直接昭示着插花花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熟悉东西方的传统文化,熟悉艺术史和科学技术发展史,具备素描、绘画与雕刻等艺术创作的基本功,掌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自然美、艺术美、技术美和社会美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拥有手绘设计或计算机辅助创作设计插花作品的能力,具有插花作品造型设计与环境装饰设计的基本创作能力。

第二,掌握传统手工艺品和民族饰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与技能,如藤编、草编、竹编、木雕、陶瓷、装饰家具设计与制作等插花作品创作材料生产与制作能力,具备较高的插花花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开展插花花艺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插花花艺艺术的应用现状,运用所学的插花花艺艺术的知识体系与创作技能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创新,不断地满足和改善人们对提高生活空间质量的需求。

第三,具有国际化思想意识,洞悉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变化,拥有较高的文学语言与写作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灵活运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插花花艺艺术,宣传、展示与推介花卉产业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和民族传统饰品。

据此,插花花艺专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既可以从事插花花艺理论研究,进行插花花艺作品的艺术创作,也可以从事花卉苗木产品的零售、社会工作服务、工业产品展示、工艺美术产品推介、建筑环境装饰、教育文化培训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插花花艺艺术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

3 插花花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无需赘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承的实质乃是文化观念的继承和弘扬,而文化理念的继承和弘扬却离不开其现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文化理念是依赖于文化物质载体的存在而存在的。所谓的文化理念其本质实际是存在于社会群体意识中经过历史积淀所达成的共识和认同。[9]这种共识和认同的维系、固化和持续则需要与其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和行为形式的存在和延续。也就是说,一种文化物质载体和行为形式的丧失就代表这种文化理念的消失,代表着这种文化理念在社会群体意识中由共识到认同,再由认同到固化的形成演化过程的衰亡。因此,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和行为形式对于文化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GBT13745-2009)[S].

[2]宛成刚.插花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11.

[3]王莲英,秦魁杰.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74.

[4]黎佩霞.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的历程[J].广东园林,1993(1):24-29.

[5]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J].中国园林,2006,22(11):45-48.

[6]刘薇萍,杨从玉.现代花艺设计中创新造型和艺术理念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18-2320.

[7]江志清.浙江插花藝术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09(8):177-180.

[8]中华妇女文艺社策划.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第二版)[M].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印行,中华民国七十六年.

[9]杜军华,吴红梅.信息时代下的新型教育形式—弥散教育[J].青海科技,2000(3):47-49.

[10]黎佩霞.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J].广东园林,201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