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2016-11-20戴敬平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牌舞台艺术中国戏曲

■戴敬平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戴敬平

以京剧、昆曲等剧种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被译介到国外之时,往往被翻译成“Opera”,意为来自中国的歌剧,或者中国人的歌剧。可见中国戏曲在某种意义上,是与欧美的歌剧、音乐剧这一类的舞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根本上说,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与西方的歌剧、音乐剧,都属于音乐类的舞台艺术,共同的特点是使用音乐进行叙事。与话剧演出不同,音乐类舞台艺术的音乐是主体,是讲故事的一种手段,可以承载剧情和人物的发展。表现在最明显的地方即是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台词的表达。中国戏曲剧本的基本写法,是将剧作家要写的台词填入原有的曲牌之中,西方歌剧、音乐剧在音乐上分为“宣叙调”和“咏叹调”,将台词明确分为“陈述剧情”和“抒情塑造人物”两种,但是所有的台词基本都诉诸于演唱。实际上,正是这一个相似点,使得京剧、昆曲在西方演出时,都得到了“Opera”的美名:因为相比于有些台词还是会说出来,在架构上不甚严谨的音乐剧,带着镣铐跳舞的歌剧更类似于中国戏曲。

实际上昆曲与西方的歌剧音乐剧还是大有不同的。中国戏曲作品,先有曲牌,后有曲词,再根据曲词进行选择。西方歌剧、音乐剧则是先有故事曲词,接着创作音乐,最后再根据音乐修改曲词。单就中国戏曲的一部剧目来说,其音乐是不具有原创性,而是以短小的曲牌作为基本单位。各式各样的曲牌早就独立存在,剧作家在想好故事和曲词后,根据不同曲牌的听感和表达的情绪,选择适合这个剧目的曲牌,然后进行组合排列。因此相同的一段旋律,配上完全不同的曲词,出现在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中,甚至一部作品中的不同故事段落,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而西方的歌剧、音乐剧的音乐,是有其作品的独创性的。除了一些特殊的,如致敬等情况,每一部歌剧、音乐剧作品在音乐部分是原创,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先有曲后填词,还是先有词后有曲(这两种情况在歌剧、音乐剧的发展创作过程中可能性基本对半),这部作品的音乐一定是作曲家原创的。归根结底,这是双方创作者受重视程度极为不同的原因。中国流传下来的戏曲大家,如汤显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均是剧作家,能单纯以音乐创作获得历史地位的,似乎只有“曲圣”魏良辅一人;而欧美的歌剧、音乐剧,往往出名,被广泛记住的都是作曲家的名字,而写作歌剧本身就是作曲家最重要的履历之一。无论是歌剧名家,如莫扎特、瓦格纳、罗西尼,还是当代的音乐剧名家史蒂芬·桑戴姆,莱昂纳德·伯恩斯坦,安德鲁·洛伊德·韦伯,都是作曲家。

在当代的很多“新编”戏曲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一种借鉴西方“动机”式音乐写作的倾向。“动机”的概念来自西方的歌剧、音乐剧,意思是给特定的人物、主题或者特殊的故事情节,写作专门的音乐段落,每当这样的人物或者情节发生时,都演奏相应的动机,令观众迅速理解,并且强化主题。“动机”概念在昆曲等中国戏曲中出现较少。为了保证每一场戏的独立性和表演性,往往单部中国戏曲作品很少出现曲牌重复,甚至会故意避开曲牌,重复的现象,这一点自然也会使得人物在音乐性格上并不鲜明,而如今,采用“动机回旋”的一些戏曲演出,的确使得观众对人物、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更加深刻,达到了一定演出效果。

近年来,随着各地地方戏曲的迅速复兴,舞台艺术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传统剧目以“新编”的形态重新回到舞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多数作品,为了吸引当代观众,紧贴时代潮流,遵循当代人的欣赏口味与习惯,都借鉴了如今

猜你喜欢

曲牌舞台艺术中国戏曲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舞台艺术中演出监督的重要性分析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黄梅戏《雷雨》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