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创作思想与作曲技法研究

2016-11-19赵斌

艺术评鉴 2016年4期

赵斌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高质量音乐追求的气氛也越发的浓重,所以创造音乐的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作曲技巧也应该得到创新,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上本文通过对鲁日融、聂耳两位音乐大师的音乐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在作曲技法中以葛瑞瑟《时间的漩涡Ⅰ》为例,更加具体的对音乐作品创作思想与作曲技法做出研究。

[关键词]作曲技法;创作思想;音乐研究

音高材料的来源主要是频谱音乐,频谱音乐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五位法国作曲家创作而成,主要包含两种技术。一种是乐器合成,通过对音色演奏时频谱的分析后得到谐音音高,然后对选择性的分配给其他乐器,进行重新合成,第二种是使用配音器来模拟环形调制,通过计算两个音高频率差与和,将其进行转化给高音使用。葛瑞瑟在《时间的漩涡Ⅰ》中就运用了这一技术,葛瑞瑟的频谱音乐创作因为面对的是常规乐器,所以存在扩张特性、所扩张程度比自然音响中的谐音高出了很多。葛瑞瑟的这一技巧使得频谱音乐在很多方面都有了相似性,所以在演奏时更加方便了。葛瑞瑟的《时间的漩涡Ⅰ》由于运用了人工手段扩张,压缩、过滤、八度移位等技术处理,已经听不出自然之音了,也使在音高识别和归属方面有很大的难度,但这也是《时间的漩涡I》的特色,使包含的大量音高成为音响的分子。

一、音乐作品创作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聂耳音乐创作思想

聂耳作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音乐大师之名实至名归,为研究艺术而选择了积极的人生道路,立志要改变社会的种种黑暗。聂耳的创作思想与他对自身个性的充分认识是分不开的。聂耳的早年心酸的经历也对他的音乐创作之路产生很深的影响。青年时的聂耳为维持生计而奔走于上海,面对残酷的社会,使得怀有远大抱负的聂耳倍感困惑,但不屈不挠的精神促使聂耳没有萎靡不振,无事时坚持看书的优势在音乐学校考试中显现出来,音乐思想初发萌发。在聂耳读到《戏剧与音乐》上的夏蔓蒂名作《音乐短论》时,强烈的思想又冲击着聂耳,使他准备探索新的艺术道路。聂耳在与田汉结识后其音乐创作思路逐渐清晰,创作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作为大众音乐理论,使中国音乐理论有了新的突破。聂耳创作音乐思想的升华也与他的一次情感危机有关。也许是情感生活的不顺和苦闷,是每一个艺术家思想升华的必经之路,这次情感经历也为聂耳的创作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聂耳投身于左翼文化运动中也是其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通过与很多文化学者的交流,为以后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聂耳凭借自身的经验,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解决了困扰每一位音乐人的难题那就是新中国音乐发展的方向。聂耳用音乐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使人民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聂耳对中国音乐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影响。

2、鲁日融的音乐创作思想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音乐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作品都充分反应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进发出的热情,体现地方民族浓郁的风格特色,并且我国的音乐家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散落的音乐作品等密切配合,使我国在乐器、歌舞等,甚至是电影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鲁日融先生是集创作、作曲、演奏为一体的二胡音乐家,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对二胡研究对我国民族音乐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鲁日融是陕西人,其家乡浓厚的乡土人情给日后的音乐创作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鲁日融对二胡的研究结合了西部的生活风貌,也存有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的特点,更对秦派二胡和长安乐派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首把戏曲音乐融入到二胡演奏当中的乐曲是《迷胡调》,这是首次把声腔艺术转化成具有二胡韵味的乐曲,不仅对演奏技法是个考验,也对文化的融合做出了贡献。在鲁日融的《秦腔主题随想曲》中把人声的魅力与秦腔戏曲相结合,使秦腔更为人所知。秦腔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凄凉的苦音,另一种是欢快的欢音,两种音的不同给演奏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创作《秦腔主题随想曲》后,鲁日融又把迷糊和碗碗腔结合创作出了《曲江吟》,这在创作上又是一个突破。其音乐可以充分体现出长安城南、曲江池昔日芙蓉繁丽,轻歌曼舞的景象,令听的人有悲与愤的交织感情,使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鲁日融的创作思想是新乐派的代表,使我们更加近距离的感受秦川艺术带给我们的享受。

二、作曲技法研究

1、和声与复调技法

模仿复调的手法在此曲中用的很多。在弦乐、铜管与木管组中有60%左右的内容都是模仿复调的片段,其中弦乐组最常见的是按顺置法由低到高地模仿。此曲中也常用倒影卡农,此例中既用了同步倒影卡农(倒影轴为C),又用了相隔一小节的倒影卡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部作品采用的是泛调性与无调性写法,但并不是就不需要作曲家考虑各声部结合后形成的音程、和弦或和音形态,否则很难实现作品的统一。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作曲家特别重视对和声的控制,以实现作品的有机统一,其最突出的手法是使用音集。乐曲在开始第一小节处便由乐队奏出了全曲的基本音高集合:集合名称为6-Z46,音级为“0、1、2、4、6、9”,音程函量为“2、3、3、2、2、1”,即里面有2个半音、3个全音、3个小三度、2个大三度、2个纯四度、1个增四度。同时,这个音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附加大二度与小七度的大七和弦。全曲始终贯穿着这个音集,当然,有时是以它的子集形式出现,如在第10-11小节,竖琴、钢琴、钟琴、颤音琴声部,采用此音集的完整形式进行写作。

2、配器技法

《The Green Walk》描写的是声势浩大的环保游行,然而作曲家却没有采用浪漫主义时期那种规模宏大的三管或四管编制。相反,他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室内交响乐形式的单管编制:1支长笛(兼短笛),双簧管、单簧管与大管各1支;圆号、小号、长号与大号各1支;3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各1把;钢琴、竖琴各1架;4个打击乐手。作曲家采用这样的编制,也许是因为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现代演奏法,再加上它的节奏相对较难把握,只有乐队首席才能很好地演奏。除了演奏法方面之外,作曲家也善于利用管弦乐队乐器的不同音区的有不同音色特点这一现象。比如在乐曲的开始和末尾处作曲家使用了长笛不常用的低音区,再配合其极具东方神韵的吟音,其音色极似箫声。再如,作曲家在竖琴的低音区使用极强力度的音块奏法,产生了雷鸣般的轰隆声,有效地表现了游行队伍的气势。此外,乐曲中还多处使用了铜管乐器的滑音奏法,产生了特别有趣的音响效果,比如乐曲第1、6小节由长号演奏跨越两个八度的滑音(E到e1)给乐曲开始处的两个乐句增加了特别醒目的“句头”,笫35-42小节由铜管组演奏的二度滑音甚至模仿出了猫声,使音乐增加了不少情趣。

三、结语

音乐能使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音乐能代替大众呐喊,鼓舞人心。新时代的发展,音乐会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要从音乐创作思想上要开拓创新,在音乐作曲技巧上独具风格。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为使东方之音源远流长,我们要加强音乐教育,从创作、理论、教育、演奏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巩固教育,这样才能使音乐在民族中传递下去,在国际上发扬光大,独具中国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