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方法

2016-11-19虞光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字义生字成语

虞光明

众所周知,课内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能将阅读训练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必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认字后他们还愿意读一些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书。此时,一定要鼓励他们这种阅读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识字,并渗透给孩子一些常用、最简便的识字方法,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深深地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

一、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二、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再如《阳光》一课中有“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我让学生打开书第17页,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1)图文对照或实物演示法。即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演示或亲手操作来理解字义。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的“鼓”字,字义比较抽象,教师可教会学生先认清字形,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理解“鼓”的意思,或让学生演示吹气球来体会,理解字意。又如在教学生字“茎、根、叶”时,可让学生对照植物的图片看,从图片上找出植物的茎、根、叶,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就记住生字了。

(2)课文与生活联系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内容,从而理解生字的意思,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如《司马光》一文中的“慌”字,字形不好记,学生初学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认字形,从“心慌”入手,记住“慌”是竖心旁,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会说说:“你什么时候才不慌不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不慌不忙的例子。这样将自己学到的字词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语境串联法。这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即把生字放到词、句、句群中去理解,在字、词、句的联系中体会字义,以此帮助学生及时建立句、句群以至段落的概念,树立联系的观点。这样,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即理解了词义,又发展了语言。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中有一句话:“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生字“曾”、“迈”和“荆棘”学生都不懂,只有将生字放入词语、句子里,再给学生讲解,学生才会体会字义。

四、在阅读教学中巩固识字

可以抓住孩子喜欢童话故事、爱表现的特点,举行故事会、朗读赛等,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字喜欢的童话故事读给同学听,但要求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把故事中不认识的字要提前想办法认识。如:请教别人、查字典,还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猜字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要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达到识字成果的共享和巩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识字用处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贯穿。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识字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感悟文章内涵的同时,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以《卧薪尝胆》为例。

①首先是对标题“卧薪尝胆”的理解。

师:同学们,这课题的内容就藏在一个小节里呢,你能找到吗?

生:(阅读后)第四节。

师:哪句话解释了“卧薪”?哪句话解释了“尝胆”?

生1:“卧薪”,“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生2:“尝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师: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课内容吧!

②接着展示本课需要认识和掌握的生字词,并把这些字词分成三组,如下。

第一组:“吴国、越国、败仗”

第二组:“夫妇、表示、奴仆、建议、免除后患、灭掉”

第三组:“屈辱、柴草、耻辱”

第四组:“转弱为强、报仇雪恨”

教师同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对应一组词语,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连成一两句话复述课文内容,回答得最全面、内容理解最透彻的小组加星。

③在每一组同学复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本课的识字教学,遇到不懂得的地方及时提问,同学或老师解答,直到弄懂为止。

这样,识字教学始终贯穿于文章阅读教学中,引领着整篇文章的脉络,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些词语的音、形、义,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

(2)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迁移。 “要养成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唯一的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文字的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游泳。”——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语。这里的“语言的海洋”,即创设具体的教学环境。

以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中“读读背背”一栏的八个成语为例。

成语展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

师:这八个成语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

生:《卧薪尝胆》。

师:那么,能否回忆一下故事内容,使用这八个成语,再次复述一下故事呢?

生:开始,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回国后他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他的事迹催人奋进,最后他羽翼丰满,终于报仇雪恨。

师:学以致用,完成填空。“会稽一战,越国兵败,越王勾践万般无奈,( )来到了吴国,勾践夫妇为吴王做牛做马,受尽了屈辱,只求 ( ),勾践回国后( )( ),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最后,他终于( )了。”

生:忍辱负重、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报仇雪恨。

教师联系已学的《卧薪尝胆》一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体会这八个成语的内涵,因为学生对此故事已非常熟悉,所以理解起来得心应手,既学习了这八个成语,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卧薪尝胆》,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阅读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做到寓识于读,识读互相促进,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读写、勤于读写、善于读写的好习惯,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识字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从而更加喜爱识字,喜爱阅读,喜爱语文课。

猜你喜欢

字义生字成语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拼成语
生字变身
猜成语
绝和决
燥、躁、噪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