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景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016-11-19王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有效性实验教学

王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体。同时,实验教学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延伸,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现代小学科学教师的关键任务。本文则是从创设情景作为切入点,结合教学经历,从运用有效的结构材料情景、游戏创设情景、榜样创设情景和猜想创设情景这四方面来研究分析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发展,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成了教师们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将创设情景的方法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回顾实验教学经历,发现在以前的实验教学课堂中,笔者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关注实验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和实验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挥不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学生成为了实验操作的机器,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发现在实验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景,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丰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现在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积累的经验谈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用有效的结构材料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而活动则需要一份份有结构的好材料。如果没有好的材料谈活动就是纸上谈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选择生动有效的结构材料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依托。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蕴涵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组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生进行实验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木块,石头,泡沫塑料,胡萝卜,铁盖,橡皮块,牙签,蜡烛和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组5个以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材料一组5个,来探究物体的沉浮规律。这些有结构的材料集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乐于探究的环境。在该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这些有结构的材料对物体沉浮的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对他们原来所做出的关于沉浮的解释加以修正。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认识到“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同时,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重的物体容易沉”。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到,有了生动有效的结构材料,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成为了实验的主人,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在实验教学前充分做好准备,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结构材料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

二、用游戏创设情景,点燃学生自主性的火花

小学生作为一个活泼爱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群体,游戏正好满足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游戏情景,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自主动手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如在教授《声音和传播》这一单元时,笔者并不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去上课,而是一改常态,根据学生自主要求,先让学生“发明”电话——土电话。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学生都很乐意将它当成一种玩具。游戏时,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到对方的振膜上,使听筒发生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去了。同样,之后要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时,都可以在学生玩土电话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游戏中思索,实验教学的成效会好得多。

三、用榜样创设情景,点燃学生树立“做科学”的火花

如今的小学生一出生便“坐享其成”这个社会的每一项先进科技成果,从而造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定势:我只要知道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什么结论就好了,而搞科学不是我做的事。学生的这种想法是完全不正确的,是一种不利于自己发展的观念。笔者认为从小给学生树立一个立志“做科学”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元素。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查找小学生科学发明的小故事,并在科学课课前3分钟演讲,以此唤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例如,一次,有一个女同学在课前3分钟介绍了一则小学生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故事:上海某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电磁铁一课后,对制作“强力电磁铁”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向自己在读高中的表哥查问更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在老师和表哥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强力电磁铁”,它的磁力足以吊起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听了这一故事后,许多同学纷纷对这个同龄人表示佩服,并决心也要作出像这样的“强力电磁铁”。之后的科学课展开的对“电和磁”的实验探究活动中,男女同学都显得特别投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当,他们容易被触动,对他们的启发帮助也最大。这一方法实行后,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学科学”,而是认真地在“做科学”,实验有效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1页)

四、用猜想创设情景,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花

好奇心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種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上课激情。如在《用纸造一座桥》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探究“桥”的兴趣,笔者在活动之前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座纸桥,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座纸桥可以承受多少重量?”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可承受1公斤,有的说可承受10公斤,有的说可承受50公斤。笔者继续问:“如果我让你走在上面,它能承受得了吗?”学生都摇头,表示否定。之后,笔者将“桥”放在地上,让学生试着走走。当学生看着“桥”没有一点变形时,都“哇”地一声叫了起来。这个时候,学生对这一座“桥”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很想知道这座用纸做的“桥”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这就为随后有效开展“桥”的制作科学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一分钟的温度变化。在实验前让学生猜想将会出现的结果。同学们猜想出了两个结果:一个是温度一样,另一个是热水温度比冷水高。笔者却提出了与学生猜想相反的结论:冷水比热水温度高一些。同学们都露出了诧异和期待的表情。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地说:“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带着好奇,认真地观察和记录。结果证实了冷水的温度要高一些,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纷纷讨论这是什么原因,从而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验的“效”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因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了现代科学教学的当务之急。从教学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合理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与态度。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还应继续努力,不断探究,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于军.谈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育,2011(4)

[3]阳学文,韩伟忠,谭晏瑞.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时代文学,2008(28)

[4]刘英芳.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10(29)

[5]陈磊.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6]盛瑛,张又伟.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素材库设计思想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12)

猜你喜欢

创设情景有效性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