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谭平山与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2016-11-19游慧冰

红广角 2016年4期

游慧冰

【摘 要】谭平山对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他积极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广州共产主义青年团,协助陈独秀创建中共广东组织,在领导广东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等方面不遗余力,使“共产党广东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群众基础较好,坚强而有战斗力的一个地方党组织”。

【关键词】谭平山;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者;重大贡献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是一位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爱国者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时期,虽然有过许多曲折与坎坷,却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不屈不挠、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中共广东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对于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他是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

一、积极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一批先进分子首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各种途径广泛传播。广东地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较广泛的省份之一。而谭平山与杨匏安、陈独秀等人,则被普遍认为是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人物。

谭平山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一)通过邮寄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谭平山对广东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从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了。1917年,他和谭植棠、陈公博、区声白等广东青年一起考上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陈独秀的学生。陈独秀的思想及其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对他影响很大。作为哲学系学生,谭平山对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参加了李大钊发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接受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了由爱国者——激进民主主义者——接近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①他在参加进步活动的同时,把进步书刊寄给在广东的同学和亲友,并通过他们扩大这些书刊在广东的影响。1920年秋谭平山大学毕业返穗后,能迅速聚拢一班青年人开展革命活动,与他之前坚持不懈地开展进步思想传播是有很大关系的。广东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正是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最后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成为广东建党、建团的中坚力量。谭平山的广东高明县同乡、族侄谭天度曾回忆道:“他们(指谭平山等人——作者注)经常和我通信,向我详细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并寄来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和《政衡》等杂志,使我对新思想新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①

(二)通过创办《广东群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亲历过五四运动的谭平山深刻体会到宣传发动群众的重要性,认为创办报刊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谭平山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他认为“广东那么平静不行,要设法搞起来,继续把运动深入下去。先办个刊物,搞运动没有一个得力的宣传工具是不行的。”②于是他邀约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创办一份报纸,以唤起民众,促进局势的发展”。③“后来他们和阮啸仙、周其鉴、刘尔崧等人取得联系,很快就把《广东群报》办起来了。”④这份报纸由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主持,谭天度负责对外组稿和征集订户等工作。创办初期资金匮缺,于是“各人都把自己的薪金收入和节衣缩食剩下的钱全部拿出,又请求自己的家庭和老同学、老朋友资助”。在办报的过程中,陈独秀“以极大热情表示支持”。⑤

《广东群报》于1920年10月20日在广州问世。该报初时虽大力传播新思潮、新文化,但“同马克思主义还有一定距离,还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1920年底陈独秀抵粤后给予指导,“才逐步不登妨碍马列主义宣传的文章”,⑥转而大量转载上海《共产党》月刊的文章、苏俄和各国共产党情况报道。同时,“宣传发扬五四运动的意义和精神,提倡科学与民主,揭露北方政府的卖国罪行;号召群众起来,继续把运动深入发展下去”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报道劳工运动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世界新闻和苏联的消息”。⑧《广东群报》还发表了陈独秀与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论战的来往书信,连续28天刊载反映谭平山等人建党和政治观点的长文《共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及议会派之比较》,这些书信和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无政府主义的错误思想,使许多进步青年“对马氏(马克思)发生信仰”。在当时国内各地对共产主义的消息实行封锁的情况下,《广东群报》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份革命报纸”,影响力是比较大的。新的广州党小组成立后,《广东群报》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出现的第一张大型地方党报。

(三)通过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谭平山在大学期间曾参与发起“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是该杂志供稿最多的学生之一。他的政论文章《“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谈》具体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巨著《共产党宣言》。文中指出:“世界潮流只有顺应而无抵抗。今日亦只有希望我国国民,步文明先进国之后尘,于共和政体之下,发挥社会的德谟克拉西之真精神。”“即使社会主义侵润全国人心,社会党员满海内,亦已如机械体之附入安全瓣,而无危险之虞,且将发挥其真意义消却其危险性,而贻世界从良好之模范也。若是者,非为某阶级讲利益之事,乃为世界谋和平,国家策长久,社会图安宁之事。”⑨《现代民治主义的精神》一文指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无产阶级流血牺牲,其成果被资产阶级垄断了。资本家压迫着劳动者,劳动阶级应当要求解放。”“今日的劳动阶级要求解放,非把资本的托辣斯昔日所掠夺的,所盘踞的,所霸占的,社会上产业上政治上一切人间生活的领域,尽行解除之摆脱之不可。换句话:现代的民治主义,不是单独向政治领域上,和这般资本家争些地位,和争些势利便罢。一定要抱着个去恶务尽万死不顾的大决心,冲入社会上产业上,而要求人间精神的满足。”⑩此时的谭平山思想已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大学毕业前夕,谭平山和谭植棠、陈公博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政衡》杂志,他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谁是制造社会革命的工人》、《中国政党问题及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我之改造农村之主张》等文章,阐述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其中《中国政党问题及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一文分析了各国政党的情况,提出政党是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应以一定的主义为中心,党内应注重政治问题的研究,应针对我国的情势明确政纲。他指出:“布尔什维克派确有统一俄国的把握。恐将来他的主义,会弥漫全世界,所以各国不得不加意防范,而美国更施以高压政策。但潮流所趋,只有顺导,那有高筑堤堰,可以抵抗得住的吗?”①此时的谭平山已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实践问题,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可逆的潮流。从这段时间发表的文章内容看,谭平山正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谭平山返穗后,继续撰写大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先后在《广东群报》和《劳动与妇女》等报刊上发表。《“五四”后学生界应有的觉悟和责任》一文指出:“今日学生界所应有的责任,就是应当注意于有秩序有组织而能持久的救国运动。”②在《港政府枪毙华工》一文指出,中国工人的出路在于“主张无产阶级执政,组织无产阶级政府,借政治的势力,使资本家达到死灰不能复燃的地步。”③

二、协助陈独秀创建中共广东组织

中共广东组织是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在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具体指导和直接参与下,经过长期努力创建而成的。创建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广东支部。在广东建党的过程中,谭平山是陈独秀最得力、最倚重的助手之一。他所发挥的作用,在那个特定的时段里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一)建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

广东在建党前,先由谭平山等人建立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以之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和建党的基础。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陈独秀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谭平山收到信函后立即响应,于8月间成立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与陈公博等人通过多种渠道,发动、联络进步青年,吸收了10多人入团。11月,该团组织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互助团”合并,召开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制定了《章程》,成立了干事局,谭平山等人被选为职员。广州团组织以“研究社会主义,并采用直接行动的方法,以达改造社会的目的”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但因谭平山等人的思想和信仰与团内无政府主义者格格不入,矛盾与冲突时常发生,无政府主义者籍口反对“极权主义”决定退团,广东建团工作受挫。“当时没有标明那种主义,也没有拟有具体的计划,团员宗旨也不能一致,所以去年(按:1921年)三四月间自行宣布解散。”④广州团组织存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团结进步青年、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广东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协助陈独秀成立共产党广东支部

1920年9至10月间,共产国际来华代表派出俄国共产主义者米诺尔和别斯林两人到广州,以俄政府代表的名义建立俄国通讯社,帮助建立党的组织。他们与区声白、梁冰弦等无政府主义者联系,于年底成立了广东“共产党”。但无政府主义者并没有弄清楚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广东“共产党”“与其称作共产党,不如称作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⑤此时的谭平山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已有一定认识,且反对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故没有参加这个组织。

1920年底,陈独秀接受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邀请,赴粤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他把自己起草的党纲交广东“共产党”成员讨论,其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等条文遭到无政府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几经激辩后,无政府主义者宣布退出“共产党”组织。陈独秀约见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指出“广东也应该建立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去担负起领导民众运动的任务”,谭平山积极响应:“我们实在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组织,以宣传和组织民众,为振兴中华做出努力。”⑥随后,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协助陈独秀着手开展建党工作。

1921年春,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米诺尔、别斯林等共9人成立了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广州共产党小组,陈独秀任书记,不久由谭平山继任。这个小组没有正式名称,有称“广东支部”、“广州支部”,通称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广东党组织派陈公博参加大会。同年8月,谭平山主持召开广东党组织的党员大会,由陈公博传达党的一大精神。会议决定在广州共产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谭植棠负责宣传。这次会议宣告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中共广东支部隶属于中共中央局。大会宣布吸收与会的党外先进分子入党。在广东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很多成为了广东党组织成员。

三、组织和领导各项革命活动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创立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培养革命骨干,推动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担负起领导广东人民革命的历史任务。作为广东党组织的负责人,谭平山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和党内同志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使“共产党广东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群众基础较好,坚强而有战斗力的一个地方党组织。”①

谭平山等人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和革命斗争的需要,组织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广东群报》等报刊的出版发行

广东支部确定将《广东群报》作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后,谭平山等人为了充分发挥该报“党的喉舌”作用,花大力气设置栏目、组织稿源、选择和培养撰稿作者,并亲自撰写文章,还“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充实内容,扩大订户使该报的影响不断扩大。后来又创办了《劳动者》周刊,从而使马列主义的宣传阵地不断得到加强。”②广东党组织还将由沈玄庐主编的《劳动妇女报》作为自己的机关刊物,加上当时由上海迁来广州出版发行的《新青年》,形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③

(二)创办各种培训机构培养革命骨干

1、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谭平山任会长。研究会中有广东党组织成员,也有各种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学生,共80多人。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如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黄学增等人都参加了研究会,他们不久均被吸收为党员。

2、创办“宣讲员养成所”。这是陈独秀以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的名义成立的,谭平山、陈公博等人担任教员授课。“主要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向广大工农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宣传员。”④学员总共有二三百人,是从全省各地招收的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学生和工人。“有不少从该所毕业的学员后来成为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成为广东革命运动的重要干部。”⑤

3、创办注音字母教导团。这是陈独秀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的名义创办的,谭平山参与授课。学员100多人,多是广州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教导团名义上是学习国音字母,实际上为了学习社会主义,学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原理。

4、创办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夜校成立了董事会,谭平山为董事长”,“课程主要是学文化,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也讲阶级斗争,群众运动,劳大决议等。”⑥谭平山和谭天度、黄裕谦等人亲自发动工人入学,招收了100多名工人。通过学习,学员们的革命热情、斗争意识和文化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许多人后来成了工人运动的骨干。

5、创办俄语学校。除了教授一般的专业文化知识外,主要是向学员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提高基层宣传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一批革命骨干。党组织从学员中吸收了一批党员。

(三)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

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后,根据中央局1921年11月通告关于积极发展党员的要求,谭平山领导广东党组织大力发展党员,特别重视在工人中物色发展对象。“广东建党后不久陆续便有阮啸仙、梁复然、王寒烬、谭天度、张善铭、冯菊坡、杨匏安、杨章甫、刘尔崧等人参加,时间是在1922年初,以后入党的大概又有罗绮园、郭瘦真、郭植生、赖玉润、杨殷等人”。①至1922年6月,广东党组织发展到有党员32人(其中一半是工人),占当时全国党员总人数195人的16.4%,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党组织。

由于党组织不断发展,广东支部根据中共中央局的指示,在中共广东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粤区委),仍以谭平山为书记。1922年7月16至23日,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谭平山代表广东党组织出席大会。1923年5月为筹备召开中共三大,中共中央局由上海迁至广州。谭平山领导广东党组织积极参与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

(四)重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

党的一大后提出必须重视青年团的建设。1921年10月,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总团提出改组,并委托谭平山和中共广东支部“再在粤组织分团”。谭平山等人立即开展筹建工作:一是明确新组建的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思想”,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为宗旨。二是于1921年11至12月间开始联络进步青年,向社会广泛宣传建团的宗旨目的,公开号召青年入团。三是召开两次筹备会,积极发展新团员。1922年元月举行第一次筹备会,到会58人。同年2月举行第二次筹备会,时有团员104人。②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到3月初,仅广州市就有团员400多名。佛山、肇庆、梧州、汕头、琼州等地也开始组织分团。四是成立团的机关。同年2月26日,创办团机关刊物《青年周刊》,谭平山是主要撰稿人之一。还创办了青年剧社、讲演队、通讯社;组织影画讲演。③1922年3月14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成立大会暨马克思纪念会。大会标志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随后,以通讯选举的方式产生领导人,4月6日产生了组织领导机构,谭平山当选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④

广东建团初期,部分团员因受各种思潮影响,思想比较混乱。谭平山等党、团领导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想觉悟。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使共青团员真正成为了党的助手,许多青年团员被培养、吸收为共产党员。

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谭平山领导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团一大的召开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大会到会代表25人,代表全国5000多名团员。谭平山等4人代表广东团组织参会,并在大会上就广东团组织情况作了报告。

(五)领导广东的革命运动

以谭平山为领导的早期广东党组织,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革命活动。

一是开始关注农民运动和青年运动。1921年间,派彭湃到海丰县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发展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为后来大革命时期广东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⑤1922年间,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创办“爱群通讯社”,以记者身份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和群众团体中进行革命宣传,还组织了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为党领导青年运动奠定组织基础。

二是建立工会,组织工人开展斗争。这是早期广东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之一。

早期党员梁复然曾回忆道:“每次党组织会议都由谭平山主持。我记得参加开会,大部分时间是讨论工人运动如何进行。”⑥谭平山派梁复然、王寒烬、郭植生等在广州从事工人运动,组织工人建立“广东土木建筑工会”,会员达4000多人。1921年夏,中共广东支部以土木建筑工会名义发动罢工,经过16天斗争,罢工获得胜利。在广州组织工会运动取得经验之后,谭平山又派梁复然、王寒烬等人到广东佛山的工人群众中去,启发工人建立工会,开展反压迫斗争。后成立佛山市土木建筑工会,会员达1500多人。1921至1923年间,刘尔崧奉命在广州、顺德等地的油业工会工作,建立党支部,并按党的要求改组了旧工会。从1920年10月至1921年4月,广州发生8次罢工,工人的政治待遇、经济收入有所提高,革履、理发、茶居等32个工会相继成立。①

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即中国工会办事处)在上海成立,同月在广州设立南方分部,谭平山兼任主任。从此,广东有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构,广东工人运动发展更加迅速。9月至10月,宰贩牛业联合总会、渔业工会、辗谷工会、米业工会、云母工会等一大批工会相继成立。广州地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罢工运动,都取得了胜利。紧接着,广东草席总工会、洗衣工会、锯木工会、漆器工会、新旧土洋衫工会等团体纷纷成立。

1922年初,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谭平山领导广东党组织给予了全力支持。中共广东支部发表《敬告罢工海员》书,称“定当竭其能力,为之后援”。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积极参加接待、宣传工作,极大地鼓舞了香港海员。3月8日,历时56天的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这次罢工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起点。同时,也促进了广东工运的蓬勃发展,广州地区成为全国工人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922年5月1至6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谭平山等人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会第一天的晚上,全体代表和工人、市民、学生约10万人举行提灯大游行,谭平山担大旗走在队伍的前列。这一中国劳动史上空前的盛会在广东召开,是对以谭平山为代表的广东共产党人出色工作的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谭平山对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是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的。无论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是创建党团组织、支持工人运动、扩大共产党在广大工农群众中的影响,他都是不遗余力的。这也是广东党团工作一度红红火火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当时有“北李(大钊)、中陈(独秀)、南谭(平山)”之说。虽然谭平山对革命的贡献不及李大钊、陈独秀,但他确实是一位值得广东人民永远铭记的重要的党史人物。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