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波战争与古代隐写术(三)

2016-11-19花卷

科学Fans 2016年9期
关键词:希波斯巴达波斯

花卷

前情提要

上期讲到,新任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为了完成父亲大流士的遗愿,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来秘密招兵买马增加军备,准备对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发动一场大逆袭,然而这一切都被流亡到波斯的斯巴达废王德玛拉托斯看在了眼里。为了把这个消息送回斯巴达,他得想个办法把要传递的信息隐藏起来,不能被薛西斯的耳目发现。

蜡板的“正确”用法

德玛拉托斯的目光落在了身边的一块蜡板上面,这种蜡板是当时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刻在蜡板上的字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擦掉”,所以蜡板可以重复使用,很受一些需要经常做些临时记录的人的欢迎。不过,把字写在蜡板上,还是会被人看到的啊,关键问题没解决呢。德玛拉托斯当然不能走寻常路,他的目标不在蜡上,而在蜡下面的底板上。

蜡板的结构是在木头做的框架里面填上蜡,形状有点像我们现在放照片的相框。德玛拉托斯想的主意是,把蜡板里的蜡先全部刮掉,露出木头做的框架底板,然后在底板上写上小薛即将出兵攻打希腊的计划,再用蜡重新把底板盖住。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这还是一块普通的空蜡板,什么不和谐的信息都没有。况且,蜡板在当时就像现在的记事本一样普及,大街上这么多人都带着蜡板,卫兵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头啦。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把这块蜡板送到斯巴达之后,万一他们没发现真正的消息藏在蜡底下,那不就白折腾了吗?德玛拉托斯是被斯巴达国王流放到波斯的,肯定不能自己跑回去,如果派人送回去的话,也不能告诉他这里面有什么秘密,不然不小心说漏嘴了怎么办?当年奴隶剃头的案例中,送信的奴隶其实不知道自己头上刻了什么字,但他知道自己头上有秘密,也知道见到阿里斯塔格拉斯之后让他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再加上希斯提亚埃乌斯找的这个奴隶靠谱,所以并没出什么幺蛾子。

不知道是德玛拉托斯找不到这么一个靠谱的信使呢,还是他不想在这件事上冒哪怕一丁点儿风险,反正他真的没告诉送信人这块蜡板是干啥的,只是告诉他这块蜡板很重要,务必把它送到斯巴达。这送信的人就照做了,但到了斯巴达之后,所有人都蒙圈了,说你送一块空蜡板过来是闹哪样呢?这时,有个人听说波斯秘使送了一块神秘的空蜡板,这个人马上提出把上面的蜡刮掉看看,说不定字就藏在下面的木头底板上。大家一听,嘿,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不试白不试呗——果然,玄机就藏在蜡下面的底板上呢!

那么,这个牛人是谁呢?她的名字叫果戈(GoNe),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Leonidas Ⅰ)的妻子,换句话说就是王后娘娘啦!然而果戈怎么会知道德玛拉托斯的这个神秘的玩法呢?这里面具体的原因大概已经搞不清楚了,不过果戈和德玛拉托斯的确是有交集的。果戈的父亲克里昂米尼一世(Cleomenes Ⅰ)是前任斯巴达国王,德玛拉托斯也是前任国王——没错,那一届有两个国王同时统治,也正是因为一山难容二虎,这两位国王关系一直很微妙,都想找机会把对方给踹走,德玛拉托斯就是因为输掉了这场宫斗戏,才落得被流放到波斯的下场。

第二次希波战争

不管果戈是因为如传说中一般智商爆表,还是因为德玛拉托斯以前告诉过她蜡板有这种玩法,总之,多亏了她的金口玉言,这块蜡板的秘密总算是得见天日了——波斯人就要打过来了,而且还是十几万大军!斯巴达人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希腊城邦。各个希腊城邦一听说这个消息,说这可不得了,咱们得赶紧布阵呐!于是各城邦连夜开始造战舰,总算是在波斯人打过来之前凑出了一支规模还不算小的联合舰队。

不巧的是,斯巴达这回不仅赶上了过节,还赶上了传说中的奥运会,议会不愿意派兵,国王列奥尼达一拍桌子,大敌当前你们还有心思过节?你们不派兵,那老子自己去了!于是,列奥尼达亲自带了300名壮士作为“贴身护卫”,北上战略要地温泉关,准备从陆路阻击波斯大_车。

德玛拉托斯的蜡板密信果然不是瞎说的,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率领十几万大军,几百艘战船,从海陆两线直扑希腊而来。尽管有德玛拉托斯的剧透在先,希腊人虽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士兵并不会凭空冒出来,双方实力差距依然悬殊。列奥尼达的300壮士加上其他城邦派来的援军不过数千人,但面对十几万波斯大军,勇敢的斯巴达人依然在温泉关坚守了七天,遗憾的是,最终温泉关被攻破,列奥尼达也英勇地战死沙场。

攻破温泉关之后,波斯大军从陆路长驱直入,攻陷了雅典城,还好雅典城的居民已经提前疏散,不然得成为第二个米利都了。眼看连雅典都丢了,希腊联军不得不撤退到雅典西部外海上的萨拉米斯岛。这时,联军指挥官地米斯托克利斯(Themistocles)提出应该引诱波斯人在萨拉米斯决战,他有三个理由:第一,波斯军队远道而来,陆路要兜一个大圈,所以补给全靠海军,如果把他们海军干掉,就等于断了他们补给;第二,波斯军队来自内陆,都没几个会游泳的,这一点咱们优势大大的有;第三,萨拉米斯海湾狭窄,波斯舰队船再多也施展不开,咱们可以诱敌深入,各个击破。这个战术真是相当天才,当波斯舰队被引入萨拉米斯海湾之后,就像钻进了面口袋一样挤在一起动弹不得,这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希腊舰队倾巢而出,几乎全灭了波斯海军。希腊联军在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让第二次希波战争的局势上演了惊天大逆转,联军发动大反击,夺回了被波斯人占领的领地——当然也包括雅典城,而不甘失败的波斯人尽管继续骚扰了希腊一阵子,但最终只能放弃了占领希腊的念头,夹着尾巴回老家了。

希腊人能打赢第二次希波战争,当然主要应该归功于地米斯托克利斯的英明神武,不过德玛拉托斯的“蜡板传书”至少多给了希腊人几个月的准备时间,不然斯巴达军队可能都来不及驻守温泉关,希腊海军可能也没办法调集足够的战船,战争的局势可能就会大不一样了。有历史学家说,如果希腊没能在两次希波战争中挺过来,或许整个西方文明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所以说,德玛拉托斯的这块蜡板算得上是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呢。

五花八门的隐写术

隐写术是人类最朴素的一种“密码”,它和真正的“密码术”的关系就像一只黑猫一只白猫,反正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把信息给藏起来,都属于隐写术的范畴,所以除了希波战争中的这两个故事之外,人类历史上还出现过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隐写术。

中国古代也有关于如何隐藏信息的记载,比如有一本很有名的兵书《六韬》,里面就是周武王问各种问题,然后姜太公来回答。其中有一段说周武王问:在外打仗的时候我怎么才能安全地传递书信给别的部队呢?姜太公就出了个主意,说你可以把书信的内容分成三部分,只看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无法看懂整个内容,然后把这三部分写成三份书信,分别找三个人送出去,只有对方同时得到这三个人身上的书信,合起来之后才能知道你要说什么,敌人就算截获了其中一封,也猜不透其中的玄机呀!这个办法叫做“阴书”,现在看起来也挺不靠谱的,不过放在先秦时期也算是不容易了。

除了古希腊的蜡板,中国古代也有用蜡来隐藏信息的记载。《资治通鉴》等文献中都提到过“蜡丸”,就是把书信团成小团,然后外面用蜡包裹起来。至于为什么要用蜡丸传书,有很多推测,有的说蜡丸可以防水,所以游泳过河传个密信什么的很有用;也有的说蜡丸可以伪装成药丸,藏在药品里面可以混过检查;还有更夸张的说法是蜡丸可以直接吞到肚子里,因为蜡不消化,过两天就原样拉出来了(也不知道古人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口)……

既然隐写术主要是隐藏写出来的文字,那不如改进一下写字用的墨水吧。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占主要地位的一些隐写术方法,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隐形墨水”来实现的。比如宋代以来的很多文献上都提到过“矾书”,就是用明矾水在白纸上写字,晾干之后字迹就“隐形”了,而只要把纸弄湿,上面的字就又显现出来了。这里面的原理是利用明矾(硫酸铝钾)遇水形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本身是白色的,附着在白纸上之后当然看不出来,但纸淋湿之后会变半透明,就跟你衣服淋湿之后的效果一样,这时附着在上面的白色氢氧化铝字迹就显现出来了。

除了矾书之外,古今中外的隐形墨水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我们化学课都玩过的酚酞试剂,酚酞溶液本身是透明的,但是遇到碱性物质就会变红,这不就是活脱脱的隐形墨水嘛。此外,还可以利用合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溶液写字,比如牛奶就不错,蛋白质等有机物加热之后会变色(也就是焦掉了),因此把纸烤一烤,上面的字就显现出来了。

要说近几年生活中最常见的“隐形墨水”,恐怕应该算是日本某公司生产的一种“可擦圆珠笔”了,这种笔写出来的字,可以用另一头的“橡皮”擦掉。实际上,橡皮并不是真的擦掉了墨水,而是橡皮和纸的摩擦产生了局部高温,这种墨水中的显色剂在65℃以上时会发生分解,于是墨水本身就变成了透明的。但如果冷冻到-10℃,显色剂还会重新结合,擦掉的字就又回来了,感觉比前面提到的那些隐形墨水好用多啦。

除了隐形墨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隐藏信息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可能已经不能算是隐“写”术了,因为它们都跟“写”没什么关系了。比如在“一战”和“二战”中,德国特务大量使用一种叫“微点”(microdot)的玩意儿来传递情报,这是一种特殊的缩微胶片,可以把一张A4纸大小的文件缩小成直径1毫米大小,得拿显微镜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这么小个微点,如果贴在普通报纸或者书信中的句点上,或者字母i和i头上的小点上,那真是明眼人也看不出来——不过不幸的是,聪明的英国人后来识破了这一招,还根据这一线索抓到了不少德国特务,也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吧。

(“希波战争与古代隐写术”讲完了,下期又是新的故事了,期待一下吧!)

猜你喜欢

希波斯巴达波斯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难忘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
横眉与俯首
横眉与俯首
5个流传两千年的养生之道
西方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