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扶贫工作的对策

2016-11-19黄德凯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

【摘 要】贫困农民脱贫的关键是思想脱贫,是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而这需要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是扎根农村,面向广大农民的一种教育形式,扶贫应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贫困农民 教育扶贫 农村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77-02

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生活在农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成人教育是扎根农村,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提高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消除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大有可为。

一、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国经济虽有长足进步,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山区的人们还因各种各样原因,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他们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时不我待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和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要完成国家扶贫攻坚总体部署,必须多管齐下,不仅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应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重点。

二、扶贫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风潮。在其中的代表人物晏阳初先生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 愚、穷、弱、私,解决之道就是教育。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培养有“知识力、健康力、生产力、团结力”的新民,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其生活,又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晏阳初先生所述的农村景象在今天一些地方仍能见到,其教育扶贫,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目前扶贫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扶贫”。实践证明,这样的扶贫方式效果不甚理想,虽能解一时之困,但由于没能转变贫困农民的思想观念,没能教会贫困农民一定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说,没能解决晏阳初先生所说的“愚、穷、弱、私”问题,因此,并不能彻底改变贫困农民贫穷落后面貌。曾有一些贫困地区,每年冬季来临前,政府有关部门会为贫困农民送去被子、衣服等过冬物品助其过冬,但冬天一过,许多人就会将这些物品卖了买酒喝。他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政府来年还会扶贫,继续给他们送温暖。此外,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区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政府动员当地人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一些人却不愿意。他们宁愿受冻挨饿也不舍乡土。这只能说是思想观念问题了。产业开发虽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方式。但产业开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进行,而且产业开发需要的也多是些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由此可见,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甚至陷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另一种方式就是诚如晏阳初先生所主张的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让贫困农民想脱贫,有能力脱贫。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缺知识,少技能的人干着重活、累活、脏活,收入却不高。此外,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对孩子成长亦有重大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愿意出钱、出力、花时间教育、培养孩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科学素质,从而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因此,教育扶贫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能帮助贫困农民提高自身“造血、活血功能”,斩断“穷根”,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广大农民兄弟,在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从而摆脱贫困,增强自尊、自信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非常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形式逐步多样化,从最初的扫盲班、夜校,到后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农广校及近年的各种农民培训项目工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这为农村成人教育实施教育扶贫打下良好基础,也使得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门槛低,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为广大农民兄弟随时提供所需要的教育;二是周期短,见效快,可以用较短时间提高受教育者知识、技能,非常适合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三是可以将最新的知识、技能及时传授给教育对象;四是现场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符合农民学习特点与需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五是扎根农村,面向农民,了解农民所需、所想,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培训。上述优势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成人教育推动扶贫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脱贫首先是思想要脱贫。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绝非易事,除了宣传,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如上所述,当前我国仍未脱贫的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山”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的观念陈旧、落后。长久以来,当地的人们养成了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此外,长期实施的“输血式”扶贫政策,助长了他们形成“等、靠、要”的慵懒思想。教育扶贫,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着手,让他们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尽的财富”“等、靠、要等不到生活的改善”。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获取一定生产、生活技能才能摆脱贫困,走上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为此,可以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内容可以是接受教育、培训的各种好处、优势;可以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的事迹;甚至可以是科普知识、种养植技术。村干部(包括当地致富带头人等)要深入农户家庭与农户交心、互动。由于村干部(当地致富带头人)与村民是乡里乡亲,甚至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因此,他们的宣传更易为村民接受、认同。科技下乡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有关专家、学者通过指导、帮助贫困户科学种养殖,使贫困户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科学技术对脱贫致富的重大作用,从而对他们思想观念转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

由于各地农村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特色不一,风俗习惯各异,农村成人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成人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既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教育内容切忌千篇一律,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有的地方农民以种植为主,有的以养殖为主,有的以外出务工为主……因此,农村成人教育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视多种经营与管理的教育。此外,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现代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都可以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论课学习以适量够用为原则,如果农村成人教育像普通学校教育一样,过分强调系统的、理论化的文化知识学习,农民想学的学不到,学到的却用不上,这样的教育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加大资金投入

贫困农民收入有限,维持日常生活已是不易,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让他们自掏腰包接受教育、培训,许多人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影响到他们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深入人心,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经费亦逐年增加,但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都投入到城市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对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近些年来,为提高农民生存技能,帮助贫困农民,政府先后实施了“雨露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民心工程,但据农业部有关调查,农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分别只有9.27%和13.1%,也就是说能够接受培训的农民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属于公益性的事业,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主导作用。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政府都需要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要让资金真正起到“真扶贫”作用,不能让有限资金被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掉了。教育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巨大,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立法和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个人的资本进入农村成人教育领域。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我国广大农村的贫困农民,支持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提高农民素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的作用。

(四)加强质量监管

1.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缺乏一套成熟的质量评价体系,教育、培训的随意性较大,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及配套措施,确保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2.检查、评估。检查、评估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农村成人教育不仅要重视形式,也要重视内容与结果。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聘请有关专家或第三方机构通过走访培训对象、现场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有关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评估。

3.奖优罚劣。检查评估只是手段,为的是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机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之目的。因此,对检查、评估中表现优异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招生、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发现问题的教育、培训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招生、培训资格。

4.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水平。名师出高徒,优秀的师资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乡村高水平的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短缺,这不仅影响到农村成人教育的声誉、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及致富、创富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解决之道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学者,或当地致富带头人参与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苏志宏,郝丹立.平民教育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

[2]郝克明.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制度建设[J].成人教育学刊,2010(9)

【作者简介】黄德凯(1968—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管理。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情况调查分析
大型寄宿制学校学生厌学原因浅析
教育扶贫理论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教育扶贫视域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
“教育扶贫”惠及贫困地区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