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11-17林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林松

【摘 要】 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动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渐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进而产生的一种质疑、困惑、探究、焦虑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又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深入的思考,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同样说明,有了疑问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即有疑问就有思考的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而且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才会有探索创新的动力,才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收获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本文中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首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教师要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使学生对老师有距离感、畏惧感,更不敢与老师亲近,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压抑,导致学生不敢提出质疑。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通过自己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信任,以及鼓励,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愿意与老师亲近,愿意发表一些看法,并在学习中主动提出自己的质疑问难。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些“拦路虎”会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即便他们的提问偏离了教学主题,教师也要肯定他们的勇气和大胆猜测,要对他们的积极思维进行表扬,之后再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主题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有了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疑虑。

二、遵循一定的原则,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合理恰当地处理好问题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是把学生引向未知的知识探究中,进而引导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习得数学知识知识、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遵循一些原则,具体来说包括“五个度”和“六个要”“五度”指: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人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六要”指: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解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时间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六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且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有了疑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善问、会问,在疑问中去探索、去发现。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说出一些0除以一个数的例子,有的说0÷2=0、有的说0÷5=0这时,有个学生说0÷0=0,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质疑“你说得不对,0÷0也可以等于1,因为,根据商×除数=被除数,0和1相乘也得0。”“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我趁机让学生围绕0÷0=?这道题展开讨论,最后,同学们发现,当0作除数时,0除以0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最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树立了学生想获得更多知识的决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习题,以此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开放性的练习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思考,能发散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题:让学生画一个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经过尝试,能画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这时就有了疑虑,怎么才能够画出面积是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呢?这样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发言、勇敢地提问,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够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宇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0(8).

[2]张建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7).

[3]王井臣.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1(6).

[4]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6).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