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2016-11-17熊灿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熊灿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境。本文主要结合中学数学的教学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在中学数学如何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希望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总面对同样的问题,教师创设不同的问题教学情境,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当然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一、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和方法

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价值,中学教师要明白数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能力和主观愿望之上,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知识融入到设计的问题中,还要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都考虑在内。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大幅度的变化,知识也是相对固定的,枯燥的知识积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知识更多的灵气。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的思维模式。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引入课题的时候需要问题情境,解答问题的过程也需要问题情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在问题情境中培养的。并且在教授知识内容的时候如果在问题情境的帮助下会变得更有趣味性。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通过生活实际案例来创设、通过数学案例和数学故事来创设还有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二、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挑战性情境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如果给学生创设挑战性的情境,会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挑战情的情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启发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锥体体积的时候,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就开门见山的告知学生今天学习的内筒是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般情况下学生没有太大的反应,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圆锥体的容器,怎样才能计算出它可以容纳多少水呢?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只要求出水的体积等于容器的体积,教师接着增加难度,如果这个圆锥形是实心的,没有盛水的空间;这时候有的学生会想到放到容器里通过溢出的水计算体积。这个过程中学生仍没有认识到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教师接着说如果这个圆锥形是建筑物,那么还能用上面提到的方法吗?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就增加了学习的学习求知欲,挑战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也会更加充足。

(二)创设生活性的情境

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就变得充满活力和希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买房之的时候,采用怎样的付款方式更加实惠,各种轮胎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如何抽象计算高楼的高度,这样生活中鲜活的案例都充满了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知识得到完美诠释。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不同学习知识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树立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利用数学思想要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实验情境

通过试样情境的创设使得学习课程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时,会讲到边角边判定公理。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使用辅助工具在纸上画出一个固定边角的等边三角形,如某个角是三十度,和这个角连接的两条边是3厘米和五厘米,然后剪下这个三角形,然后和周边同学的三角形进行比对,看是否能重合。这时候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是可以重合的。接着让学生改变角的度数和边长,再次验证三角形是否能重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的学习原理,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课堂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简单的实验呈现出来,会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性的问题情境最大的缺点是经过实验以后,学生记住的只是实验的混乱场面,对要学的内容没有任何觉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学习。

综上所述,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创设演示情境,可以将平面的几何图形通过多媒体变现运动的态势。还可以创设游戏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竞争性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创设类比教学的学习情境,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会出现正向迁移。教师还要明白问题情境的创设最终是要为学习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适合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有的内容是不需要问题情境进性引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判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杨超.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05.

[2]潘光伟.试说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技信息,2012,24:346.

[3]刘建刚.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大学教育,2012,06:127.

[4]张乃普.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学周刊,2014,18:146.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