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2016-11-17陈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舒适护理小儿

陈洁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术后1年的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5.27±1.75)天,低于对照组的(7.05±2.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02

先天性心脏病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调查在1000个出生的活产婴儿中,发生本病的约占4~12例[1]。手术是治疗该病最好的方法,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甚多,又较为复杂,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错位、三尖瓣闭锁等等。不同种类的先天性心脏病其护理方式不一样。如何让患者更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已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4.17±1.7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4.47±0.24)年。对照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4.06±0.54)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3.59±0.4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签有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完成各种术前检查,注意防止各种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术后保持患儿呼吸道顺畅,根据患儿自身情况来运动锻炼、加强营养供给、注重天气变化、定期门诊随访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技术。在术后展开整体护理,对术后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评估,提出预见性护理诊断并制定完整护理计划,积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应对各种突发的病情变化[2]。包括①术后饮食。部分家长盲目认为术后应该多吃大鱼大肉,补充蛋白质,但在术后饮食主要以易于消化的蔬菜水果为主,如香蕉、西红柿、苦瓜、菠菜等新鲜食物;补充维生素,控制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3 g左右;不能暴饮暴食,患儿手术后以少食多餐为主;少吃甜食,甜食摄入过多易造成小儿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缺乏蛋白质势必影响康复。②术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要控制活动量,多呼吸新鲜空气,病房内空气要流通,每天早上通风半个小时左右。室外温度适宜可让患儿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时间10 min为宜,但家长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多,空气污浊,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保持心情愉快,家长尽量不要让患儿独处,多在患儿身侧陪伴,让患儿的情绪处在开心乐观的状态,其对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与其他患儿玩耍时,不易运动过量。③生命体征的测量监测心脏状态。生命体征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心脏的功能,术后患儿给予常规ICU监护,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每15 min测量一次,以后逐渐过渡到0.5~1 h记录1次,直到生命体征平稳。④呼吸系统的监护,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并发症。术后所有的患儿均需要呼吸机支持,故术后机械通气模式合适与否,对患儿心肺功能修复十分重要。⑤患儿心理护理。患儿处在陌生的环境里,对陌生人有紧张恐惧的心理,离开家人,患儿极易孤独、无助、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经常出现,多关心、关爱患儿。用温柔的语气和其交流,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沟通,通过对患儿的表情、口型、动作等外显性行为来分析其所表达的意图[3],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27±1.75)天,对照组为(7.05±2.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相关研究表明,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实施舒适护理非常重要。良好舒适的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利于患儿的康复[5],与此同时还可降低了患儿的焦虑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愈率,对患儿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改善,缩短患儿治疗时间。

药物治疗能快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要控制活动量,减轻患儿术后心脏负荷,术后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户外活动以休闲散步为主。多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愉快。

综上所述,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模式,能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了患儿的焦虑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为群,杨 静,王咏梅,等.舒适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2,36(11):1044-1045.

[2] 周晓清,曹兰珍,汪晓敏,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舒适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48-449.

[3] 赵光英,李安梅,杨 敏,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舒适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9):70-71.

[4] 张永红.舒适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4):373-374.

[5] 朱志琳.舒适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3):2912-2913.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舒适护理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早孕期软指标阳性筛查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联合降主动脉逆行跟踪法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的价值分析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