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2016-11-16刘萌萌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8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实验组

刘萌萌

(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五病区,吉林 吉林 132001)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刘萌萌

(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五病区,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 评价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遴选246例在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双盲法划分入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3例,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路径与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就两组患者的溶栓治疗情况、临床效果等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8±10.3)min、(59.7±14.6)min及(11.4±5.4)d相较于对照组的(123.4±18.6)min、(168.5± 22.7)min及(16.3±7.3)d均明显更短(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的为81.3%,相比下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适合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溶栓;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有着脑血管病的普遍特点,即起病急、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对于此病最佳治疗手段为溶栓治疗,而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我们检索发现,其提出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6 h为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2]。然后在这个黄金时间内却鲜少有患者到达医院,即使到达医院亦会因院内延误而未能得到有效溶栓。针对这一点,我院尝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减少院内延误时间,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溶栓治疗,成果喜人。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均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计24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且由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既往有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调查者。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将研究申报医院伦理机构批准。其中男144例,女102例,年龄在55~73岁,年龄均值(61.3±5.2)岁。参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入对照组123例与实验组1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析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即入院后接受CT或核磁共振检查,待病情确诊后逐步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在接诊后在2 min内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并将其分诊给神经内科;②由神经内科医师迅速采集病史、进行神经专科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在溶栓最佳时间内;③由急诊预检护士将患者快速转运至急诊复苏室[4];④开启绿色通道,在2 min完成对患者意识、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5 min完成开通静脉通路,并完善各项辅助检查;⑤待患者影像学检查完成后,迅速送往疗区;⑥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协助医师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

1.3评定标准[5]:溶栓治疗情况指标: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变化拟定疗效,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46%~89%,病残程度在1~3级间;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18%以下,甚至可见一定程度的增加。总有效率即为前三者病例数之和在组别总病例数中所占比率。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运用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提示差异纳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8±10.3)min、(59.7 ±14.6)min及(11.4±5.4)d相较于对照组的(123.4±18.6)min、(168.5±22.7)min及(16.3±7.3)d均明显更短,差异纳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的为81.3%,相比下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 论

溶栓是当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式,而经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实施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越高,如在4 h内接受溶栓,其血管再通率可高达95%[6]。因此,减少院内延误,最大程度减少在诊断、转运、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对时间的浪费,有助于患者在最佳时间内得到救治。

改良急救护理路径是在传统护理路径的基础上改进与完善所得,其能使得整个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化,患者的溶栓条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诊断与筛查,并做好各项准备,且由专门的护士将患者送入卒中单元,有助于减少在检查、转运上的时间[6]。总的来说,应用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更有预见性并更加标准,且护理人员均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各项工作做好无缝连接,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术前检查与准备的时间。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出急诊室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范畴以内,由此表明应用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救治,提升救治成功率。另外笔者总结认为,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还有待临床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适合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张淑娟,白玉洁.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1153-1153+1156.

[2] 王丽竹,陈水红,王钰炜.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1):84-85.

[3] 张春艳.PDCA循环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36.

[4] 香荣,春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4,2(35):254-255.

[5] 卢慧.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484.

[6] 徐敏,王惠琴,杨红燕,等.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4.

R473.74

B

1671-8194(2016)28-0259-02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实验组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