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图象法的应用

2016-11-16滕玉芳

人生十六七 2016年26期
关键词:物理量图象人文精神

滕玉芳

(西安市临潼区徐杨高级职业中学,陕西 西安 710600)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图象法的应用

滕玉芳

(西安市临潼区徐杨高级职业中学,陕西 西安 710600)

本文介绍了图象法在物理解题中的部分应用,并且从图象的“点”、“线”、“面”、“形”四个层次理解图象包含的物理意义,阐述图象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图象法;斜率;截距;面积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用公式表达,还可以用图象表达,用图象描述规律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物理图象是一种特殊而形象的数学语言和工具,巧妙用数和形的结合恰当的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利用图象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可以使动态变化过程清晰明了,可以使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还可以恰当的表达用语言难以简明描述的物理情景。正是由于它具有以上的这些优点,所以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图象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具有思路简明清晰,方法新颖独特等优点。并且高中阶段有些物理问题只能用图象法解决。下面介绍图象法解题的部分应用。

一、简化解题过程

图象解题形象直观,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有时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例如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和中间位置的速度的大小时,用图象法解题一目了然。如图1,平均速度即中间时刻速度V2,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即面积平分时刻的速度V1。依据图象能很快地得出结论V2<V1。

二、演示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变化规律

用图象法来描述物理过程比较直观,还可以描述出其动态的变化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如图2所示,重物系在OA、OB两根等长的轻绳上,轻绳的A端和B端挂在半圆形支架上,若固定A端的位置,将OB绳的B端沿半圆形支架从水平位置逐移至竖直位置OC的过程中,试讨论OA绳上的拉力F1及OB绳上拉力F2的变化情况。

解析:这是一道动态平衡问题,用图象法解决最简洁。因为绳结O受到悬挂重物的轻绳拉力F作用,且F=G,故OA、OB绳的拉力F1、F2的合力始终与F等大反向,故可以利用合成法进行分析求解。如图示OA方向不变,则F1的方向不变,因此F2的末端只能在平行于F1的直线MN上移动。由图可知当F2与MN垂直时最小,故F2先减小后增大,F1逐渐减小。

三、实验中数据处理的应用

高中物理学习以实验为基础,在物理实验中可以用图象法进行数据处理,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还可以减小误差,分析实验。如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图象。从图象上任意取两点求出图线的斜率,斜率的绝对值即为电源内阻,斜率的求解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而图线与纵坐标的截距为电源的电动势。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对a-F图象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与横轴的截距表示没有平衡摩擦力,与纵轴的截距表示平衡磨擦力过度。

运用图象法解题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另外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来体现,教学中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以下作以探究:

(一)物理图象中“点”的意义

“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可以代表某一状态,点包含着物理状态的特征。从“点”着手分析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⑴截距点。它反映了物理规律中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值状态,明确表明了研究的物理规律的期中一个状态。如图3中,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出当I=0时,U=E情况,即U此值为电源的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U=0时,输出为零即短路状态,I为电源的短路电流。综合以上所述,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寻找可以开展图象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且在教学前有一个总体的构思和安排,把图形图象的教学渗透到常规教学当中。

⑵交点。即图象与图象相交的点,它表示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4中的P点表示甲、乙物体运动中相同t时刻具有相同位移。

⑶极值点。可以直观的表示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5中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E/(2r)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

⑷拐点。通常表示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

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学生能一眼看出其物理量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可发现更多规律。如图6中的P点表面表示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化,实际反映加速度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学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变化。如图7中P点看起来(二)注重课外阅读拓展。任课老师为学生列出书单,制定阅读计划,撰写阅读体会和读书报告,加强课外阅读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指导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丰富藏书,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推动课外阅读的常态化。

(三)合理组织实践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活动、文学创作活动、读书交流活动、演讲会、辩论会、文学手抄报、文学主题调研活动等。并加强管理,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挖掘文学的内涵和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四)重视网络互动活动。重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的应用,构建文学教育和学习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撰写随笔、读后感、文学评论等,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结束语

总之,人文精神与大学文学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期,应该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大学文学素质教育教学效果。并且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拓展训练等形式,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要提高任课老师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有效学习大学文学教育知识,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学习和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陈静.人文素质教育与文学经典意识的重建—论大学构建文学经典阅读的策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6).

[2]刘卓,郝淑媛.人文精神与大学文学素质教育之关系[J].文学教育,2015,(5).

[3]左慧青.人文精神的传承—浅析大学语文中古典文学的人文教育价值[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4]常效东.关于大学古代文学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5]张冉冉.大学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

刘明(198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九江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物理量图象人文精神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圆盘状物体的几个物理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