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视角下深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11-15陈少兵

开放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建议

[摘要] 本文从产业视角入手,分析了美英等国(地区)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产业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点应该是产业、企业。深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四个问题,即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产业格局和人才问题。本文提出,深圳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应在生产领域。

[关键词] 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5-0045-03

[作者简介] 陈少兵(1966 — ),湖北天门人,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技术经济。

目前学界多重视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研究供给侧改革,本文试图从产业角度,对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索。

一、产业视角下境外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经验

纵观30多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都在一定阶段,以不同方式出现过。

美国和英国是成功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美国通过结构性改革,强化国内技术创新,信息技术产业崛起。信息技术产业在供给侧扮演的动力作用特别明显,以其为核心的美国科技产业,不仅通过改善供给创造消费、引导消费,而且引领消费习惯的调整,以扩散和渗透主导结构转换,全力打造新的工业技术产品生产体系,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英国70年代末开始通过结构性改革,将国有垄断企业逐步私有化,并实施股权多元化,提升了经济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重要经济领域的市场结构和监管结构。

日本和台湾地区是失败的案例。80年代末开始,两者都是通过外延扩展拖延结构改革。日本忽视了产业的供给侧提升,把重点放在了产能的外移、市场的外移,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最重要的表现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竞争中完全丧失主导权。台湾地区也有同样的问题,新竹科技园在80年代是仅次于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信息技术产业高度发达,但由于90年代后把重点放在扩展市场等方面,忽视了与产业相关的供给侧如技术开发、人力资本等等的提升。目前台湾的信息产业已经远远落后于韩国和以色列。

无论是英美的成功还是日本、台湾的失败,可以看出产业视角供给侧改革的着眼点都应该是产业、企业。政策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应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改变供给结构与提升供给质量并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有效供给;从产业层面看,英国实质是对现有产业的优化,主要是存量调整;美国则是通过培育和提升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是增量调整。核心均是效率的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在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四个供给侧增长因子中,需要在改革推进时把技术作为核心因子。

二、从产业视角看深圳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

关于深圳产业发展是否存在结构性问题,大家的认识不很相同。大部分人认为,深圳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有质量的稳定发展阶段,目前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充满活力,政府政策适宜,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深圳经济发展不存在结构性问题。这个观点确实有理论和实践依据支撑,但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全面。每个经济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自身特有的结构性问题,会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被掩盖,不为人重视,一旦结构性问题暴露出来,往往都是在危机发生之后。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及时转型升级,成功跨入后工业化阶段,这样的成就除让人振奋外,我个人认为也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看不到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另外,深圳跨越式产业升级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运气”,深圳产业跨越式升级时隐藏的结构性问题被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解决了,所以没有显现出来。但这并不表示当时没有结构性问题,也不表示目前隐藏的结构性问题未来不会显现出来。

我个人认为,从产业角度看,目前深圳供给侧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产业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产业发展,一个是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的技术创新;一个是外部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竞争。目前深圳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比较健全,但无论是内生动力还是外部动力都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内生动力方面。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更多地投入有风险的研发和创新,短期行为较为明显。

二是未来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问题。很多人认为深圳未来的主导产业相当清晰,不存在选择问题,我认为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任何一个经济体的主导产业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个主导产业其产业内部也存在动态的进化方向选择问题。对于深圳未来主导产业的选择,一般都认为应该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第一位,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七大新兴产业,这七大新兴产业内部又细分很多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由于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差异,这七个产业未来显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到底哪几个能够真正发挥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其实是需要细致地科学地选择。

三是缺乏经济腹地导致的产业格局问题。深圳自身缺少产业腹地,北面是东莞,西面和西北面是广州,南面是香港,选择非常有限,产业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受到极大限制。

四是人才问题。深圳的人才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目前的人才结构显然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前20年相比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深圳在探索“人才红利”的实现途径方面,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

三、几点建议

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领域入手,核心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产业。因此,落实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抓手,就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供给侧增长因子。endprint

具体来说,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解决好“谁兴科教”、“如何兴科教”问题。深圳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方面的成效举世瞩目,但一直没有能够处理好“谁兴科教”、“如何兴科教”的问题,这也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结构性问题。笔者上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更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个中原因是1995年以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中国硅谷”已经名扬四海,因此这一结构性问题目前仍然隐藏在背后。

“谁兴科教”、“如何兴科教”问题的实质是科技发展模式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转变本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要特别重视工科类专业的设置、培育,要彻底改革目前的教学大纲,根据主导产业的需求发展一批重点学科。深圳的各类院校也要转变观念。地方高校就是要当好本地产业的“发动机”,要服务主导产业,提供主导产业所需的人才、智力支撑,为本地企业摆脱“技术锁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等等。

二是提升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尽快实现“领跑”目标。深圳要实现“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换,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因此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的创新机制和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在研究和探索未来发展的重点战略领域,另一方面也积极构建和调整合理、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对深圳来说,当前的科技创新已从“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阶段,向“领跑为主、并跑为辅”的新阶段转换。从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这种转换难度是非常大的,迄今为止成功实现这种转换的只有以色列、爱尔兰等屈指可数的案例,而且成功者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深圳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花大力气推进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的创新,对未来发展领域要超前布局,并且在科研组织体系布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是解决好包括企业家资源和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供给问题。要形成人才“来得了、留得住、能折腾”的综合环境,积极探索适合深圳特点的“人才红利”实现方式与途径。也要高度重视外来企业家资源的引进,处理好自己培养与引进之间的关系。目前对深圳来说,引进企业家资源比自己培养更迫切,这在国际上有例可循,如尽管硅谷地区拥有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级名校,但统计表明美国出生的硅谷公司创办人中,前五位分别来自新泽西州、密西根州、佐治亚州、弗吉利亚州和马塞诸塞州。深圳在这方面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

四是解决好知识资本的供给问题。国外的研究表明,科技产业发达地区知识资本的供给,并不是完全由自身所在地区的大学解决。知识的供给依赖于知识的流动,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大学的研究平台、企业的研究平台以及公共技术平台,是吸引知识流入的重要媒介。我们要建设、发展、完善这些平台,而高水平的大学是所有这些平台的核心。对深圳而言,必须转变本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要特别重视工科类专业的设置、培育,彻底改革目前的教学大纲,根据主导产业的需求发展一批重点学科。

五是解决好科技基础设施问题。建立竞争开放的科研体系,加大力度建设包括国家实验室在内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对目前已经建成的1283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要强化管理,使之成为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的创新中心,真正起到“公共技术供应源”的作用,探索上述科技基础设施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少兵.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译.[美]加里.皮萨诺(Gary P.Pisano),威利.史.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徐国柱,龚贻 译.[瑞]R.詹姆斯.布雷丁:创新的国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 陈少兵.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不应排斥加工贸易[N].南方日报,2005-12-1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USA and the UK, Thinking that key points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r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Then this paper study the shortcomings of Shenzhen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cluding industrys dynamic mechanism、the selection of key-industry and the problem of talent。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the conclusion about shenzhen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four Proposals about Shenzhen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Key Words: Industry,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Proposal.

(收稿日期:2016-09-05 责任编辑:垠 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