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网络分析在分组教学法中的应用

2016-11-15潘静静林森杨月锋

统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成绩排名度值分组

潘静静,林森,杨月锋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社会网络分析在分组教学法中的应用

潘静静,林森,杨月锋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为了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大学生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两个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使用Gephi软件处理收集到的关系数据,构建了两组大学生社会网络,通过计算和比较两组网络的度、路径长度及介数中心度等特征参数,分析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特征与成绩排名的相关性,得出两者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的结论,据此从分组方法、小组分工引导和分组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提出分组教学法优化的策略。

教学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分组方法;分组教学法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6.04.015

一、引言

分组教学法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1]。分组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上运用分组的策略,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促进自己及他人的学习,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习质量[3]。分组教学法通常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教学中,一般步骤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具体、相关联的任务,由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完成,通过总结和提炼任务解决方案形成小组学习成果[4]。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展开的前提,因此,分组方法是影响分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常用自由分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即学生按照意愿自主选择组合。自愿组合的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便于开展小组活动,但未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容易造成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参与程度不均衡的问题[5]。相对于自由分组法来说,教师按学生成绩交叉组合进行强制分组,有利于实现组与组之间的能力平衡,但这种方法未考虑学生人际关系,难免导致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不同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等)所构成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交通、经济、社会、生物、脑认知等多个领域[6]。将社会网络分析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定量分析的工具,挖掘大学生社会网络中隐藏的学生自身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规律,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上世纪80年代,黄希庭和时勘[7]运用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发现,各个班级都有极少数嫌弃型与人缘型的学生。叶新东和朱少华[8]通过调查获得大学生班级的社会网络概况,对大学生由于学习交流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徐峰[9]构建了大学生学习网络,明确了学习网络的结构特点,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设计大学生学习网络的典型结构模型。田林等[10]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网络的特征,对大学生个体的社会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已有文献多局限于简单地分析大学生社会网络结构及特征,并未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教学理论的改进策略中。

二、大学生社会网络构建

(一)数据选取

采取抽样的方法,将2012级和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年级的学生数量为70人和58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生的人际关系数据。实验数据获取时,2012级本科生为大四学生,2013级本科生为大三学生。用点来表示学生,用边来表示学生之间存在好友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反映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网络[11]。当学生选择某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时,其出度增加1,若被某一个学生选择为朋友则其入度增加1,如果两个学生互相选择为朋友,双方的度(即相互度)各增加1。将成绩作为学生的属性,成绩选取学生最近一年(2014-2015)年度综合测评成绩,综合测评成绩由70%智育成绩、20%德育成绩及10%体育成绩构成。

(二)网络构建

Gephi是一款开源的复杂网络分析软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网络的可视化及分析。将度值不为零的两个年级学生学号及其成绩写入Excel 2013,转换为CSV文件后导入Gephi 0.9,构建学生社会网络图,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社会网络图

使用节点的大小表示学生成绩排名的前后,成绩越好的学生,其代表节点越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较大的节点大体处于网络比较中心的位置,一般拥有较多的连线,起着凝聚周边节点和使得其他节点互通的中介的作用;而较小的节点往往处于边缘的区域,拥有较少的连线。据此可以推断,学生在本专业的人际关系与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孤立节点是指没有任何连接边的节点,其度值为零,这部分边缘型学生是不选择同学或不被同学所选的群体。统计发现,大四学生社会网络中包含了13个孤立节点,大三学生社会网络中包含14个孤立节点,这27个孤立节点数量占两个年级学生总数的21%。其中,只有一个孤立节点入度值为零,其余26个孤立节点出度值为零,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孤立节点的成因是这部分学生将本专业同学当成朋友的意愿较低,主动放弃了和本专业学生做朋友的机会。孤立节点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孤立节点分布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超过80%的孤立节点学生成绩排名位于专业末50%,超过50%的孤立节点学生成绩排名位于专业末25%。观察原始数据发现,孤立节点学生中仅有4个人成绩排名位于专业前25%,而大三学生中成绩排名位于专业末10%的学生全部为孤立节点。为进一步分析学生在本专业的人际关系与成绩的相关性,对学生社会网络的特征进行分析。

三、大学生社会网络与成绩相关性分析

(一)网络特征分析

1.度。度定义为节点所连接的边数,度值越大,表示学生的在本专业拥有的朋友数量越多,计算如下:

式(1)中,Aij是邻接矩阵,如果两个学生之间度值不为零,则Aij=1,否则为0。经过计算,度值排名前三的大四学生的成绩排名为第8名、第9名和第28名,度值排名前三的大三学生成绩排名为第6名、第7名和第26名,可见人气高的学生其成绩在专业排名通常也位于较靠前的位置。

2.路径长度。路径长度是指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式(2)中,Lij表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网络的路径长度越短,意味着该专业学生之间的关系越融洽。经过计算,大四学生社会网络的路径长度为3.365,略高于大三学生社会网络的2.581,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等社会事务而疏远了与同学的关系。

3.介数中心度。介数中心度是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相对重要程度的参数,计算如下:

式(3)中,rjk是不相邻节点j和节点k之间的最短路径条数,rjk(i)是节点j和节点k之间最短路径经过节点的条数。节点的介数中心度越大,该节点在网络中起到的中间联络的作用越重要。经过计算,大四学生介数中心度排名前三的成绩排名为第4名、第8名和第1名,大三学生介数中心度排名前三的成绩排名为第16名、第18名和第25名。可见,在网络连通中起重要作用的学生,其成绩在专业排名均位于较靠前的位置。

(二)大学生社会网络特征与成绩相关性分析

选取两个年级学生的成绩排名和度值数据,绘制学生成绩排名及度值散点图,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成绩排名及度值散点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倾向于拥有较高的度值。但有一部分特殊的节点,尽管成绩排名靠后但是也拥有很高的度值,如节点①③是担任班长职务的学生,节点②的学生具有体育特长,在各项体育赛事中组织同学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为了分析学生成绩排名与度值的相关性程度,我们接下来计算二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于两个序列的Pearson相关系数R来说,一般情况下,如果|R|≥0.7,表示二者高度相关;如果0.5≤|R|<7,表示二者显著相关;如果0.3≤|R|<0.5,表示二者一般相关;如果|R|<0.3,表示二者不相关。计算结果显示,大四学生成绩排名与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2,存在一般正相关;大三学生成绩排名与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0,存在显著相关。可以得到结论:学生成绩排名与其在专业中的人缘具有正向相关性。

选取两个年级学生的成绩排名和介数中心度数据,绘制学生成绩排名及度值散点图,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成绩排名及介数中心度散点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大四学生中介数中心度排名前四的学生,成绩排名均位于专业前十。而介数中心度大于40的大三学生中,有90%学生成绩排名位于专业前50%。经过计算,大四学生成绩排名与介数中心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85,大三学生成绩排名与介数中心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93。可以得到结论:学生成绩排名与其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具有一般的正向相关性。

大学生社会网络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比对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无论是同学情谊,还是社会网络特征与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三学生均高于大四学生。这或许是由于大三学生更注重成绩的重要性,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作为朋友,出现大三学生与大四学生社会网络的差异。

四、社会网络分析在分组教学法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学生在社会网络中体现出的特点,考虑学生社会网络与成绩的相关性,提出优化分组教学法的策略。

一是考虑学生差异性进行分组。度值和介数中心度值较高的学生往往善于交际,在班级中具有较强影响力,这部分学生应当均匀分配到各个小组中,使得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保持相当的水平。孤立节点学生更应当均匀分配到各个小组中,避免出现整个小组都是内向型不善交际的学生,造成讨论时该组沉默无语不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安排各方面表现较为普通的学生时,则考虑小组内性别结构的平衡,使得讨论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是引导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善于交际的学生通常适合在小组中充当组织者或汇报者的角色,负责分配任务、督促成员完成任务,对这些学生要引导他们积极助学,提醒他们监控每位小组成员参与程度。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处于孤立节点位置的学生,往往适合充当材料搜集者或小组讨论记录者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一成不变的分工容易导致合作学习积极性降低,而角色变化的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当鼓励小组成员在不同的任务中互换角色,对学生在不擅长的角色中表现有进步要予以肯定。

三是完善分组学习成果的评分标准。小组竞争是调动分组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但小组竞争的同时也要注意小组内部成员合作,这就要求有一套相对合理的评分标准。学生的分组学习成绩由小组内部成员评分和小组成果得分两部分构成。小组内部成员评分是指小组内部成员相互打分,是激励学生合作主动性的内在动力。学生为了赢得小组其他成员的好感,会在小组学习中更加投入,同时,表现突出的学生也会更倾向于帮助表现一般和孤立节点学生而不是垄断小组活动。小组成果得分可以综合教师和其他小组对小组汇报的成果评分,这种小组之间的竞争是激励学生合作主动性的外在动力,小组成员为了提高自己小组的竞争力会互相监督和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分组学习的效果。

四是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实施分组教学法。根据本文实验结果,大四和大三学生社会网络特征及其与成绩相关性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教师设计出相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在不同的教学对象上,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法是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这种倡导参与、协助与交流的教学方式的兴趣程度不同。高年级的大学生对就业问题更为关注,独立学习的意愿更强,教师应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较低年级的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更高,也更加关注成绩,教师运用分组教学法会产生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分组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分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合理设计分组的问题,通过调查两个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数据,使用Gephi软件构建大学生社会网络,分析学生社会网络的特征及学生社会网络与成绩的相关性,据此提出分组教学法优化的四个策略,为分组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参考。研究基于调查数据构建了静态的社会网络,未考虑社会网络的动态演化问题,将动态网络分析结果应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中,并持续跟踪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高先务.高校分组教学和问题教学方法综述[J].科教文汇,2015(306):43-44.

[2]吴恩朝.分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5(18):1-3.

[3]马志强.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4,15(1):53-58.

[4]祝元仲,魏小琴,何汶静.任务驱动与分组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103-105.

[5]郑家福,江超.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54-56.

[6]成云,田林,王英.社会网络分析在大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6):95-99.

[7]黄希庭,时勘.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报,1984(4):455-465.

[8]叶新东,朱少华.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学习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2):32-37.

[9]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10]田林,涂燊,王英,等.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的社会网络分析[J].心理学进展,2015(5):23-32.

[11]常新功,赵雅娟.《社会网络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1):50-53.

[责任编辑:张文晋]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Group Teaching Method

PAN Jing-jing,LIN Sen,YANG Yue-fe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In order to use group teaching method scientifically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we analyzed student's social network.This paper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two grades'college students,used Gephi software to deal with collected data and constructed two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networks.Parameters including degree,average path length,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y of the two networks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characteristic and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network and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roup teaching from perspectives of grouping method,guid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roup learning outcomes.

teaching method;social network analysis;grouping method;group teaching method

G420

A

2095-106X(2016)04-0066-04

2016-11-05

福建农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项目(113-612014018)

潘静静(1984-),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成绩排名度值分组
探讨公路项目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检测技术
知其师则知其学:多维成绩评定方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基于空间句法的沈阳市北陵公园可达性分析
本科生成绩排名计算方法的研究
中超联赛职业足球俱乐部赛季初的资金投入和比赛表现与赛季末成绩排名的相关性研究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学生成绩排名还是继续公布为好
微博网络较大度值用户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