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鸡汤与乌有乡:无聊与真实

2016-11-15橙红青印咨询集团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戈多小丸子诺言

文/橙红青 印咨询集团

乌鸡汤与乌有乡:无聊与真实

文/橙红青印咨询集团

鸡汤和乌鸡汤,都通过给出答案让世界变得无聊。

如果说心灵鸡汤教人要行动,“乌鸡汤”则教人不要行动,因为没有意义。“葛优瘫”恰似乌鸡汤的logo。乌鸡汤能成就一种商业,畅销在CBD里。甚至,还有人还称之“真实”。 究竟,无意义的意义何在?

乌鸡汤的类型学

魏晋之风、犬儒主义历来有人追捧,但未成主流。而今日,人人心中都有几分“疲气”,它神奇地将犬儒主义与悲情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

揭露鸡汤中未被注意的“关键因素”“鸡汤”好喝,却不可贪杯。许多励志故事描述了主人公抛下了手里的工作和事业,最终过上了人人艳羡的快活日子,同时无一例外地忽略了他们的关键性优势,仿佛人人都可以成功复制效仿。“乌鸡汤”则不一样:“你努力过后才发现,智商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

预测积极的无意义、徒劳甚至遭遇恶果

“这段日子迷惘又黑暗,撑过去了会有下一个黑暗等着你。”“其实有些事情,你不试试,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绝望。”“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相信这句话。”这类当代“乌鸡汤”不仅受到欢迎,还有大咖背书。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讲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渔民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商人走过来对他说:“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捕鱼呢?”“先生,捕鱼干什么呢?”“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先生,买大船又做什么呢?”“这样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那又能怎么样呢?”“这样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先生,我现在正在这样做呢。”

坚定无聊、边缘化、悲剧的命运“葛优瘫”似一种沙发宣言。其他有“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好舒服啊。”正如《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多声部设计,一个声部高调迎合老板的同时,更真实的声部在歌唱以上心声。

乌鸡汤有什么共同点吗?

◆ 对鸡汤的祛魅与对抗很显然,乌鸡汤与心灵鸡汤、励志故事针锋相对,甚至是对其中欺骗性或迷惑性内容的驳斥。它们不仅对抗鸡汤给出的因果关系,更对抗鸡汤代表的积极态度。

◆ 对难以改变因素重要性的强调和哀叹

天赋、出身、财富是鸡汤刻意回避或认为不重要的条件,乌鸡汤强调并哀叹自己缺失了这些条件,其结论就是命运的不可改变。

◆ 真实写照如果说乌鸡汤是错的话,鸡汤也是错的,它们各自掌握了一部分事实。相比之下,乌鸡汤的态度更出于自然,因而更容易获得同感。乌鸡汤往往回归常识和直觉,因此更能成为人们心态的真实写照。

◆ 让人绝望的空虚乌鸡汤就是这样,既嘲笑鸡汤,也相互嘲笑。嘲笑当下,嘲笑努力,也嘲笑逃离;否定所有出路。乌鸡汤看来,生活是“让人绝望的空虚”。

人们为何喜欢乌鸡汤

乌鸡汤尽是挖苦,我们又为什么喜欢乌鸡汤?

同情乌鸡汤是我们常有想法的浓缩、戏剧化的处理结果,来自我们,施与我们,宛如经过提升的自言自语,今日之我对昨日和明日之我对话。用自嘲来实现自我同情是一种常见的释放手段。但鸡汤做不到,因为鸡汤是居高临下的,它们告诉你要去做什么,却并不关心你是谁。

帮腔嘲讽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有这样一集:小丸子的作文《我的家庭成员》登在年级通讯上了,她很自豪地给家里传阅。没想到,作文把一家人写得极为不堪,众人非常羞愤。不过,大家又看到同学猪太郎的同名文章,觉得猪太郎一家更为不堪,于是众人忘了之前的事,一个劲地取笑“对手”。与此同时,猪太郎一家也在看小丸子的作文,嘲笑小丸子一家。“比起这家人,我们真的好很多呀,那家人才是大傻瓜呢。”两家异口同声地说。

每个人都能在乌鸡汤里找到一些优越感。乌鸡汤不仅提供自嘲,也提供互嘲的材料。

消除不确定性人们不喜欢不确定性,因为这意味着要承担责任,不知结局是否理想,或许还会受到打击。

乌鸡汤与鸡汤一样绝对,而遵循前者比遵循后者省力得多。所以从获得确定结果、卸下责任的角度来说,乌鸡汤的性价比极高。“你以为只要长得帅就有女生喜欢?你以为只要有钱就能过得开心?你以为只有学霸才能找到好工作?我告诉你,这都是真的!”既然如此,那就算了;既然如此,不做就是了。如果自己一定会失败,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压力;没有可能,就没有伤害。

图1 心灵鸡汤套路示意图

与其说乌鸡汤反映了让人绝望的空虚,莫如说乌鸡汤制造了让人绝望的空虚,通过否定所有出路,乃至自我否定,一切努力都显得没有什么意义。

证明努力不重要,让人省心图1是网传心灵鸡汤套路:不论什么情况,努力和行动便是。乌鸡汤呢?努力、行动有什么用,先手最重要,而先手已失。不用努力这点实在太让人喜欢了。

近日很火的一段视频里,著名乌鸡汤大厨、美籍亚裔脱口秀演员黄阿丽(Ali Wong)开玩笑说:“女权主义是女性历史上发生过的最糟的事。”妇女们本来可以呆在家里游手好闲,现在却必须出来谋生,就像昆德拉笔下的渔夫讽刺的那样。

如果得不到,不用努力也不错。高谈阔论最舒适。

不努力也就不会失败。没有挫折,仍可保留某种(没有根据的)优越感。我们就辅导过一类经理人:他们渴求真相、真理,同时臆断他人所说皆非真相、真理,也就是说美好的东西没人能给,于是自己不需行动,并保有裁判权。

累了与解脱

与其说乌鸡汤反映了让人绝望的空虚,莫如说乌鸡汤制造了让人绝望的空虚,通过否定所有出路,乃至自我否定,一切努力都显得没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像有些羊受惊吓会僵直假死。

电影《革命之路》里,女主角把自己的悲剧归因于“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个从未许下的诺言”。既指丈夫从未真正许下却似乎曾许下的诺言,也指生活从未真正许下却似乎曾许下的诺言,或许还指主角对自己从未真正许下却似乎曾许下的诺言。

当希望破灭时,人们常会视一个从未许下的诺言为罪魁祸首。

来看这几组思潮的变迁:

◆(A)努力就能成功→(B)努力才能成功→(C)不努力也能成功→(D)努力也成功不了。

◆(A)国富则民富→(B)国富民才富→(C)国富未必民富→(D)国富导致民不富。

◆(A)工作好就能生活好→(B)工作好才能生活好→(C)生活好不需要工作好→(D)工作好了生活好不了。

每段思潮的最后(D)几乎都走向开始(A)的反面,就像乌鸡汤之于鸡汤。

一开始人们相信有A,一个没人许下但似有其事的诺言。一部分人证明了A,但更多人失败了。奇妙在于,就好像有人怪罪它似的,这个没人许下但似有其事的诺言后退了,到B。有人证明了B,但更多人还是失败了……最终退到D。

发现A不是绝对成立的,这肯定是进步的,但滑到认为D是绝对成立的,这就走远了。我们对确定性的渴望极为强烈,只有A、D两端才是确定的,因此只有A、D两端才是相对稳定的。D是消极的、舒适的,不需要能量维系;D可以自我实现、自我说服。“操劳致发达”和“操劳致绝症”同样是小概率事件,当前我们更愿意相信后者,A则成为“偶然成功者的搪塞”。

当社会阶层有足够流动率时,有动态平衡,相信D的人是有限的。平衡被破坏时,某几个环节迅速堆积人口,进一步阻塞流动,D成为显学。此时大家的眼睛望向彼此。

“巴黎”并不存在

电影、戏剧、小说为什么大都要有一个结局?究竟过程本身更说明问题,还是最后一个“定音槌”来裁决一切?

等待戈多首演于1953年的《等待戈多》是出没有结局的戏剧。两个流浪汉在一个土墩子上等一个叫戈多的人。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等待中,他们没事找事、没话找话、吵架、啃胡萝卜、上吊,还看见一对荒唐的主仆走过。一个孩子走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其中一个流浪汉提议离开,另一个同意,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

第二天,两个流浪汉在同一个地方重复昨天的对话和动作,打发时间。他们扮演昨天遇到的主仆,嘲笑他们,竟又真的再次遇到那对主仆。而那个孩子又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其中一个流浪汉提议离开,另一个同意,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剧终。

两个流浪汉并没见过戈多,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似乎只要他一来,生活马上不再如常,痛苦马上就会结束。现在他们在等待中煎熬,并且不知何时结束。

似乎等待就有希望,永远等待就永远有希望——没有结局就没有对错,只有重复的无聊无助。既然乌鸡汤否定所有出路,唯一的出路、希望就是等待。

去巴黎? 电影《革命之路》始于这样一段搭讪。女主角:“我不是问你靠什么糊口,我是问你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男主角:“要是我回答了这个问题,你我一定都会无聊透顶。”

他们相爱、结婚,生了两个孩子,生活渐渐变得无聊,感情变得平淡。女主角提出搬去巴黎,对男主角说:“你可以干你7年前想干却没干的事,这会是你这辈子第一次有时间思考自己该干什么,你还会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实现抱负。”

筹备搬家的时期,男主角获得了升职机会,女主角又怀孕了,他们也分别出轨。更重要的是“害怕了,觉得还是在这守着令人绝望的空虚比较舒服,就不用去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做的”,于是放弃了计划。

结尾,女主角问男主角新工作是否有趣,男主角回答不知道。故事也以悲剧收场。

你可以怪罪男主角的自私、短视、怯懦,然而假设没有升职、怀孕、出轨,他们去到巴黎,会怎样?每一个试过换换环境来激起自己追求人生目标热情的人,每一对试过换换环境来重唤激情的夫妇,大概都会告诉我们:这行不通。哪怕初有改善,旧调很快又会重弹。

除非自己有所改变。女主角问:“什么在阻止我们?”阻止他们去巴黎的东西,在巴黎就不会阻止他们得到想要的生活吗?

他们几乎等到了“戈多”,那又如何?

只有入口,没有出口

鸡汤用来鼓励,乌鸡汤用来嘲讽。鸡汤和乌鸡汤都不怎么喜欢概率,都想扮演上帝,而“上帝不掷骰子”。有概率,结局就不好弄了。

对美好结局和确定性的渴求,既能把人引向鸡汤倾向的A面,也能把人推向反面,乌鸡汤倾向的D面。都是乌有乡。

显然,我们活在过程和概率中。没人能断定概率是多少、结局是什么,但我们能影响它们。鸡汤和乌鸡汤都通过给出答案让世界变得无聊;必定能得到那个心仪的人,与必定得不到同样无趣,人们自己必须是游戏的一部分。结果制造的快乐相对来说是极其短暂的,必须学会享受过程。想象中的“巴黎”并不存在,就像“明天晚上准来”但总也不来的戈多。更重要的是:确定的结局根本不关键,马拉松的意义在于跑本身。

在小酒馆里,已经放弃搬家计划、万分颓丧的《革命之路》女主角被邻居问道:“You just wanted OUT?”女主角答道:“I wanted IN.”

没有出口,只有入口。

猜你喜欢

戈多小丸子诺言
犯fàn 错cuò
十二星座期中考试前一晚是怎么度过的
诺言
浅析《等待戈多》中“等待”的象征意义
等候
不爽约,才叫棒
一个漫长的下午
戈多是谁
“等待”的意义
——《等待戈多》解读
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