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培育能力

2016-11-15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广校全省培育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实施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全省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农广校、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整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一、 突出农广校职能定位,着力构建培育体系主阵地

长期以来,江苏省农广校根据承担全省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职能定位,不断健全农广校组织架构,加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阵地、主力军。

一是强化农广校职能定位。省农广校作为省级全额拨款处级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职能。2013年省农委《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强调,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在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定性中坚持“三个不变”,即农广校由农业部门主管的管理体制不变,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全额拨款经费渠道不变。在项目安排、招生计划分配上明确具有独立设置农广校或培训中心资质的地方优先立项、优先支持。目前,全省71所县级分校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除3所归属教育部门外,其余均由农业部门主管。

二是强化农广校主力军作用。全省农广校主动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在做好农民中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大力组织实施省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每年省级近20万人的培训任务均全部由县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2006年以来,全省农广校系统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超过1600万人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近6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73万人,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 24万人。

三是强化农广校“四有”建设。即有现代化的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有稳定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增加农广校基础设施投入,目前全省已有50多个县级校建设多功能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直通车等。突出“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全省农广校系统有专职教职员工84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0%以上。另外,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中专院校和涉农社会组织,选拔推荐一批专家、教授和乡土能人,组建省、市、县三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万人师资库”。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编印农民培训工程系列读本115本,部分教材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农业部地方特色教材。每年开展课件制作评比活动,有150余种教材、263部视频、1600多个PPT课件获得奖励。

二、发挥高职教育资源优势,加快提升教育培训新层次

全省涉农高等院校数量相对较多,区域布局合理,教育资源丰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可或缺的依托力量。

一是建立培养基地,开展高端培训。实施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充分发挥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推广服务的独特优势,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等12所涉农高校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2015年省农广 校将全省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5800人、青年农场主400人的培育计划下达到各县和相关院校,由各地农广校与相关院校进行对接,签订合作培训协议,组织学员到相关院校进行集中培训。除集中授课外,院校组织有关专家与学员进行结对帮扶与跟踪指导。

二是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江苏省每年全日制涉农专业大中专生招生规模保持在1.5万人左右,这些受过专业教育、愿意爱农务农的大学生是今后农业的后备军。为鼓励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2015年开始省农委和省教育厅联合对全省高等院校万名涉农专业大学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专题培训,鼓励引导他们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2015年完成培训13380人。今年计划培训1.4万人。

三是推进定向培育,探索培育新模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提出,鼓励地方政府与院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各农职院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合作,采取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地方培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太仓市合作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太仓班”模式被列入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案例。此外,扬州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也与苏州、扬州等地政府部门合作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三、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延伸教育培训新链条

各地在实施职业农民培育中,注重与农科教基地、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依托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培训设施条件较好、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目前全省农广校系统自办、联办的实训基地有298个。力争经过2~3年,在每县(市、区)建立10个左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全省建成1000个覆盖全省、专业齐全、功能完善的县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争取打造成集实训实习、技术支撑、创业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培训服务中心。

一是提供实训平台。定期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到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邀请科研院所专家举办培训讲座与现场指导,干中学、学中干。泰州市姜堰区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现实需求,分别在不同类型的稻麦主产区、畜禽养殖区、蔬菜种植区、农机合作社,择点建成21所农民培训田间学校,逐步把培训重心下移到镇村田间,努力提升农民培育工作实效,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充分肯定。滨海县在建农蔬菜合作社基地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智慧课堂,建有300平方米、容纳150人的田间教室,同时配备60台平板电脑,实行多媒体“同步互动”教学。

二是提供技术平台。加强基地与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合作共建,成立相关产业研发中心,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苏州相城区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建有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和大学生实践基地,在园区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零距离接受技术辐射。

三是提供创业平台。省政府办公厅《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中提出,积极试行在现代农业园区设立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提供支持。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学员所在县选择一批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园区认定挂牌“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和“校外教学基地”,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搭建创业孵化和实践实习平台,充分发挥基地在创业孵化、培训培育、实践实习、提高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功能,示范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全省培育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