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广校立体教学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15王学忠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广校农民培训

王学忠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的短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化日趋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兼业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加严重,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时候。如何尽快补上农业这块短板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表明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要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必须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全国农广校系统是全国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经过35年的辛勤耕耘,农广校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国现有中央校1所、省级校(含农垦)36所、市级校345所、县级校2184所、中职教育乡村教学班19105个。全国农广校系统把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组织体系网络优势和教育培训独特优势,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农业职业教育成果丰硕

全国农广校体系始建于1980年。成立初期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农村基层开展乡镇干部中专学历教育。办学30多年来累计招收中等层次学历教育学员470多万人,毕业250多万人。在此基础上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高等学历教育,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70多万人。农广校中职教育学员以农民、基层干部职工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为主。目前,乡村干部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农广校毕业学员达到30%左右。农广校毕业学员已经成为各地农业战线上的重要力量,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取得了骄人业绩。

(二)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遍地开花

以中央农广校加挂“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为标志,全国农广校系统开始了农民教育工作目标的战略转移。各级基层农广校纷纷加挂“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办学方向和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不断下沉办学重心,紧紧围绕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中心任务,大规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自此,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拉开大幕。全国农广校系统先后承担国家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地方各级各类农民培训工程项目主体培训任务;同时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截止到2015年底,累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8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2154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215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196万人,实用技术培训3亿多人次。

(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兴未艾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农广校体系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国农广校体系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任务占全国任务总数的50%以上。2015年,农广校体系承担任务数约占各地任务总数的60%,充分显示了全国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农广校立体教学手段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大、文化底子薄。依靠有围墙的学校,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只能是杯水车薪,短期内难以实现。农广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开放性、远程性、自主性、大规模、广覆盖、低成本是农广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农广校的优势所在。全国农广校系统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加强教学手段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适合我国农村教育需求、以“四大课堂”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形式,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空中课堂”实现广覆盖

农广校“空中课堂”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快车》等栏目、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的《农广天地》栏目、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在线-中国农事网、卫星远程教育网,形成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网络课件等多种媒体教育培训资源的广覆盖,打破了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目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乡村之声频率开设《致富快车》《三农早报》《乡村讲堂》3档栏目,面向全国每天播出1.5小时,每年播出150多小时。在中央电视台开设的《农广天地》栏目,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开设的《农业生产经营》栏目,面向全国和农村基层每天播出3小时,每年播出550多小时。“农广在线”网站以中央校音视频资源为内容主体,包括《农业要闻》《农业视频》等10个栏目。截至2015年底,网站共发布农业实用技术视频教学节目6600多个,音频节目688个,网络课件1000多个。“农广在线”教育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已达到11966个,年点击量超过300万次;农广校卫星网络目前由中央校播出平台、5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和800个远端接收站组成,具有直播、点播、录播和教学资源包传送功能。其中《农科讲堂》栏目,定位农业系统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教育培训师资知识更新课堂,年培训40多万人次。

(二)“田间课堂”扎根田间地头

农广校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义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走进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是农广校的天然属性,也是其他任何有围墙的学校无法媲美的。如果说“空中课堂”是农广校的“左臂”,那么“田间课堂”就是农广校的“右膀”,更是农广校的拳头产品。“空中课堂”和“田间课堂”是农广校立体教学手段的基本构架,天上地下遥相呼应,农民教育培训从此实现“上天入地”。各级农广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的以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进村、培训人员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活动就是农广校“田间课堂”的一个生动实例。教师按照农业生产季节和农民需求,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彻底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流动课堂”播撒绿色希望

农广校“流动课堂”是以“农业部农民科技入户直通车”为主,各级地方配套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直通车”为补充的移动式农民教育培训车载系统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培训专用车辆、车载培训专用计算机、DVD播放器、电视机、投影仪、调音台、发电机、文字音像教材等教育培训资源,还有培训教师和指导专家。这些车辆、设备、教材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优化、改造,实现了流动性、安全性、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是一个多功能、数字化的巡回课堂。既是一台移动图书室,又是一个流动的小课堂,还是一个随叫随到的智囊团。哪里有需求直通车就开到哪里,哪里有需求“流动课堂”就出现在哪里。“流动课堂”以其低成本、高集成、多元化、广普及的特点受到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民朋友的欢迎。“流动课堂”的最大优势就是“流动”二字,根本任务就是深入乡镇村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据中央农广校测算,每个“流动课堂”每年可直接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现在,全国每天有数百辆“流动课堂”行进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为农民朋友送去知识,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四)“固定课堂”坚守一份“真爱”

“固定课堂”是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的“根据地”,是农广校的现实载体。如果没有这些固定课堂,农广校就成了“空中楼阁”,会让农民听得见、摸不着、无处寻觅。这些课堂有大有小,有的设在县城里,有的设在乡镇,还有的设在种养殖场里。设立固定课堂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方便农民就近学习。成立初期的农广校主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任务。中职教育的基础课、公共课以及一些理论性较强无需现场实训的培训课程均在固定课堂进行,各类考试均离不开固定课堂。信息社会瞬息万变,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农广校的教育培训手段也在不断拓展,但固定课堂的作用仍然无法替代,固定课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农广校的“大厦”就会没了根基。

三、农广校教学手段建设与展望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文字教材、音视频教材等手段和媒体,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和传播农业技术信息是农广校的基本职能。“四大课堂”是农广校教育培训手段的基本要素。“四大课堂”既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又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是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四驾马车,共同驱动农广校事业不断发展。

(一)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四大课堂”在表现形式、区域位置、媒体介质、建造配置、运行方式、功能效用、成本效益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目标一致、受众一致,都是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根本目标是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只有把“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固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贯穿于农民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发挥广覆盖、灵活性、直接性的联合优势,才能实现“1+1+1+1>4”的效果。因此,在“四大课堂”建设上,要坚持进一步稳固“固定课堂”,拓展“空中课堂”,深化“田间课堂”,扩大“流动课堂”,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更新、更快、更方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给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教育培训的“空中课堂”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其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将不断被刷新。各类教育培训多媒体资源将不断出现,农民免费在线音视频教育培训资源点播服务不断普及,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化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智慧农民云平台正在加速建立。“掌上农广”、“农广微教育”、手机客户端、APP、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正以前所未有的爆发之势扑面而来,农民教育培训的“高速列车”正在启动。

猜你喜欢

农广校农民培训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