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材化用出新思

2016-11-14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煤球化用板车

一块布片,既可以做裙子、马甲、短裤头,也可以做口袋、购物袋和手帕;一袋糯米,既可用它做糍粑、糯米丸子,也可以用它酿老米酒、白酒。写作也一样:相同的一个材料,也可一材多用,多题套用,陈材化用,让它在不同的文章中支撑不同的主题,表达不同的思想。

高中生人生经历过于简单,人生阅历过于浅陋。大家的所见、所闻,一般都十分有限,谈不上“丰富”。如何让大家脑海中积淀的“有限的素材”来迎战高考考场变幻莫测的考题?一材多用,陈材化用,是从容应考的秘诀之一。

一材多用,只要用得妥贴、得当,在“扣题”上多下点功夫,会使同学们免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消除考场写作的恐慌心理。

如:有位高中生,在放假返校的时候,路过一个陡坡,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驼背老人拖着一板车煤球,十分吃力地爬坡。他看着,于心不忍,于是走上前去,叫老人让他拉,老人在一旁推。两个人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把煤车弄上了坡。

老师布置作文题“我的理想”,该同学便不加思索地选用了“拖车”这个真实的、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材料。他在文中写道:

……我从小在心里,就怀有一个诚挚的理想,那就是像雷锋同志那样,助人为乐,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自己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帮助那些在困难中需要自己帮助的弱势群体。在如今这个现实而功利的社会,像雷锋同志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一颗红心去温暖帮助他人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冷漠而淡薄了。愈是这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这个信念在我心中愈积愈浓,愈揣愈炽。

前天,正好是3月5日“学雷锋日”那天,我收假返校,遇上一个长长的陡坡,陡坡长达50余米,坡度达60多度。天又热,太阳又大,大家都躲着这个毒日头,路上的行人都少了。我一边用手遮着太阳,一边拿手扇着风,不禁汗如雨下。走着走着,看见半坡有一位50多岁的老人,拖着一板车黑不溜秋的煤球,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艰难地往坡上爬。可是这个坡实在太陡,加之天气热得不得了,恨不得把人给烤化了,这个又瘦又小的老人哪里有力气把这一板车的煤球给推上去,你看他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车子却纹丝不动,看着实在可怜。我心想:此时不学雷锋,更待何时?于是,我大喊:“老大爷!停一停!我帮你拖,你来推!”老人先是不允,后来见我个子高,块头大,态度又十分坚决,于是把车停下,把车位让开。我把车带背在肩上,埋着头,弓着背,翘着屁股,鼓起劲,一步一步,艰难地爬坡。老人在一旁使劲推,不一会儿,便把煤车拖上了坡顶。老人夸我:“您真是个好伢!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要谢就要谢谢您老人家,在学雷锋日给我创造了一个学雷锋的好机会呢!”

老人和我相互对视,都哈哈地大笑起来……汗水流进嘴里,也没有发觉。

后来,老师布置写“买镜”(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该同学在文章中,又一次津津有味地运用了“拖车”这个素材。不过,他不是机械地“复述”“照搬”,而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添了点“油”,加了点“醋”,更换了一下思维角度,以期“切题”。

他在文中写道:我以前是一个极为自私、极为懒懦的90后。凡是助人为乐的事,我是懒得去干的。除非班主任在场,为了得表扬、评模范、挣奖学金,我才偶尔驮驮纯净水,扫扫教室。孩子跌倒在地,我懒得去扶;老人挑东西走不动,我绕着跑开,生怕“学雷锋吃亏。”

这个观点的改变,源自于那天的事给我的启发。那天我放假返校,由于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妈妈让我带了好些甘蔗、花生、饼干、苹果,一共两大包。爬一个陡坡的时候,我一手提一个大包,提也提不动,提一步歇一步。一位拖煤球的老人正拖着空板车,从坡上下来,见我吃力,就让我把东西放在他的板车上,掉转车头,一直把我和我的东西送到了校门口,这才返身离去。我心里产生了震撼:原来,这社会好人还是有哇。别人能力所能及地助人,不求回报,相比较我的助人为乐的计较与自私简直让我无地自容,我为什么不能以人为镜,从他“明镜”的身上,“买”来助人的美德?

这一次,我又放假返校,又遇上了那个老人。这回我带的东西不多,而老人拖的煤球又极重,他曾先助过我呢!我难道不能投桃报李去帮助他吗?……于是,我急忙跑到老人身边,叫他把车停下来,“老人家,我帮你拖!”老人认出是我,也不谦让,就把车带交给了我,自己跑到到一旁去推。我在前拉,他在后推,两人一齐使劲,用力,不一会,便把煤车拖上了坡。……以人为镜,买来好的思想,好的品质,好的行动,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题“降低姿态”,该同学又一次用上了这个“助人拖车”的事例。他是这样写的:

我放假返校,遇上一个长坡、陡坡。一位老人吃力地拖着煤车爬坡。我跑上前去,说:“老人家,您年纪大了,我上高三,身高体壮,力气大着呢!来,我帮你拖!”老人先是不答应,我便伸出胳膊,用力把拳头一捏,臂上青筋暴涨,显得特别有劲。老人这才把车带递给了我。我背好车带,昂着头,挺起胸,铆足劲拖车。可是,怪哉!车轮子嘎嘎作响,就是不动。老人说:“把头低着,把腰弯下来!”我照着做,果然一使劲,车轮就乖乖滚动起来了。走呀,走呀,不一会,在我和老人的配合下,煤车终于爬上了坡顶。

老人笑着说:“谢谢你啦,小伙子,要是没你的帮忙,这一板车的煤球还真不好推上来呢!”我连忙说:“大爷您不用客气,您说为什么把头低着,把腰弯下来我就把车推上来了?可我昂着头,挺起胸就不行呢?”老人憨厚地笑了:“因为低姿态做事效果好啊!”我恍然大悟:是呀!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适当地降低姿态,调整心态,正是强者生存和拼搏以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有效方法呀!

一材可多用、化用,但不能机械地“照搬”、“滥用”,要切合不同的作文题目,以主要事件为依托,附加不同的细节,使材料与观点不游离,不悖谬,方能“以不变的材料,应付百变的高考作文题目”。

当然,“一材多用”和“陈材化用”只是在高考考场上大脑发生“空白”时的应急之举,一位优秀的写作者,是不屑于把陈材不厌其烦地“炒冷饭”的。创新永远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煤球化用板车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板车
煤球换出人心
喷气的板车
父亲的板车
含煤球团直接还原热失重及动力学分析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