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洋坑埠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2016-11-14陈楚文尤依妮

山西建筑 2016年27期
关键词:埠头村落传统

严 芸 陈楚文 尤依妮 谭 珣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2.黄山旅游集团天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 245000)



谈洋坑埠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严 芸1陈楚文1*尤依妮1谭 珣2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2.黄山旅游集团天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 245000)

简述了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洋坑埠头村的历史文化特色,总结了村落风貌、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村落环境、村落格局、民俗文化及传统建筑等方面,提出了该村落的保护对策及发展策略。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居,古建筑

洋坑埠头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中部,距离大东坝镇区8 km,松阳县城30 km。古时这里是连接丽水、松阳、龙泉、云和多县的埠头,汇聚十里八乡生产生活的货物。洋坑埠头村拥有码头、客栈、邮局、商行、戏院等配套机构,功能较为齐全。此次研究的范围为洋坑埠头行政村中的洋坑埠头、岙呢、双坑口三个自然村。

1 洋坑埠头的历史文化价值

1.1 村落格局

洋坑埠头村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500多年前的村落格局。背山面水,左辅右弼,群山环绕,北面有小港埠头,洋坑源川流而过,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带状格局(见图1)。住宅沿河而建,纵横交错的巷道部分保留有石板路,保持着原有的空间尺度。旧时洋坑埠头村交通便利,水路通衢,连接龙泉、云和、玉岩等地,是商业和物流的中心。

1.2 历史建筑特色

洋坑埠头村的建筑营造富有典型的浙西南山区特色,至今建筑营造仍应用当地特色的传统材料、工具和工艺,均为木屋架梁。

村内现存最早的建筑修建于明代,大部分修建于清代及民国。据统计,村内有明代建筑2栋,清代建筑9幢。其中3处为文保点,7处为历史文化建筑。

建筑多为泥墙青瓦,硬山顶马头墙,阶沿条石砌,天井乱石拼

钱纹,雕刻有竹、菊、梅、兰四君子等。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体,天井宽敞明亮,楼屋为跑马楼,楼檐为重檐。建筑内装饰艺术极具特色,庭院、屋脊、柱础、梁枋、牛腿、雀替、格扇、神龛均有精美装饰,雕刻工艺有圆雕、浮雕、镂雕、平面阴线刻、剔底凸起等。

1.3 民俗文化特色

洋坑埠头村有端午茶、龙灯、打醮、祭太公、编草鞋等民俗文化。

端午茶:是草药制成的民间茶饮,其不仅可治疗疾病,也是村民日常饮用的民间传统保健茶饮,历史悠久,被誉为“百病茶”。2009年,端午茶入选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名录[1]。

龙灯表演:明朝流传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龙灯通常安置在永宁社中,而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村里都会舞着龙灯到各村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十六方可收灯。

打醮:每逢大节气的时候,村民到永宁社打醮,声势浩荡。通常都要跳三角阵、八角阵等,向永宁社供奉的神主禹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太公:清明时节,洋坑埠头村村民上午前往各家的先人坟前扫墓;中午聚集在香火堂内祭祖祭天,随后在此聚餐;最后到自家姓氏最老最久远的太公坟前拜祭。

打草鞋:旧时洋坑埠头村是繁华的水道枢纽,往来的小贩、挑夫往往要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而他们所穿的都是用手编制的草鞋。

2 洋坑埠头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的建设对传统风貌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内出现了部分新建、改建的住宅,风格各异,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结构;道路未形成系统,人车混杂,缺乏停车场地;违章搭建严重,传统建筑出现损毁、老化现象,部分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都已废弃、闲置,建筑外墙脱落严重,内部破败,牛腿、门窗等残缺不全。这些现象都对洋坑埠头村的传统风貌造成影响。

2.2 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村内环境受到影响

洋坑埠头村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其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村内电线等纵横交错,存在安全隐患;羊圈、牛棚等违章建筑胡乱搭建;房前屋后堆放严重,侵占道路空间;缺少公共的绿化场地。村内环境混乱,缺乏系统性(见图2)。

2.3 外来文化进入,传统生活发生改变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大部分年轻人进城务工,多以老人、小孩留守村内。致使洋坑埠头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村内的民风、民俗及地方文化难以延续。

总而言之,洋坑埠头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保护与发展,两者息息相关[2]。

3 传统村落保护的策略

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对于传统村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科学的指导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可以预防破坏性的建设。对于传统村落来说需要的不仅是保护,还应有发展与传承文化的理念[3]。

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应实行先保护后发展原则,注重村落的保护,保留传统风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吸引村民加入村落保护建设中。同时发掘传统文化,发展产业,提高村民对保护发展工作的积极性[4]。

3.1 村落格局与传统风貌的保护

洋坑埠头村的建筑、巷弄、院落等人工元素和山、水、田园等自然环境要素是不可割裂的,属于一个整体。因此保护不仅是保护建筑本身,还应包括周边环境。

1)空间整治。村落的空间格局历经时间考验,其道路、田地、街巷、水系及建筑分布等都是村落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应保留原有的空间肌理,整治建筑立面及铺地,拆除或改造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及其他设施。

2)景观整治。洋坑埠头村具有较好的山水景观资源,应加强对大洋源溪的利用,结合耕地营造田园的野趣氛围。清理大洋源溪,恢复原有埠头,延续埠头文化;将电线改为埋地敷设,以免破坏环境。

3.2 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

传统建筑是村落的核心,是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保护传统建筑需要保持原真性,针对不同风貌的建筑应分类保护[5]。

1)文物保护建筑。村内现有传统民居59号,61号,62号(见图3)、潘式香火堂(见图4)、65号(见图5)三处文保点。文保点的建筑本身保存较好,屋内摆设杂乱,需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定期修缮维护,细致修复室内装饰物,同时美化天井环境。

2)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建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村内现有潘式民居、传统民居53号、傅氏香火堂、书院等七处历史文化建筑。

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是违章搭建辅房,应限期整改,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本的建筑结构,美化建筑内部环境,处理木构件的破损、虫蛀现象。对村内其他具有价值的古建筑可申请为历史文化建筑,加以保护及利用。

3)改善型建筑。据统计,村内有65.3%的传统建筑均可保留,仅需改善建筑立面,改进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如环卫、通信等,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4)更新或拆除型建筑。目前村内有14.2%的建筑需要进行更新或拆除,针对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建筑采用降低层高、改造建筑立面等措施,使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对于质量较差及违章搭建的建筑建议全部拆除,以免破坏环境,对整体性造成影响。

4 传统村落发展的建议

传统村落的发展应从全局入手,以保护为前提,充分利用传统村落自身的文化与自然价值,将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传承村落的文化,也可以使游客体验到传统生活的乐趣[6]。洋坑埠头村的发展应以文化展示与民俗体验为主,以此吸引游客来感受村落的魅力。

1)文化展示。洋坑埠头村的历史文化主要包括古建筑及传统家具、生活器具等,以及传统手工艺、戏曲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发展对于村落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了解及整理当地的民俗文化,利用不同的方式将其延续(见表1)。

表1 文化展示项目

2)民俗体验。洋坑埠头村落可大力发展民俗体验项目,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传统住宅、风物特产等开发体验项目,让游人体验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农耕生活(见表2)。

表2 民俗体验项目

5 小结与展望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应以保护为主,发展为辅。以保护传统村落的村落格局、传统民居为出发点,不仅要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深入发掘村落的传统文化,结合优美的环境,将传统村落的特色得以传承与发展。

[1] 潘建英,吴关军.松阳端午茶[J].浙江档案,2013(12):46-47.

[2] 刘华领,莫 鑫,杨 辉.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为例[J].规划师,2004,12(20):80-83.

[3] 张记龙.里耶镇历史街区建筑和环境保护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3(11):25-28.

[4] 李孟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探析——以北京门头沟区马栏村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0(1):21-25.

[5] 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J].中国园林,2008,24(8):9-15.

[6] 李禹辰,罗述龙,赵品明.论都市古村落保护与再生——以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为例[J].中国名城,2011(5):46-52.

Discussion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Yangkeng quay

Yan Yun1Chen Chuwen1*You Yini1Tan Xun2

(1.Zheji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Hangzhou311300,China; 2.HuangshanTourismDevelopmentTianduRealEstateCo.,Ltd,Huangshan245000,China)

This paper simply discusse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Yangkeng quay of Zhejiang Lishui Songyang, summed up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village scene, living conditions,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aspects, and from the village environment, village pattern, folk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other aspecys, put forward the villag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raditional village, historical culture, folk houses, ancient architecture

1009-6825(2016)27-0013-03

2016-07-15

严 芸(1990- ),女,在读硕士; 尤依妮(1972- ),女,讲师; 谭 珣(1992- ),女,硕士,助理工程师

陈楚文(1972- ),男,副教授

TU982.29

A

猜你喜欢

埠头村落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故乡的埠头
故乡的埠头
故乡的埠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老传统当传承
远去的河埠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