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6-11-14

山西建筑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语汇流线庭院

汪 鹏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汪 鹏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介绍了苏州博物馆的建筑样式及空间组成,探讨了该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并从整体设计、屋顶造型、庭院设计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博物馆,传统建筑元素,建筑语汇,现代建筑

1 空间营造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北面即拙政园,由于紧邻着这样一座文化气势“强盛”的建筑群,新建建筑如何呼应又不失个性,是设计的重难点。

1.1 流线设计

苏州博物馆基地紧邻忠王府,基地面积8 000多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19 000 m2。平面布局契合地形布置,南北向呈三条主要功能空间,东西侧为展区建筑,中间以中央大厅相连,分隔形成南侧入口空间和内部庭院,整个建筑的布局围绕着内庭院设计。

建筑内部参观流线采用串联通道式布局,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引导性,观众在这样的空间中基本不会迷失方向。然而,对于博物馆来说,串联式的流线组织方式,由于它极强的连续性,往往会使得参观路线变得过于单调、死板,过长的路线还易使人产生疲劳感。但是,贝聿铭通过一个个空间营造,很好的解决了单一流线带来的沉闷感。

1.2 空间营造

苏州博物馆参观流线采用串联式布局,为解决流线过于沉闷,冗长的问题,贝聿铭在设计时利用苏州园林的背景关系,以庭

院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部分,在大厅处将庭院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参观者眼前,不加掩饰,以此作为参观的起始空间体验,并作为整个参观流线的串联点,达到了极好的空间效果。

一般来说,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由点、轴、网和域等4个基本要素构成,这4个要素不是简单意义的空间形态,而是有着特定内涵和功能的区域[5],每一要素的内涵及布局要求如表1所示。

首先,建筑入口空间简单处理。从主入口进入之后,外部庭院并没有什么吸引人注意的地方,仅仅作为入口过渡空间,看似毫无新意,但是在进入大厅的一刻,场景豁然开朗。略带透视感的屋顶,同光影变化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见图1)。正对大门的玻璃窗,将整个庭院展现在参观者面前,不带一丝遮掩,这种大开大合的布置同古代园林营造手法大相径庭,但却是本次设计的独到之处。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往往是将小桥,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通过传统造园手法加以组合,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但是繁杂的布置手法和场景营造使得中国传统园林往往需要花费上百年的时间来修建。对于现代建筑来说,这种方式显然不适用,倒不如反其道行之,不再遮遮掩掩,大方的将庭院中的小桥,假山,亭台楼阁直接展现在参观者面前,激发参观游览者的好奇心。

建筑室内另一个具有特色的空间即大楼梯的设计(见图2)。对于室内空间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手笔,这种尺度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加之背景水幕墙的光影,和流水效果的声效呼应,效果极佳。

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的空间营造上,一方面不同于传统造园手法的“欲说还休”,而是通过一个个震撼的空间节点去衔接不同阶段的空间体验,另一方面,在设计手笔上自由不拘泥,大胆的设计往往会带来出奇的空间效果。同时,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使得每个空间都是富有变化的,避免了流线过长带来的沉闷感。

2 中国传统建筑语汇

语汇,是词语的总汇,即语言符号的聚合体。当一种文化强盛之,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词组,短语都有了一个特定的衍生含义,当提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潜意识里就会想到某一种文化所想表达的意思。

提到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等,似乎总有一些名词与之相关。传承许久的文化之精华必然会抽离、精简,与之相关的名词自然也就有了足以代表其文化内核的独特的衍生含义,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语汇,见表1。

表1 传统建筑语汇

3 建构文化

传统建筑语汇在现代建筑中如何运用才不会显得生硬,究竟如何对传统建筑元素加以变形,逻辑何在,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3.1 整体设计

苏州博物馆对整个造型设计,即采用徽派民居元素的变形。徽派建筑重要的构图元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头墙,其次便是白墙灰瓦的墙体造型。贝聿铭取白墙灰瓦的建筑元素,加以变形(见图3),以白色墙体和黑色边框线为母题,作为整个建筑的墙体元素,寻求意境上的一脉性。

3.2 屋顶造型

中国传统建筑,无论什么形式,都逃不出大屋顶的桎梏,屋顶作为主要元素,既突出建筑主体的地位等级,又控制着建筑的造型样式。故而,对屋顶元素的运用,如何抽象变形是重点,单纯传统屋顶的使用,并非传承,而是“破坏”。苏博大屋顶的设计,加大夸张屋顶造型,弱化墙面,门窗的作用,屋顶是主要的造型输出点,同古代传统大屋顶的设计思想相似。故而即使贝聿铭将屋顶造型设计成现代化的,具有透视的,几何形的,也不阻碍其对整个空间环境的控制力。

对于其他传统建筑元素运用,饶是如此。设计者对某一传统元素进行逻辑变形,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上,而这“逻辑”则来源于设计者自身对建筑的理解。就好像贝聿铭对大屋顶进行几何化变形,虽然形式上不再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效果,就大屋顶本身来说,其都是对建筑形体上的塑造,至于究竟什么样的形式,已经不是表达的重点了(见图4)。

3.3 庭院设计

中国人传统观念保守,对外交流意识弱,为满足必要的情感释放,庭院成为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如北京四合院,庭院是家庭主要的交流活动场所,也是一种精神象征空间,又如徽州古村落,地少宅稠,庭院依然是设计的重点,并且兼备采光通风,家庭活动。

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采用了一系列苏州园林的构成元素,但在手法上却与古典园林的塑造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一方面前文已经涉及不再赘述,在这里想简单分析下苏博庭院里面对于整个空间画面的把握和亭台楼阁这一古典园林重要元素的灵活运用。

3.3.1 空间背景

中国水墨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寥寥数笔却可以营造出一个无限的空间意境,如同东方文化内敛的性格,中国水墨画讲究的是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而非细节的斟酌。苏州博物馆的庭院通过白墙黑框的母题元素组合,形成丰富的层次变化,庭院内部边墙如同背景,亭台,小桥,树木,行人,组合成为一幅动态的画面。

3.3.2 亭台设计

亭台楼阁是园林构成元素里必不可少的一个,最为著名的当属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见图5)。亭台本身作为景点,可以欣赏参观,同时又作为建筑节点,可以停留休憩以观全景。若整个空间比作一幅画,它一方面是一个配景元素,支撑起一个画面,同时又起到的是一个由远及近的引力效果,吸引人们走向它,从而经历一个从画外走向画内的牵引作用。

那么对亭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就不仅仅局限于对其本身样式的模仿,更多的应该是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古典大屋顶元素符号的运用一样,其样式本身倒也不是重点了,如苏博的亭台设计(见图6)。只要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营造出古典亭台本身所具备的意义,至于在这里放一个什么样的亭子就要看设计者本身对这个文化的理解,如何去变形。当然,样式虽然不是重点,但也不能随心所欲的乱搭。按前文说法,空间营造是重点,样式只是形式,那假如在此放一个穹顶又如何,显然不行,穹顶本身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语汇。其次文化内涵是要有关联的,传统样式的现代化运用是在其基础上结合设计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一种特定的逻辑关系加以变形,这个逻辑关系是必须存在的,某方面说,变形后的形式是可以通过这种逻辑加以还原成问题本身。

4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汇,对于传统建筑语汇的运用,不应当局限于“形”上的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现在设计的建筑,归根结底是现代建筑,应该满足于当下的时代追求,而传统元素的运用则会更好的增加其生命力。古今结合,出来的是新的东西,而这也正是建筑发展的推动力。

贝聿铭先生自小生活在苏州,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后,在美国又接受了较为正统的现代建筑思想,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是真正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建筑师之一。而苏州博物馆正是贝聿铭先生对传统建筑深刻理解之后,对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上运用的一次完美呈现。

[1] 刘 托.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渊上正幸.现代建筑的交叉流: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M].覃 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杨海荣,阎 磊.论博物馆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5):210-214.

[4] 贺玮玲.弦外之音:海杜克的诗学建构与空间建构[J].时代建筑,2008(1):28-35.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Wang Peng

(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School,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0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space composition of Suzhou museum, discuss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museum, and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roof shape, courtyard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symbol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had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useum,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 architectural vocabulary, modern architecture

1009-6825(2016)27-0007-03

2016-07-15

汪 鹏(1991- ),男,在读硕士

TU201

A

猜你喜欢

语汇流线庭院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回到庭院
庭院
几何映射
庭院中的童年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