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临床检验中血标本采集法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11-14刘大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6期
关键词:准确性标本细菌

刘大宁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细菌临床检验中血标本采集法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大宁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 分析细菌临床检验中血标本采集法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我院并实施细菌临床检验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0例,该组患者采用改进的血标本采集法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对照组120例,该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血标本采集法进行血标本的采集,比较两组检验的合格率和阴性率,分析影响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分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标本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血标本采集法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因此在实际的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避免违规操作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法;准确性;影响因素

细菌临床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高技术性、高严谨性,其检测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同时其还存在高干扰性,标本的采集、送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1]。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标准化是保证细菌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因此应该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血液检验的正确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2]。本文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我院并实施细菌临床检验的24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血标本采集法进行血液的采集,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我院并实施细菌临床检验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51.34±12.78)岁;对照组120例,男81例,女39例,年龄在19~75岁,平均年龄(50.96±12.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血液采集的前一天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生化检查。首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标本采集法将血液采集后注入商品化培养瓶中,然后根据传统血标本采集法中血液采集、采集温度、送检时间、采血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可能存在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对血标本采集法进行改进。之后采用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对观察组进行血标本采集,采集完成后将标本放入35 ℃的二氧化碳培养箱18~24 h,同时并谨遵医嘱对双套血进行采集培养。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分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标本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细菌检验结果

3 讨 论

血标本采集方法的科学性是保证标本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如果在血标本采集中采集方法出现问题,则导致标本的根源出现错误,导致细菌临床检验结果出现错误,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3]。其中影响血标本采集准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标本采集温度和送检时间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人体含有的细菌大多属于嗜温细菌,其可以在20~45 ℃环境下生长和繁殖,一旦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这些细菌都会受到影响,导致细菌临床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血标本长时间放置,血液中含有自溶酶的细菌就会死亡、消失,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4]。因此如果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的送检,则需要将其放置在35 ℃的孵箱中保存。

3.2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在实际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大多为了方便选择采集患者输液通路或同侧的血液,而这部分血液由于输液药物的作用,血钾、血糖、血钠含量一般高于正常值,这就导致细菌临床检验结果会低于实际值。

3.3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穿刺技术,规范的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如在采用抗凝管采集血液标本时,完成血样注入培养瓶后应该进行颠倒使血样混合均匀,颠倒的过程不能太用力,以免造成破坏,影响细菌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中,通过改进后的方法对观察组进行血标本采集,其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分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标本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实际的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避免违规操作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赖琼凤.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2):1-3.

[2]李佳丽.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181-182.

[3]高淑平.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5):132-133.

[4]姜淼.浅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6):16.

R446.5

B

1671-8194(2016)26-0064-01

猜你喜欢

准确性标本细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