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6-11-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6期
关键词:角型晶状体眼压

赵 蕾

(内蒙古包头一机医院眼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赵 蕾

(内蒙古包头一机医院眼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目的 研究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患儿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白内障

青光眼在临床中认为是一种病理性眼压升高伴随功能损害的,引发盲性眼病。在我国全范围内,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比例较大[1]。在过去该种病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小梁切除术或者是红膜周边切除术。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容易出现滤过瘢痕化、白内障与眼压控制效果不良等诸多现象。在临床医学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研究已经获得新进展。本文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55~8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3.2±3.7)岁。患者病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5眼),均合并有晶状体混浊。入院检查时视力<5。

1.2方法:在患者实施相应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见者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和前房角检查并通过角膜曲率计及眼科A/B。超计算所需晶状体度数。与此同时,患儿并没有有效控制原运行,通常情况下采用口服醋甲唑胺51 mg,需要时可滴注200/L,甘露醇120~250 mL,并控制在一定范围。

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见表1,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经诊断患者并没有按照在树叶状态。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在过去临床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是对于手术操作前使用粘连关闭范围<180°的患者,通常使用的是虹膜切除手术。但是对于手术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超过180°的患者,则利用过滤性手术[2]。在临床疾病治疗手术方法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在研究逐渐深入,临床治疗成功率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晶状体因素在该病治疗中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到,青光眼的患者年龄不断增加,晶状体的厚度也在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导致患者房水从瞳孔排向前房的阻力不断增加,进而形成瞳孔阻滞,形成临床上的房角关闭。患者房角关闭的时候,眼压也会逐渐升高,晶状体形状与形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样也就会彻底引发青光眼。由此可见,晶状体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针对青光眼患者采用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内压,并促使房水循环逐渐趋于正常的胜利通道。在此过程中使用黏弹性剂可以通过黏弹剂增加深前房,永世还可以将周边虹膜前粘连的房角彻底分开。在该中手术操作中,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剑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中具有胁痛与相互叠加的作用,进而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

本研究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患儿各项指标的比较。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1]李成钢,陈年均.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3,12(5):182-186.

[2]马瑞,刘伟,季建,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58-1060.

[3]詹田兰.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9):78-90.

表1 治疗前后相关情况比较()

表1 治疗前后相关情况比较()

时间 <0.1 小0.2 <0.4 <0.5 眼压(mm Hg) 前房深度(mm)手术前 15 12 15 19 23.14±1.26 1.71±0.18手术后 0 16 12 32 12.89±0.51 3.21±0.28

R775;R776.1

B

1671-8194(2016)26-0049-01

猜你喜欢

角型晶状体眼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