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2016-11-1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个体化依从性血压

任 卫

个体化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任 卫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P=0.003)。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个体化护理;老年人;高血压;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损伤患者血管,并引发脑部、心脏及肾脏等病变,致残率较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明显衰退,且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此需根据患者血压、合并症等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以有效降低血压,提高其生命质量。本研究就个体化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血压监测等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同时排除恶性高血压以及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均于知情状态下签署了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71.0±2.2)岁,病程1~16年,平均(9.7±1.8)年;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9例,高中12例,初中13例,小学及以下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62~80岁,平均(71.0±2.1)岁,病程2~16年,平均(9.7±1.7)年;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8例,高中10例,初中14例,小学及以下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接待、用药指导、血压检测以及调整饮食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 患者就医后,为其创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用药情况以及护患联系方式等。

1.2.2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需通过一对一解说、开办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告知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饮食习惯、饮酒吸烟、体重等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增进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知,强化其自我管理意识。

1.2.3饮食护理 严格控制患者盐分摄入量,每日不可超过5 g,以免增加血容量,加重其循环系统负担。嘱患者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蛋白的食物。对于便秘患者,鼓励其多食蜂蜜、香蕉等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对于喜好饮酒抽烟的患者,告知其烟酒对于人体造成的危害,并嘱患者家属严密监督患者日常生活,及时制止不良嗜好。

1.2.4用药护理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通俗易懂地为其介绍药物名称、作用、给药方式和用药剂量等。按时发放药物,确保患者定时、定量用药,患者用药后需予以观察,或鼓励家属陪同观察。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设置醒目提示牌和闹钟等方式敦促患者按时用药;另外,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告知其随机检测、记录血压变化。

1.2.5运动护理 老年患者因骨质老化,免疫力下降,腿脚不利落,普遍不喜活动。然而,适当锻炼有助于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并能改善食欲、预防便秘和痴呆,且能愉悦身心。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为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避免大幅度、高强度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可选择散步、骑自行车、练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1.2.6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与其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感受,给予安慰、同情,并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血压波动;同时,教导患者学会放松心理方式,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

1.2.7睡眠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减少噪音等外界刺激,保障患者睡眠充足,避免其因睡眠不足所导致的血压波动,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刺激其运动、进食欲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总分25分,特别满意:20~25分;满意:14~19分;不满意:13分及以下。总满意度(%)=(特别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mmHg±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mmHg±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护理前护理后 护理前护理后舒张压 收缩压对照组45 134±3 109±4 165±3137±7观察组46 133±4 87±5 164±5120±3 t值 0.408 30.201 0.215 11.500 P值 0.694 0.000 0.659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特别满意39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45/46);对照组患者中,特别满意23例,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7.8%(35/4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P=0.00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人体动脉血压不断上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作为慢性迁延性疾病[1],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高血压患病数量也随之升高[2]。目前,高血压尚无根治方法,经口服降血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的效果一般[3],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等问题。然而,相关医学研究专家指出,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其血压控制结果密切相关[4],用药依从性差已经成为高血压患者的突出问题[5]。高血压患者所需服用药物种类较多[6],而老年患者往往无法准确分辨药物[7],可严重影响其用药依从性。另外,患者年龄、运动方法、生活行为习惯、心态以及疾病知识知晓率等,也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8]。因此,用药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情况、血压水平、经济状况、家庭遗传以及生活习惯等均有差异,而常规护理模式较为简单,并不符合每例患者具体情况,故而单纯应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则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导致护理缺乏针对性。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持续改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护理观念广受重视,并逐步用于临床各个科室中。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生活方式和职业等进行针对性指导[9],可改善患者心态和护理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即对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予以患者饮食、用药、心理、睡眠、运动等个体化护理,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并改善遵医用药行为,缓解其不良情绪[10],全面促使其早日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1] 贾丽娜,庄海林,陈越,等.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1):1257-1261.

[2] 王辉芹,付丰波.个体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并发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7):151-152.

[3] 吴叠恩,陈倩萍.个体化护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控制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38-339.

[4] 余文珊.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18-219.

[5] 申华平,赵新娜,张淑芳,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2):2919-2921.

[6] 周长梅.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33-134.

[7] 刘桂华.116例急诊老年高血压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76-77.

[8] 陈艳红.饮食调节结合强化健康宣教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内科,2015,10(5):741-742.

[9] 陆亚琴,由天辉,周玉兰,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社区“三高”患者的干预效果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 2960-2962.

[10] 万丽萍.护理干预对尼莫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21):216-217.

R473.5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68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33

猜你喜欢

个体化依从性血压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