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6-11-11刘高荣赵旭娥孙明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性化依从性满意度

刘高荣 赵旭娥 孙明明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刘高荣 赵旭娥 孙明明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及患者自身恢复情况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人性化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主要累及双侧末梢神经,临床症状主要以感觉神经、自主神经为主,患者肢体远端伴有麻木、疼痛、无力、寒冷感、针刺感以及烧灼感等症状,夜间加重,可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生命质量[1]。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就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54~77岁,平均(63±5)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1.8±0.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55~78岁,平均(63±5)岁,病程7个月至6年,平均(1.9±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3]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运动神经病变、肢体感觉异常,肢体伴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麻木等症状,肌萎缩无力,膝反射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经肌电图检查患者腓神经、正中神经伴有传导障碍;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3.1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向其介绍主管医师、护理人员、住院环境以及病友等情况,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外貌、步态以及反应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确定病情。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程较长,且末梢神经病变疼痛症状较严重,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缺乏治疗信心。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需安排护理经验丰富、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积极、耐心地进行解答,以缓解其不良情绪。

1.3.2足部与下肢护理 ①足部护理:嘱患者每日使用温水泡脚,注意双足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者消失,皮肤是否出现水肿、干裂、发凉以及破损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保持足部清洁、温暖,防止冻伤。②下肢护理:下肢麻木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因此,为避免下肢麻木,患者应取平卧位,适当抬高患肢,抬高20°~30°,以促进静脉回流;嘱患者勿盘腿而坐,防止对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对于急性静脉炎患者,则可应用25%硫酸镁对局部进行湿敷处理,3次/d;如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则嘱患者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态,即可有效改善。

1.3.3饮食护理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为控制血糖。血糖主要来源为饮食,因此,应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日常饮食方案,坚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原则。正常人体代谢需要40多种营养素,若机体数周甚至数月未摄入足够营养素,就会出现营养缺乏情况,导致机体出现病变。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长期不科学饮食导致机体缺乏营养素,最终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因此,患者日常饮食要摄入足量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于加快病变恢复十分有利。每日主食量控制为40~50 g,如可食用养麦面、燕麦片、玉米面、通心粉等;多食蔬菜,每日约1000 g。此外,日常生活中应禁烟酒。

1.3.4运动护理 嘱患者每日坚持有氧运动,运动以轻度肌肉酸痛、微汗以及休息后即可快速恢复为度,如可进行慢跑、散步、爬楼梯、匀速步行、跳舞以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每次运动半小时,2~3次/d。若患者不适宜运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进而起到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以及保持关节气血通畅的作用。

1.3.5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疾病的病因,告知患者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足部将会逐渐失去感觉,并出现畸形;且还会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足部局部组织缺血、失去活力,进而发生严重坏疽、感染以及溃疡等,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饮食和血糖,禁止烟酒,坚持运动。

若患有慢性疼痛性神经病变,则要告知患者疼痛主要由神经损伤所致,并强调疼痛症状消失不一定表明神经病变有所好转。患者可服用三环类药物,连续服药3周以上方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对于急性疼痛的患者,则告知随着时间延长疼痛症状会逐渐好转。

1.4观察指标 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①治疗依从性[4]:应用我院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主要包括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情况、服药情况以及突发状况处理等5项内容,每项5道题,每道题2分,总分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护理人员于护理前、护理5个月后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患者及家属共同作答,最后由主管护师评分。②生命质量[5]:将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DMQLS)作为患者生命质量评定依据,包括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及患者自身恢复情况的满意度4个方面,应用5级Lik-ert等距评分法进行评定,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1 30.8±0.8 33.3±2.7观察组 45 29.8±1.2 48.5±1.0 t值 5.285 13.000 P值 0.001 0.000

2.2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及患者自身恢复情况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心理维度 生理维度 社会维度 患者自身恢复情况满意度对照组 41 55.8±1.7 55.2±2.6 52.0±3.0 47.0±2.6观察组 45 38.2±2.9 43.5±2.4 43.7±1.2 37.0±1.3 t值 12.969 7.967 6.250 8.452 P值 0.000 0.000 0.001 0.000

2.3护理满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可对其正常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并加大经济负担[6]。周围神经病变为其常见并发症,早期临床表现轻微,主要伴有肢体麻木、肢端无力;随着病程延长患者会逐渐出现双下肢发凉、麻木、刺痛感或者烧灼感等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被称为糖尿病性肌萎缩症或者糖尿病性肌病,是由于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所致,对运动神经损伤较轻,起病急,预后较好,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后3~6个月即可自行缓解[8]。人性化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主体,根据患者自身病情为其实施个性化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医师治疗;实施足部与下肢护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实施运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加快疾病恢复;实施饮食护理,可协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机体营养充足;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将医院护理延伸至院外,保证护理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可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及患者自身恢复情况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1] 戴海玉.糖尿病临床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对稳定血糖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68-169.

[2] 陈辉,唐青.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4):2183-2184.

[3] 黄正桃.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6):906-910.

[4] 尹万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21):223-224.

[5] 孙丽丽.浅谈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58-59.

[6] 卢梅英.综合护理干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4):589-590.

[7] 吴淑燕,吴春芳,李冰玉.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68-170.

[8] 文琼,袁红娣.个体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5):125-126.

[9] 章松娟,王琪红.标准化饮食设计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6):782-784.

[10] 王春花.系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2):209-211.

R473.5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62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33

猜你喜欢

人性化依从性满意度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