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6-11-11张海燕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角型眼压乳化

张海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海燕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12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62只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视力,减低眼压,促进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前房角关闭,导致眼内房水排出困难而引发的疾病,发病前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眼胀、视力下降或眼压升高等。以往临床对闭角型青光眼多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术后患者视力改善不佳,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已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其不仅可提高患者视力,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本研究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12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62只眼)。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50~72岁,平均(61±6)岁,病程1~17个月,平均(7.3±2.2)个月,急性病变18例,慢性病变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51~72岁,平均(61±6)岁,病程0.5~17.0个月,平均(7.0±2.1)个月,急性病变15例,慢性病变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于患者眼球上方结膜下置入麻醉药物,然后做一个高位结膜切口,再进行巩膜瓣形成操作,操作基准以结膜缘位置为依据,将部分小梁、周围虹膜等组织切除,再进行巩膜瓣复位,缝合两角瓣,取一定量平衡液注入其内,各操作顺利结束后,最后依次将筋膜、球结膜缝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先对患者眼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和眼压等,掌握病情后,在治疗前需对患者眼压进行调节,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将眼压控制在10~30 mmHg(1 mmHg=0.133 kPa)[2];同时采用0.25%托呲卡胺滴眼液联合5%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扩瞳,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给予球后麻醉,药物起效后使用开睑器行开睑操作,在巩膜上方做一5.0 mm×2.0 mm透明式隧道切口。然后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开始进行环形撕囊操作,要连续进行并将水分层,再将切口扩大,采用超声乳化仪吸除晶状体核,然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并确保植入的人工晶体固定于囊内,彻底清除前房注入的黏弹剂,清理干净后观察操作情况,应注意的是不予以角巩膜切口缝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视力>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眼(%)]

2.2治疗后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比较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具有发病率高、致盲率高等特点[3],其病发类型有两种,一种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无眼部基础疾病;一种为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变是由其他眼部疾病导致的,发病较急并伴有明显临床症状。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前房角关闭,眼内房水排出堵塞,好发于老年人[4],根据病变进展分为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会突然出现眼压升高、疼痛、视力下降或充血等症状,致盲率较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眼压升高、疼痛或伴有虹视等。所有患者病发前均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胀、视野变窄、恶心、呕吐及眼压高等早期病变提示症状。临床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病情诊断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和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等。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过去临床常用的方法是传统小梁切除手术。虽然,采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力,促进患者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的好转,但术后易导致患者出现角膜水肿、虹膜萎缩或瞳孔散大等并发症,进而增加患者痛苦,影响视力改善,导致患者术后眼部恢复较慢,影响整体治疗效果[5]。有学者研究也表明,使用传统小梁切除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易引发感染或各种合并症状[6]。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革新和进步。近年来,一种新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和研讨,应用技术越来越娴熟,而且肯定了应用效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眼科治疗中发展较快的一种高科技技术[7],其应用的突出点就是将晶状体乳化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将其视力恢复至最佳状态,同时人工晶状体的贴合度较好,不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与传统小梁切除手术相比较,可提高视力、降低眼压、改善前房深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8]。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时,需注意加强切口规范操作、有效进行水分离、注意乳化吸除彻底、重视对角膜内皮和瞳孔缘保护、防止反复牵拉等[9]。另外,临床要进一步提高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疗效,需加强对患者术后饮食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不要一次饮用大量水分,适当分次饮用,以减少因水量过多而增加眼压情况发生[10],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忌烟忌酒。为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身心健康和病情恢复,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劝慰,为术后恢复提供良好静养环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视力>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视力,减低眼压,促进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李春霞,肖文玮,陆骏,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1): 58-60.

[2] 王涛,黄加忠.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41-42.

[3] 李高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106-107.

[4] 唐金萍,张映萍,谢梅芬.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5):100-101.[5] 宫俊芳,李玉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4842-4844.

[6] 岳江,岳辉,周清,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16-418.

[7] 王宜花,王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12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47-248.

[8] 周静,林秀琴,梁丽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1,30(2):106-107.

[9] 曾果,罗莉丽,钟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9):1365-1367.

[10] 李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242-243.

R775.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43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辽阳 111000

猜你喜欢

角型眼压乳化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