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6-11-11朱力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西沙氧氟沙星白细胞

朱力华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朱力华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和CRP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患者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更佳,且起效快,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白细胞及CRP水平有正性影响。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白细胞;C反应蛋白

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细菌、病毒感染为其常见病因,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以及肺部啰音等,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仍以抗生素为首选用药,但需综合考量抗生素抗菌活性与病原体变异情况,从而对症下药。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CRP)是评估细菌感染情况和用药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与下呼吸道感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为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泛等优点,但其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存争议。本研究就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RP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各46例。莫西沙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1~74岁,平均(56±5)岁,平均体重(62± 11)kg;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感染29例,肺炎感染17例。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31~73岁,平均(56±5)岁,平均体重(62± 11)kg;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感染28例,肺炎感染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均经体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②非过敏体质,且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过敏;③新近产生咳嗽、咳痰症状,或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④痰细菌学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⑤在参与本研究前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 莫西沙星组患者取100 ml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150714,规格:20 ml:0.4 g)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左氧氟沙星组则取100 ml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716,规格:100 ml:0.2 g:0.9 g/瓶)予以静脉滴注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用药期间均不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菌药物,且需行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停药1 d后需采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1.4观察指标 ①参考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并结合患者体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综合评估;②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③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和肺部啰音。

1.5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患者喘息、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病原细菌培养呈阴性;显著进步:患者咳嗽、喘息和咳痰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病原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中有1项恢复至正常状态;进步:临床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好转,但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均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无改善,且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计数(×109/L) CRP(mg/L)左氧氟沙星组 46 18.6±1.7 6.6±2.0 23±58.4±6.4莫西沙星组 46 18.6±1.7 6.4±2.0 23±67.8±1.7 t值 1.0624 1.9521 0.47150.3951 P值 0.249 0.197 0.17870.0987

2.3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莫西沙星组患者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咳嗽 发热 肺部啰音左氧氟沙星组46 4.23±0.55 4.8±2.3 4.9±1.3莫西沙星组 46 3.47±0.24 2.2±0.7 3.7±1.8 t值 4.0523 5.6214 4.5823 P值 0.026 0.018 0.022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内科多发病与常见病,主要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用药时间普遍较长,一旦用药不当,可诱发呼吸衰竭,从而危及其生命安全[3]。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有效性与抗菌药物于炎性反应部位浓度、抗菌活性和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的维持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中之重。经分析,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4]。然而,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组成已发生显著改变,其病原菌已从革兰阴性菌变成了革兰阳性菌[5]。所以,用于治疗本病的抗生素也需予以针对性改进。目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最常用药物。

莫西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第四代长效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I、拓扑异构酶IV,阻碍DNA复制,进而发挥杀灭病原菌的作用[6]。莫西沙星的化学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可在甲氧基团内引入C8位碳原子,增加药物结合细菌的能力,同时可强化药物对于细菌细胞膜穿透、破坏能力,增强其抗菌效应,并延长抗菌时间[7]。同时,莫西沙星可在保留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原有的拮抗革兰阴性菌活性的基础上,增强抗厌氧菌、革兰阳性菌作用,特别是增强了对于难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菌效果[8-9]。与之相比,左氧氟沙星作为由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抗菌活性均较高。然而,左氧氟沙星吸收相对较慢,因而患者用药后起效相对较慢,影响其用药疗效。有学者认为,白细胞计数上升,表示宿主受到细菌感染[10]。而CRP属于急性反应性蛋白,宿主发生急性感染或创伤后,其血清内含量明显升高。因而可通过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来监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CRP水平均有正性影响。同时,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左氧氟沙星组。表明莫西沙星起效更快、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更佳,且起效快,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白细胞及CRP水平有正性影响。

[1] 成迎晖.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J].吉林医学,2011,32(17):3443-3444.

[2] 张治然,石焱,牟小帆.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7):83-84.

[3] 姜春艳,杨亚琴,徐晓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35-36.

[4] 曹丽云,赵琳.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发病机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2):246-248.

[5] 傅杰武,王蕊,牟逸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17-1019.

[6] 刘杨,欧宁.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及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2):140-143.

[7] 付强,王红鸾.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106-107.

[8] 杨盛力,袁祖成.莫西沙星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55-57.

[9] 李刚,李丽萍.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并精神障碍高龄患者59例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7):86-86.

[10] 刘传文,杨国青,于法明.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16,22(1):1-3.

R5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21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 12200

猜你喜欢

西沙氧氟沙星白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