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济美:民国才女的终生之爱

2016-11-10王吴军

现代妇女 2016年10期
关键词:昭明美和美的

◎文/王吴军

施济美:民国才女的终生之爱

◎文/王吴军

施济美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是当时“东吴女作家”的领军人物,被时人称为“小姐作家”。在20世纪40年代时,《上海文化》月刊举办的“你最钦佩的一位作家”的读者调查中,施济美位居第四,列在巴金、郑振铎、茅盾之后,名闻遐迩。她在1935年考入上海培明女子中学就读,与同窗俞昭明结为好友,由此,结识了时为上海浦东高中学生的俞昭明之弟俞允明,开始了一段令人慨叹的爱情。

相识

施济美和俞允明的认识非常偶然。

那天放学后,一位身材挺拔而又十分帅气的男生来找俞昭明,男生颀长俊朗、眉清目秀、面带微笑,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式学生服,浑身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迷人的气质。当时,俞昭明不在,施济美就招呼他坐下,并和他闲聊起来。言语投机又亲切,他们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俞昭明回来时,远远就听到了他俩的说笑声,感到很是困惑不解,因为施济美一向不大跟别人说话,此时,她会和谁如此谈笑风生,笑得如此畅快。俞昭明推门一看,原来是自己那个正在浦东高中读书的弟弟俞允明。俞允明平时也是一个话语不多的男生,在陌生女孩面前更是难得说出一句话,如今在施济美面前竟然谈笑风生,一改平日的内向本色,让身为姐姐的俞昭明大感意外。

和俞允明的这次邂逅之后,施济美的心中有了一种温柔的期盼,少女的她只要一想起俞允明,那颗心就会甜蜜地怦怦直跳。而俞允明也一样,他的心中也像是燃起了一团火,只要一想起施济美,他眼中的世界便是一片明媚和芬芳。于是,俞允明在放学后常常去培明女中,以找姐姐为由来见施济美,听到她的柔美声音,他的眼睛里便有了无比欣喜的神采。施济美每次一看到俞允明的身影,便会难以抑制自己的喜悦。一份爱慕之情在施济美和俞允明的眉目之间弥漫,美如春色。

相恋

1937年夏天,施济美和俞允明、俞昭明三人一同考入了东吴大学经济系。在东吴大学,施济美是人尽皆知的才女加美女,她高额凤眼,明眸善睐,身姿绰约,气质清雅,仿佛是一株空谷幽兰,袅袅婷婷,风韵醉人。她在诗词书画方面也功底深厚,小说屡屡在《万象》《小说月报》《紫罗兰》《春秋》《万岁》《第二代》《潮流》等刊物上发表,众多杂志因为发表有施济美的文章而销量大增,好评如潮,当时的著名作家秦瘦鸥、陈蝶衣等对她大加称赞。

由于施济美的才情和容貌出众,她深受男生的恋慕,可是,她的眼里只有俞允明。平时,施济美和俞允明在学业上互相鼓励,一起进步。学习之外,二人也一起漫步在图书馆后面那条幽静的小路上,天蓝树绿,风花雪月,令人迷醉。

然而,生逢乱世,有情人也只能选择担当重任,不能沉迷于一己之爱情。就在施济美和俞允明幸福相伴的时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于是,那些有志青年都进入大后方,在求学中进行英勇抗日,俞允明也不甘落后,他改入武汉大学就读。

施济美非常希望能与俞允明结伴同行,却也以俞允明的爱国情怀而颇感光荣。在依依送别恋人的时刻,他们彼此相约,分离的日子里要用书信以慰相思。车站上,汽笛声响,柔肠寸断,执手相看泪眼,施济美流着热泪对俞允明说:“允明,你要好好保重身体,我等着你平安归来,这辈子我非你不嫁。”俞允明为施济美擦去脸上的泪水:“此生此世,我心里只有你!”

思念

施济美痴情地目送着俞允明乘坐的火车消失在远方,只是刚刚分离,她的心中已涌起了浓浓的思念,已经在盼着与他相见的日子。其实,施济美并非养尊处优的闺阁弱女,在关键时刻,她爆发出了惊人的行动力,颇具巾帼风采。南京沦陷,日寇大屠杀,当时,施济美的父亲施肇身为中国驻法大使馆一级参赞,仍在巴黎,无法回国接家眷前往重庆安置。施济美镇静地将施、俞两家弱小聚集在一起,紧急制定出逃往上海的方案。一行人从挹江门出南京城,渡江到了江北,或取道水路乘民船,或从陆路乘独轮小车,一路上,施济美敏于观察并善于决断,在日本人及兵痞恶霸的夹缝中逃生,凭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使施、俞两家逢凶化吉、幸免于难,随身物品皆没有遭到损失,人人平安。

作为家中长女的施济美在侍奉母亲、照顾弟妹的同时,对于恋人俞允明的思念越来越深,她和俞允明频繁地通信,方寸尺素,寸心柔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和恋人分离,文字熨帖着因为相思和牵挂而煎熬的心。俞允明在信里告诉施济美,由于战事,武汉大学已西迁到了四川乐山,很安全,很宁静。他在寒假里会回来和她正式订婚。施济美的心里感到安然,也涌起了甜蜜的喜悦,她数着日子,盼着和俞允明再度相逢。

痛失

分离后的两年多来,施济美每周都能收到俞允明的两封情书,俞允明的父母每个月都能收到俞允明寄来的一封家书。但是,最近的两个月,俞允明忽然音信全无,消息也犹如石沉大海。施济美寝食难安,心绪烦乱。

不幸真的降临了。1939年8月19日,俞允明在惨无人道的日机轰炸中遇难,武汉大学给施济美发来了一封电报:“俞允明在8月19日上午日机轰炸乐山时不幸遇难身亡,希节哀。”拿着俞允明遇难噩耗的电报,施济美失声痛哭,她的哭声像夜风的呜咽,痛苦地在红尘中悲鸣,声声不断。那一刻,19岁的施济美那朵期待结出芬芳果实的花,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吹得憔悴不堪,失去了恋人,从此,她独自面对人生,她的世界里再也没了幸福的相伴。

但施济美仍然决定替俞允明安慰他的双亲。俞允明是家中惟一的儿子,她知道,俞允明的父母一定无法接受儿子死亡的噩耗,于是,她强忍悲痛,模仿俞允明的笔迹,并以儿子的名义给他的父母写信。每次接到施济美模仿俞允明的笔迹写来的信,俞允明的父母还要施济美代他们写回信。父母说一句,施济美写一句。有时,俞允明的父母还问施济美:“允明什么时候回家和你结婚啊?”每当此时,施济美的心都像被深深刺痛一般。

抗战胜利后,施济美试着把俞允明不幸遇难的消息悄悄告诉了俞允明的母亲,母亲因伤心过度而病倒去世。施济美非常懊悔,她决定继续代替俞允明给他的父亲写信,父亲一直到去世,也不知道儿子俞允明早已不在人世。

寂寥

1944年,和施济美同为“东吴系女作家”的陶岚影写的《闲话小姐作家》中这样描写施济美:“长得温文尔雅,又多情,又讲信义,施济美着实是一个好女孩子。”俞允明遇难后,追求施济美的男子络绎不绝,但是,她都婉言拒绝了。

年华流逝,青春渐去,施济美仍然孑身一人,这可急坏了她的父母。施济美的父亲劝她:“允明不幸遇难已近10年了,你对爱情的忠贞确实让人敬仰。但是,你总不能就此孤独一生。你已28岁了,青春一去不再回来啊!”施济美却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是任凭泪水轻轻滑落。

纵然是相爱的人已经远去,但是,落红只依东流水,施济美的芳心已经追随俞允明而去,她用自己的青春和一生来守护他,守护他们的爱情。父亲见劝不动她,只能长叹一声。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俞允明遇难后,施济美总是清一色的简单服装,宽大的眼镜,齐耳短发,几乎掩盖起了一个女子的美丽。施济美执拗地守护着一个永远离去的人,寂寥独行。

自君离去后,日日总思君。施济美把她对俞允明的思念都写成了文字,她白天教书,晚上写作,虽然写作是孤独的,却是她最好的安慰,也是她痛苦的最好倾诉,她用自己的生命写小说。1947年,上海大众出版社出版了施济美的小说集《凤仪园》;1948年,上海大地出版社出版了施济美的小说集《鬼月》。施济美的长篇小说《莫愁巷》更代表了她创作生涯的高峰。施济美用文字写着爱情在她生命中的刹那芳华,写着她用一生来坚守的一个爱的承诺。

施济美是一缕春风,来一次人间,就为等一个他。后来,施济美用一条细绳,结束了她孤独的人生。死亡,于她,也许是诗意的回归,是她与他的重聚的欢场。她守着她和俞允明当初私订的终身,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她是一个点缀过爱情和文学星空的、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一个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动的女子。

(郭旺启摘自《通辽日报》)(责编悬塔塔)

猜你喜欢

昭明美和美的
CONTENTS
昭明寺随想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登昭明楼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美和温暖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