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况研究

2016-11-10潘婧璇

大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健康

潘婧璇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况研究

潘婧璇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成因,探讨改进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对于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问题;对策

当前,在中国各高校开展的诸多学生工作中,大学生面临的很大一部分是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的特殊发展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成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却并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自我调节和自控能力不强,非常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类矛盾、困难、挫折和烦恼。在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往往容易造成压抑和紧张等情绪,心态产生失衡现象,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逐年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疾病已然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重要因素。经调查显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并表示对于自我压力的处理和排解缺乏足够的信心。另外根据来自各高校的有关资料显示,部分高校里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的学生数约占高校总休、退学人数的30%左右,而很多出现这类状况的大学生则是因为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却不自知,或是就算知道了却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最终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1]。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警觉。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访谈法

对XX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首先了解参与访谈的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和看法以及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态度,然后了解学生平时获取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让他们对大学生应如何提升心理健康状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在对访谈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后,根据访谈的结果,对问卷调查的设计进行整体把握,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问卷调查法

笔者随机抽取XX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涵盖理工类、文史类专业的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保证调查对象的全面性。该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以下,笔者将从中选取几大类问题来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大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与对心理问题产生的态度

笔者首先就大学生对于自己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与对心理问题产生的态度提出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在自己心理健康思想意识方面的重视情况。

图1 全体被试对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

图2 被试如何看待心理问题

首先这两个问题都是基础的试探性问题,诣在初步了解XX大学学生对于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的情况,为下面引出有关心理健康咨询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经过统计,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自己心理健康问题“偶尔关注”的占很大部分,说明现在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还不够强烈,对其重要性认识显然不足。而在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看法时,从柱状图我们很明显直观地看出,大部分人都认为“心理问题很正常,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说明他们对于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有着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没有产生心理偏见。但有少部分男生对心理问题“完全不了解”,说明他们对此问题的关注意识比较薄弱,还需要加强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2.2大学生所认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与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这两个问题诣在调查同学们对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相应表现的理解,通过图3的柱状图很明显对比看出,男生认为心理健康有关“智力、意志、行为、人际、个性、情绪”方面的选择相对分布比较平均,而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关注“人际关系适应”则很大程度上高于男生。这组数据的差异应该与女生平日更善于与人交往、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关系。而关于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由图4的统计数据,笔者发现女生在关注“情绪低落,感觉苦闷”、“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与“周期性的情绪起伏”方面相对男生要更多。这体现了女生在关注自己情绪方面可能会比男生更加的细腻和敏感。而综合男女生的总体数据来看,大部分人认为“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是最能体现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说明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积极求索的年纪,对于提升对事物兴趣方面有一定的心理重视。

图3 被试认为心理健康的表现

图4 被试认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3学生对于压力与烦恼的缓解方式

图5 被试对于压力与烦恼的缓解方式

这道题旨在考察学生在面对心理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会选择的解决途径,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找人倾诉”或“运动、唱歌等方式发泄”,都算是比较合理的宣泄方式。而理工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更多偏向运动类方式,文科学生相较理工科学生更多喜欢“找人倾诉”。造成这种结果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所处环境、思维习惯、处事方式的不同。不过笔者这份调查主要是想突出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情况,但在笔者调查的所有学生当中,几乎没有人选择“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辅导”。可见现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似乎是处在的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宣传力度之小,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之少,这诸多问题都是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2.4高校学生选择去心理咨询或选择不去心理咨询的原因

注:A.觉得咨询师比较权威;B.因为好奇;C.自己无法找到有效的排解方式;D.咨询师能更好更快解决我遇到的心理问题;E.其他原因______

图7 被试选择不去心理咨询的原因

笔者设计了跳转型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会选择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选择了“经常”或是“偶尔”会去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辅导的同学,会跳转来答选择的原因,反之则跳转答不选择的原因。对于选择心理咨询机构的原因,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无法找到有效的排解方式”,也体现了他们一些人发现自己心里压抑问题之后的无所适从。而关于不会去的原因,男生女生们大部分都选择了“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没必要去”,说明可能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小事,不需要小题大做。而也有一小部分同学选择了“精神上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我不需要”、“怕别人会知道我去心理咨询而看不起我”、“没有了解过心理咨询有关动态,没想过”,体现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诸多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

2.5大学生认为他们需要的心理辅导项目

图8 被试需要的心理辅导项目

这道多选题旨在考察大学生对于学校进行心理辅导项目方面的建议。数据统计表明几个选项的分布比较平均,看来大家都需要各个领域与类型的不同的辅导。而女生对比男生而言更多的希望得到有关“介绍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的辅导,这与女生更善于社会交际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女生性格更加细腻与谨慎,希望得到更多好的建议来帮助自己。

2.6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心理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如今,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不规范、机制的不完善、体系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道多选题诣在调查同学们对学校应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建议。而对比男生和女生来说,男生相较则更多偏向“网络心理咨询”,这与男生平日比较喜欢接触电脑和网络有很大关系。而综合数据而言,“希望老师深入同学中多与同学沟通”占的比例最大,也体现了学生渴望教师的关注和理解的心理诉求。

图9 被试认为学校在心理教育工作方面应加强的地方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况的基本现状

大学心理咨询工作近年来发展得很快,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综合调查数据与收集的各类资料,笔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3.1人们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

与诸多国度不同的是,因为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咨询业存在着许多的曲解和成见。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谈话交流的形式来进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常常有人以为心理咨询工作其实就是能说会道者与人说话谈天罢了,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从专业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工作与一般的闲聊差异巨大,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谈话内容的组织和使用都是以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为严格依据的,它是一种人性化、内涵化的倾吐与凝听的严谨过程,并以保密为首要原则,每一句话、每一步骤都有其相对应的科学依据,力求使来访者深切感受到信赖、平等和认同感。其次,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科学地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将本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归类于心情欠佳,或一时冲动等等,他们不愿意承认与正视自己的这些心理问题和表现,觉得这是羞于启齿的事情,以为只有强烈的精神病外在表现才算是心理疾病,导致许多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却浑然不知,或知道自己有了心理问题后,宁愿独自忍受煎熬,也不愿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很多人认为一旦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若是被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发现,则很可能被认为有精神疾病而受到排挤和歧视。有的学生虽然内心很渴望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却也不愿意面对面地去咨询,而是借助于电话或网络这种虚拟的方式,以便隐藏自己,给自己加上一层“保护伞”,但是这样的方式相较面对面咨询而言,却难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3.2地区、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在各地区与各高校之间发展得极不平衡,发达地区对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比较重视,建设比较完善,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部分高校对其重要性却认识不足,还没有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一些高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却大多属于形式主义,搞一个房间、竖一块牌子就完事儿,常年大门紧闭,学生真正有需要时却很难找到心理咨询教师的踪影,一切都只为了应付上头的检查和评估。有的高校则干脆将心理咨询室挂靠在诸如学生处、团委等机构,更有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此外,在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都是以兼职居多,专职人员很少,很多都是从学工部或各个院系抽调出来的临时教师,其中大部分只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无法满足庞大数量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所以,尽快形成一支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的紧迫性已经不言而喻。

3.3在实际操作中,心理专业教师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对新时期下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科学完备的认识和研究。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许多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都要求有严格的从业条件,除了必须拿到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学科硕士以上学位,而且还需要有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人员却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支严肃且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教师们关于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尚且不足,缺乏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临床实践经验,咨询效果常常不能令学生们感到满意。尚有许多非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人员,大多是通过在家自学,或仅仅接受社会上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速成班培训,时间短则一个月,最长的也只有一两个学期,就可以去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最后发下心理咨询师证书便万事大吉,不需要任何实践经验与额外的考核。与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相对比而言,这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着实令人担忧。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师资水平亟待增强。

3.4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重此轻彼的现象

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直都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因而今世许多普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思想政治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普及教育,轻个别咨询;重讲授理论知识,轻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开展大型讲座等方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但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的较少;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较多,而组织大学生课后外出参与熏陶情操、熬炼意志的文体活动较少;注重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的较多,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较少。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才是纠正心理问题[2]。此外,相关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不足,知识结构的逻辑理论过于繁杂,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不佳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年龄特征、生理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性都使得他们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者则会产生心理疾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那么现代高校应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呢?

4.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基础知识的宣传

笔者在上面已经提到,现代高校里有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缺乏科学与切确的认识。有的同学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常用“脾性欠佳”、“冲动”来解释这一切。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只有“精神病人”才会跑去做心理咨询,一旦进了咨询室,被别人知道后就很有可能会受到歧视和排挤,因此宁愿独自忍受心理上的煎熬,也不肯走进咨询室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这些认知上的巨大误区和偏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开展。所以,大学一定要从大一新生就开始抓起,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与资源,例如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展板、校园刊物、校园网知识普及、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咨询室开放参观日等,在同学当中进行大力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咨询的必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心理健康咨询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莫测。了解得越多,学生心理上的接受程度才会逐渐提高,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广大同学的配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4.2建立和完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

现阶段,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联合、专业互补、流动性小、素质较高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完善心理咨询教师的选拔机制、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人员本身的人员配置却极其有限,这就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很难满足广大学生的日常需求。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复杂细致的工作,要求咨询人员除了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来访者严守保密的原则,以热情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循循善诱地启发和引导他们慢慢解除心理问题,从而治疗来访者的心理疾病。另外,高校还可以制作专业的评分量表,在来访者咨询过后,让他们对心理教师进行不记名的客观的评分与评价,将此项评分作为咨询工作人员的每季度考核标准之一,督促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之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评价不断调整心理健康咨询的相关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采用多种方法,定期对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教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困惑,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心理健康咨询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不止是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教师应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3]。

4.3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很重要的外在条件[4]。学校要积极构建良好的校风,充分利用并加强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倡导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切实解决他们学习或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同时,学校还应该大力提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各类活动中充分发现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价值,发展个性的同时增进人际交往,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一个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4.4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高校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及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指导,并学会有效控制自我的情绪。在平日的宣传与交流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与他人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教育学生在遭遇挫折与困难时,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以及行为,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充分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的必不可少的磨砺。为了提高抗压能力,便要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断磨炼自己。只有教学生充分学会了自我调试,才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所在。

5 小结

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不仅是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必需的手段,更是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开发自身潜力的有效方式。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咨询,能够更快适应周遭环境,正视真实的自我,解决和完善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学会勇于承担责任,以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人生的种种未知挑战。

[1] 赵兰芳,王凤仪.关于我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471-474 .

[2] 梁恒,李发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成因分析[J].社科纵横,2008,23(1):142-144.

[3] 贾玉霞.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91-92.

[4] 崔斌.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问题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0-72.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drawn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sulting work, 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explore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at colleges. These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provides the healthy growth of environment for them, and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G444

A

1008-1151(2016)03-0106-05

2016-02-11

潘婧璇(1993-),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