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裂霉素C灌注相关嗜酸性膀胱炎1例报告

2016-11-10程玉峰毕文浩成小建张英晨丁吉阳蒋立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丝裂霉素膀胱炎电切

程玉峰, 毕文浩, 成小建, 张英晨, 丁吉阳, 蒋立城

(济南军区解放军第148医院泌尿外科,淄博 255300)



丝裂霉素C灌注相关嗜酸性膀胱炎1例报告

程玉峰, 毕文浩, 成小建, 张英晨, 丁吉阳, 蒋立城

(济南军区解放军第148医院泌尿外科,淄博255300)

嗜酸性膀胱炎;丝裂霉素C;病理组织检查

嗜酸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膀胱炎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膀胱壁,同时伴有膀胱壁的纤维化,伴或不伴有肌肉的坏死[1]。嗜酸性膀胱炎被报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嗜酸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近期我院收治1例丝裂霉素C灌注相关嗜酸性膀胱炎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46岁,2月前曾因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每周行丝裂霉素C 40 mg膀胱灌注治疗。患者于术后2月再次出现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不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腹痛。既往无明显过敏史。体检无特殊阳性体征。尿常规红细胞 80-100个/HP。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后壁不均匀性明显增厚,最厚处约2 cm,CT值约39 Hu,考虑膀胱占位(见图1)。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右输尿管口上方苔藓样增厚病变,范围约4 cm×3 cm,广基,高出膀胱壁0.5 cm。膀胱镜活检结果为嗜酸性膀胱炎。拟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等离子电切术。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右侧输尿管口上方弥漫苔癣样病变,范围约4 cm×3 cm ,电切后的组织切面质韧,灰白、灰黄相间。术后病理结果:嗜酸性膀胱炎。显微镜下见移行上皮溃疡性改变且间质水肿、充血,黏膜层被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这些区域同时出现出血和炎性坏死(见图2)。在病理切片中,我们没有看到恶性肿瘤细胞或寄生虫。术后患者停用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亦未再行其他任何治疗。随访6个月,肉眼血尿完全消失 ,尿常规正常,复查膀胱镜示黏膜正常。

2 讨论

嗜酸性膀胱炎是一种罕见的膀胱炎症性疾病,Brown[1]于1960年首先报告,以后国内外报道陆续增多。嗜酸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膀胱壁,同时伴有膀胱壁的纤维化,伴或不伴有肌肉的坏死[1]。因其与膀胱肿瘤等疾病鉴别困难, 愈来愈受到我们的关注。Teegavarapu等[2]报道嗜酸性膀胱炎发生与变态反应、 膀胱肿瘤、 膀胱损伤、寄生虫感染和一些化学治疗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国外有作者报道嗜酸性膀胱炎的发生与丝裂霉素C的局部治疗相关。Ulker等[3]曾于1996年报道过丝裂霉素C可诱发嗜酸性膀胱炎。还有作者报道膀胱肿瘤可以伴发嗜酸性膀胱炎。Clark等[4]于2002年报道证实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腔内灌注导致多发性肿瘤样病变,经尿道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嗜酸性膀胱炎。我们报道的此例患者为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 2个月时再次出现无痛血尿,经系统检查治疗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嗜酸性膀胱炎。

图1 嗜酸性膀胱炎的CT表现

箭头所指为黏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图2 嗜酸性膀胱炎的病理变化

嗜酸性膀胱炎发病时常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以及血尿和下腹部疼痛,炎症侵犯膀胱颈部和尿道时还可以表现为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肉眼血尿,未出现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文献曾报道嗜酸性膀胱炎患者体格检查常无特征性表现。辅助检查时部分患者可见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尿,发生率分别达35%和50%,尿常规检查常有血尿和蛋白尿[5]。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占位和上尿路积水,类似横纹肌肉瘤的改变,有些病例甚至出现盆腔淋巴结肿大。本例病人的CT扫描显示膀胱壁弥漫性增厚,最厚处达20 mm。局灶性病例膀胱镜检查表现为病变区肿块或溃疡形成,周围有黏膜水肿、增厚。弥漫性病例除膀胱壁水肿外,尚可发现广泛的黏膜小出血点,部分可见天鹅绒样的红色病变区。

嗜酸性膀胱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又不能确诊,膀胱镜检查亦无明显的特异性,但镜下取活检可以明确诊断。膀胱镜镜下活检是诊断嗜酸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嗜酸性膀胱炎组织病理学检查最主要的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而膀胱组织可有灶性坏死、纤维化[5]。

嗜酸性膀胱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其大多数为良性病变,治愈的标准主要为症状消失和无远期后遗症。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多数病例可获满意疗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应用激素、抗感染、放疗和膀胱内灌注硝酸银等药物均可使症状好转和消失,疗效满意。国外亦有应用环孢素治疗小儿嗜酸性膀胱炎获得根治的报道[6]。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变引起严重并发症,如顽固性血尿、输尿管梗阻致严重肾功能损害,或挛缩膀胱者,可以应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包括: 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膀胱部分切除等。本例经尿道电切肿物后,未行膀胱腔内药物灌注等任何治疗,随访至今效果良好,未出现血尿及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复查膀胱镜见黏膜正常。

[1]Brown EW.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bladder[J].J Urol,1960,83:665-668.

[2]Teegavarapu PS,Sahal A,Chandra A,etal. Eosinophilic cytitis and its management[J].Int J Clin Pract,2005,59:356-360.

[3]Ulker V,Apaydin E,Gursan A.etal.Eosinophilic cystitis induced by mitomycin-C[J].Int Urol Nephrol,1996,28:755-759.

[4]Clark T,Chang SS,Cookson MS.Eosinophilic cystitis presenting as a recurrent symptomatic bladder mass following intravesical mitomycin-C therapy[J].J Urol,2002,167:1795.

[5]陶然,张春宇,邓飞,等.嗜酸性膀胱炎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3):191-193.

[6]Pomeranz A,Elikaim A,Uziel Y,etal. Eosinophilic cystitis in 4-year-old boy:successful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iclosporin A[J].Pediatrics,200l,l08(6):E113.

程玉峰,男,1967-11生,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chengyf1121@aliyun.com

2016-06-03

R694.3

B

1007-6611(2016)10-0961-02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16.10.022

猜你喜欢

丝裂霉素膀胱炎电切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丝裂霉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与改良Madigan术治疗不同体积BPH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