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2016-11-10任卫国冉红亮王玉龙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后勤寿命框架

何 兴 任卫国 冉红亮 王玉龙

(武警后勤学院军交运输系,天津 300309)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何兴任卫国冉红亮王玉龙

(武警后勤学院军交运输系,天津300309)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既是后勤装备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标准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建设工作。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后勤装备相关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从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的概念内涵、作用、建设目标及原则入手,提出了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的三维和全寿命结构框架,并阐述了结构框架中各个板块的内容及所含的标准。

后勤装备,标准化,后勤装备标准体系

钱学森指出:“标准化系统工程的任务是建立标准体系”。为实现后勤装备标准化的目的,首先要建立一个结构优良、功能齐全的后勤装备标准化体系。概括来说,该体系包括标准体系编制说明、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表等3个部分。其中,标准体系框架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种标准分类方法,用来对标准进行粗线条的分类,通过标准体系框架可以把大量的已制定的无序的标准映射为有序子体系,划清各部分的界线并发现标准制定的空白领域,提出需要加强的方面。

1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标准体系是系统化的实用知识财富,是相应领域高级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既是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工作,又是标准化的地基建设工作。标准体系建设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关系复杂,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标准体系有清楚的概念。国家标准中,将标准体系定义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为了使标准体系的概念便于理解和应用,本文提出了标准体系的新版定义或称“通俗版定义”,即:一定范围内所需标准按相关性分类的集合,包括现行标准和需制定标准。具体来讲,标准体系就是由许多现行的、正在制定,以及和将要制定的标准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性、完整性、预见性,以及可行的、成文的概念体系,是对特定标准化对象按照一定目标进行标准化活动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内涵:(1)标准体系的范围是特定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标准,包括实物和虚物;(2)标准体系的实物是标准,虚物是标准制定的规划对象;(3)标准体系中的标准是按属性关系进行分类的。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科技、军事、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军用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导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各行业、各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的基本依据。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即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纵向上是指将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包括论证、立项、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报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验收准则、质量一致性保证、运输贮存等作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制定完整的标准化通用准则,指导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活动;横向上是指根据后勤保障任务,根据特定装备和技术的需要,通过顶层策划和设计,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将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是基于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提出来的。所谓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从长期效益出发,应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统筹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和退役等各环节,在确保规划合理、工程优质、生产安全、运行可靠的前提下,以全寿命周期的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这一概念表明,要从原来较多强调研制阶段的标准化,逐步向全寿命周期标准化体系进行拓展,把标准化工作重心转移到建立健全覆盖装备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标准体系上来,尤其是要针对装备论证、试验验证、使用管理、维修报废等方面存在的标准化问题,重点抓好标准研究、制定、更新、维护工作。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如图1所示。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从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出发,做好后勤装备标准化体系框架结构的顶层设计工作,制定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并在该框架指导下制定标准,逐步完善,最终形成系统的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

2 构建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的作用、目标及原则

2.1构建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的作用

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对现有武警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内各项工作项目进行梳理,形成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以该体系框架为指导,搜集整理适用的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并补充编制相应的后勤装备标准,最终建立科学、适用的后勤装备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后勤装备标准体系,进一步理顺标准关系,确保标准协调统一,尽可能使后勤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活动有标准可循,达到全程管理与控制的效果。同时,通过构建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找出当前武警后勤装备标准的空白与不足,填补标准制修订计划的空缺,进而研究形成科学全面、系统配套的体系框架,促使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方向进一步明确。

图1 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

2.2构建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的目标

由于后勤装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是前后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除将各类军事装备共同的属性和要求抽出来制定通用基础标准外,其它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验收准则、质量一致性保证、包装运输贮存等都作为一个前后联系的整体,制定一个完整的产品通用标准作为统一协调的依据和准则。这就要求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力求做到从承接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开始,全寿命各阶段的工作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作为依据。为实现这一目标,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应尽量做到全覆盖,同时重点考虑系统装备、设备设计、接口与总线、信息交换、仿真试验等方面的标准,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贯穿规划论证、设计开发、试验检验、维护保障、生产、退役等各个阶段和环节;从装备好用、管用、顶用的角度出发,应涵盖“六性”、电源、互换性、人机工程、电气安全等通用要求。在采用标准上,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电子行业标准,若没有相应的标准,则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后勤装备标准或规范。

2.3构建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应力求内容完整、层次合理,标准项目不交叉、不重复,达到标准体系整体最优。

(2)继承性原则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应充分吸纳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

(3)目标性原则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应在科研阶段标准研制的基础上,拓展到装备使用、维修、报废的各个阶段,实现后勤装备标准的全面覆盖。加强武警后勤装备“三化”标准研究制定,进而实现后勤装备“一机多用”和“一机多型”,对加快后勤装备发展、缩短研发周期、节约费用开支、降低风险等具有显著作用,可为后勤装备维修保障、技术革新提供方便。

(4)稳定性原则

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在结构框架上应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后勤装备技术发展及需求变化,要及时更新调整体系内的部分标准项目,使体系发展与技术发展同步。

3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的理论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将不同层次的知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集成起来,需要正确的方法论。

3.1三维结构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

1969年,美国工程师霍尔在《系统工程方法论》一书里,提出了著名的三维结构方法体系,对后勤装备标准体系的整个系统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说明。霍尔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全寿命周期维度的7个工作阶段和装备系统分类维度的8类装备系统,并同时考虑完成这些阶段标准化工作所需的各种标准层次。三维结构由全寿命周期维、后勤装备系统和标准层次维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三维结构的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

一般的体系框架采用较为简洁的二维结构,但其仅能表达出标准二维要素的联系,而标准具有对象、内容和级别3个要素,当标准要素错综交汇时,二维结构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每个标准在框架中的定位,且相互之间易发生干扰,因此,整个框架中标准的容量就比较小。该体系框架结合标准化三维空间的概念(标准化三维空间将标准等级的提高、领域的扩大和内容的不断充实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延伸了结构的空间,扩展了标准的存贮容量,为标准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结构上体现了框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2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

《军用标准体系表》包含基础产品标准、专业工程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武器装备标准等类别的标准。武警后勤装备标准应参考《军用标准体系表》的框架,并结合武警后勤装备的全寿命过程来编制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在体系结构及明细表中尽可能涵盖后勤装备的所有要素。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多个层次。

其中,第一层根据装备全寿命划分,主要包括通用基础标准,装备规划论证标准,装备开发和设计标准,装备仿真、测试、试验和联试标准,装备验收、交付标准,装备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装备培训、维护和保障标准,装备生产标准及装备改造、退役和报废标准等9类;下一层是对上一层的进一步细化。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结构图

4 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结构图版块内容分析

4.1通用基础标准

通用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标准化要求标准,术语、符号,装备命名标准,项目管理标准,电源标准,电磁兼容性标准,“六性”专业标准,人机工程标准,电气安全标准,以及产品条码标准。其中,产品条码标准主要是企业产品二、三维码标识、设计和使用等方面的标准。

(1)标准化要求标准

包括标准化管理、文件编制、设计定型(鉴定)、“三化”设计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装备全寿命过程中所产生文件的分类,阶段评审、标识、编制、上报总体要求等标准,以及设备系列型谱、通用设备结构和接口,互换性设计要求等标准。

(2)术语、符号、装备命名标准

包括与后勤装备所有设计要素有关的术语、符号、量和单位标准,以及后勤保障配套装备的型号命名标准。

(3)项目管理标准

包括装备研制生产阶段与项目组织、计划、合同、经费、风险、采购、质量管理等项目管理活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

(4)电源标准

包括电源供电特性、测试要求,以及电源设备的选用与安装要求等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设计要求、供电特性要求、测试要求等标准。

(5)电磁兼容性标准

包括电磁兼容性、电磁辐射检测等电磁效应标准和复杂电磁环境检测等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通用要求、测量方法、限值要求等标准。

(6)“六性”专业标准

包括与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相关的管理与要求、设计与分析、试验与评价、使用与保障等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通用要求、设计要求、设计指南、评估和试验方法等标准。

(7)人机工程标准

包括人机环境工程实施标准、人机交互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所有装备诱发环境对人的影响限值,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等标准。

(8)电器安全标准

包括与人体安全有关的军用设备电击、漏电、着火、过热、辐射等电气安全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通用要求、设计手册、设计指南等标准。

(9)产品条码标准

包括产品条码标识方法、标识信息内容、条码实现等标准。

4.2装备规划论、证标准

(1)装备规划标准:

包括装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科研预研生产规划计划,以及建设规划论证所需的技术和管理类标准。

(2)装备论证标准:

包括项目的立项论证、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系统功能的要求与论证,以及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分配、论证与设计等标准。

4.3装备开发和设计标准

装备开发和设计标准主要是指与装备设计、研制、试验、接口控制、制造等有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根据装备类型,以及装备设计过程中所需开展的具体工作,将装备开发和设计标准进一步划分为任务装备标准、终端设备标准、模拟训练装备标准、装备信息化标准、软件设计标准、接口与总线标准,以及设计、制造标准等7类。

(1)任务装备标准

根据装备功能及大小,分为系统装备标准、设备标准和元器件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系统装备、设备、元器件的通用规范、设计方法和—些通用要求标准。

(2)终端设备标准

包括装备专用的电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检测设备、网路终端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规范、通用要求、试验方法、测试方法、接口要求等标准。

(3)模拟训练装备标准

包括系统联试和操作技能训练、训练模拟器等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规范和通用要求标准。

(4)装备信息化标准

包括实现各系统纵向贯通、横向互连的标准。下一层分为信息处理标准、信息传输标准、信息共享标准、信息交换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信息作战标准。其中,信息处理标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存储等方面的标准;信息传输标准主要包括为保证信息系统之间互连互通互操作所需的传输格式和组网协议等方面的标准;信息共享标准主要包括保证系统互连互通互操作的标准;信息交换标准主要包括各装备相互之间交换信息所涉及的交换协议和交换格式等方面的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机制、方法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信息作战标准主要包括信息作战相关的技术要求、装备使用等方面的标准。

(5)软件设计标准

包括军用软件支持环境标准、文档标准、产品评价标准、软件测试标准、软件配置管理标准等。

(6)接口与总线标准

包括通用装备内外部硬件电气接口要求、系统总线设计要求和指令协议等方面的标准,在类型上主要为规范、协议、通用要求、测试方法等标准。

(7)设计、制造标准

包括在装备设计过程中,开展结构设计、电气设计,以及工艺制造时必须执行的一些通用标准。

4.4装备仿真、测试、试验和联试标准

根据后勤装备测试和试验的内容及程序,装备仿真、测试、试验和联试标准的下一层分为装备设计、验证标准,装备仿真、测试标准,装备试验、检验标准。

其中,装备试验、检验标准可进一步划分为厂前检验、试验、联试标准,以及设计定型(鉴定)试验标准。

4.5装备验收、交付标准

装备验收、交付标准主要包括后勤装备正式移交用户前的检验验收程序要求和交付程序等方面的标准。

4.6装备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

装备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上要放置后勤装备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在类型上以技术要求为主,同时包括少量试验规程、试验方法等标准。

4.7装备培训、维护和保障标准

装备培训、维护和保障标准主要放置装备维护保养、接装和培训、封存启封,故障判断等方面的标准。

4.8装备生产标准

装备生产标准主要放置后勤装备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试验和验收等有关的标准。

4.9装备改造、退役和报废标准

装备改造、退役和报废标准主要放置后勤装备的延寿评估、试验及技术要求标准,加改装标准,装备退役报废的技术要求、处置方法、分析评估等标准。

5 结束语

未来一段时期是武警后勤装备标准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武警后勤装备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先进的装备大力发展、军事训练转变深入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快发展,对后勤装备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武警后勤装备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武警后勤装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后勤装备标准化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及后勤装备专业技术发展的基础。开展武警后勤装备标准体系的建设,梳理研究形成科学全面、系统配套的体系框架,并重新评价和清理现有标准并提出标准的制修订项目,尽可能使后勤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活动有标准可循,达到全程管理与控制的效果。促使后勤装备标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方向进一步明确。

1何敏仙.浅谈军工企业装备标准体系的建设[J].军用标准化,2015,(2)∶ 22~23

2冉红亮.武警后勤装备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5)∶ 33~65

3张伟,郭建科,杨庆.后勤装备标准化建设初探[J].探讨与研究,2009,(12)∶ 63~64

4黄斌.武器装备军用标准化体系建设探讨[J].标准科学,2011,(6)∶ 33~35

5李大南.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与标准化[J].航天标准化,2008,(2)∶ 26~29

1009-8119(2016)10(1)-0059-04

猜你喜欢

后勤寿命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