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的现代修复

2016-11-1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王清华

今日民族 2016年9期
关键词:哀牢山红河哈尼族

□ 文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 王清华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的现代修复

□ 文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 王清华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顿时“哈尼梯田”成为一块热土,各样人等纷至沓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对于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问题,呼声最为强烈。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农业和景观的破坏,当地政府以及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虽有恢复,但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彻底遏制住。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发展,太注重现代理论,太注重现代保护手段而忽视或轻视了“传统”。

传统是联结今天和明天的动力源。今天,我们应当努力“发现传统”,充分尊重传统知识,尊重梯田农业及梯田美景创造者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智慧。以传统的力量,参与恢复和激活自然生态和梯田农业生态的生命力量,恢复梯田景观雄伟壮观的美。

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的危机

哈尼梯田由高山森林、半山村寨和下半山梯田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生存空间格局,这种生存空间不仅宜于人的生活,更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组合而成的大山之美。这种三位一体的大地之美是整体的,是与农业生态系统互为表里,以民族文化为其内涵的。因此,它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破坏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使这种大美失去它厚重的内涵和迷人的色彩。对于这三位一体的破坏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

1. 森林的破坏

20世纪50年代,盲目的生产运动以及激进的经济改造,对哀牢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哀牢山哈尼族的心目中,森林不仅是自然的,更是神圣的。生产运动使森林的自然性遭到破坏,更使森林的神圣性丧失,这就破除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大大降低了人的信仰力。哀牢山的森林破坏,造成哀牢山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紊乱,气候变迁和水资源锐减。

2. 梯田的破坏

森林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紊乱的直接受害者就是梯田,水土流失、水资源的减少和梯田水体的污染,对梯田来说是致命的。最近30年,梯田面积也在缩小。值得人们更加重视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因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侵占了传统红米种植区,使梯田多样化稻谷品种濒临灭绝;与杂交稻配套使用的化肥、农药、杀虫剂更使水资源遭到污染,水生生物灭绝,传统的梯田养鱼无法进行。

3. 村寨的破坏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哈尼族中的一些人开始外出打工、承包工程、经商贸易,并开始致富。于是,在哈尼族的村寨中开始出现水泥钢筋贴瓷砖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在村寨中十分醒目。虽然这种现代建筑物在哈尼族传统村寨中十分突兀,与三位一体的梯田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极不协调,但由于现代材料的坚固性,式样的城市性,更重要的是它是致富和“先进”的象征,因而成为了哈尼族人家竞相效仿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改变了哈尼族关于住房建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蘑菇房”作为哈尼族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文化传袭的所在,如今,从外到内发生极大改变,其民族文化、美的形式和美的内涵正在消失。

如何恢复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美

对于梯田,哈尼族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维护和保护梯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生存空间和景观,他们有着丰富的、积淀了上千年的传统知识与经验。今天当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理念、现代理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的时候,应当努力地“发现传统”,运用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民族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力量对梯田进行保护。这是我们恢复、保护和发展梯田农业、梯田文化、梯田景观的理论基点。

1. 发现传统:完善森林保护机制

为了森林的恒久保持,哈尼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森林生态传统知识和一整套森林保护和管理方式,其主要之点在三个方面:

一是森林认识的社会化及其保护森林教育。在哈尼族文化中,森林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全然融入社会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并以传说、故事、史诗、谚语、歌谣等形式向社会传播。哈尼族的许多社会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认识的社会化。每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盖房建村、宗教祭祀时,哈尼族老人都要以演唱的方式进行森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森林知识的传承、森林教育和社会化就深入人心了。

二是森林的神圣化。哈尼族将森林神圣化,这与哈尼族的宗教信仰有关,更与森林对梯田的重要性密不可分。哈尼族将森林奉为神灵,对其进行常年的保护和祭拜。哈尼族梯田农业的发展更突出了森林的地位。为了村寨的安宁和梯田的发展,哈尼族对森林这个哀牢山自然生态的核心进行了生态意义的划分和保护。

三是制定村规民约进行管理。哈尼山寨每届村长都对森林的完好负有责任。在哀牢山中,所有的哈尼族村寨,乃至彝族、傣族、壮族村寨都有村规民约,其中最重要最醒目的规定都是关于森林保护的,其条目之繁,不可全举。这些习惯法,其法律效益有时可超过现代的成文法律。因为,它们不仅是强制的还是心灵的,伦理道德的,生存所必须的。习惯法长期以来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哀牢山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得以长期较完整地保存,实有赖于哈尼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及一系列包括文化参与的保护措施和传统。

2、发现传统:建立真正的绿色农业区

森林恢复、水资源恢复是梯田恢复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当“发现传统”,在此地恢复其传统农业科技及生产方式,建立无公害农业食品生产地。这不仅使其农品在现代社会价值倍增,使梯田景观真正恢复,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兴起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梯田农业及梯田美景的彻底恢复,必须采取壮士断臂的如下措施:

一是停种杂交稻,恢复传统农业种植。在哀牢山区,哈尼族培育使用的传统稻谷品种达数百种,仅元阳县就拥有本地品种180种。杂交稻的推广种植对哈尼梯田的稻谷品种多样性有极大的影响和破坏,造成生物链的断绝,破坏了生物基因多样化的就地保存和发展,使稻谷克制病虫害的功能减弱,使传统的科技和传统知识丧失。全面恢复传统的、多样化品种的水稻种植,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授牌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的“红河哈尼梯田”才真正名副其实。

二是停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恢复传统的施肥方式。哈尼梯田的用水来自高山森林,水沟相连,以田为渠,田水互通,常年不息。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不仅造成土壤的变质板结、水资源污染乃至粮食的污染,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梯田养鱼的进行和多样化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停止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使用传统的自然施肥和冲肥,就能消除污染,恢复梯田的土壤活力和水质有机质,梯田湿地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梯田养鱼也将得到恢复。

3. 发现传统:恢复民族文化符号

哈尼族民族建筑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变化所造成,是不可阻挡的。这种变化的方向是没有传统建筑文化延续,没有规划和整体布局,没有审美支撑。必然损坏哀牢山区三位一体生存空间的梯田景观美。为了恢复和保护民族建筑文化,从整体上符合三位一体的生存空间和景观格局,必须从总体和具体方面对哈尼族村落建筑进行恢复性规划和改造,拟从三个方面进行:保持村寨整体布局、恢复民居建筑外观、内部装修体现民族特色。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具有夺人心魄的美。对她任何一部分的破坏,都将失去整体,所以,对她的恢复和保护也应该全方位进行。在大量运用现代理念、现代理论、现代手段对红河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时候,我们应该“发现传统”,利用传统知识和传统保护方式服务于今天。在保护森林方面,必须特别重视哈尼族上千年的保护森林的经验及传统知识,并结合现代的森林保护发展理念和策略;在梯田保护方面,则必须全面恢复传统农业和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民居建筑保护方面,必须恢复传统“蘑菇房”独特造型外观,及以民族居住文化元素改进房屋内部设施,以达现代生活的要求。实际上,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的现代恢复,就是全面恢复和发展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建立真正的绿色农业产地,就是保护和发展这个世所罕见、人间奇迹般的世界文化遗产。“发现传统”、利用传统、发展传统。这是我们扎根心底的发展理念。

(本文原载《思想战线》2016年2期,本刊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哀牢山红河哈尼族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学校您好
听哀牢山(外一首)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in L1 and Writing in L2
穿行于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
发现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