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运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刍议

2016-11-09汪艳英

地理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灵活运用

汪艳英

摘要:本文结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运用,总结使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体会:取长补短,借鉴优势;紧扣课标,把握考纲;联系社会,补充热点;整合教材,提升学习,为灵活运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出谋划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灵活运用;中图版

一、取长补短,借鉴优势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版本新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集各版本之所长,对知识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重组,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这是使用新教材的主要做法。例如,必修地理3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教版教材采用较小篇幅简单介绍“3S”技术的应用领域。在“全球定位系统”中,只介绍其在野外调查、导航服务中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近年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学生一般对其很感兴趣,但又比较陌生,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可将人教版教材与中图版教材进行互补重组,分析、比较、吸收各版本教材的优点,融会贯通,将其整合到相应教学内容中。因为中图版教材用较多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领域的应用,还有学生较感兴趣的GPS接收机及其信号解读。将教学内容重组后,可加深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在应用领域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激发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现行高中地理4个版本的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既有共性特点,又各有特色。人教版节后“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达到学以致用、激活课堂的作用。中图版节首“探究”,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拓展地理思维,提高探究能力,“学习指南”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的着力点,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要,互补借鉴,穿插使用。

二、紧扣课标,把握考纲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表现在课文的章节和标题上,即章节名称和小标题明确点出课标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发挥出教材这个优势,有利于落实三维目标。例如,与人口有关的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与之对应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量”,高度概括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第一章的正文内容对应课标要求分成三节,每节的小标题也紧扣课程标准。以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为例,正文小标题依次是: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这种编写模式与课程标准高度吻合,方便使用者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从而较好地达成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要求,完成学习目标。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应使每一级新生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这一优点,方便他们在学习前明确该节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较好落实知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大小标题紧扣课程标准的优点还表现在有利于学生成功解题。做习题时把握住中心词非常关键。中心词往往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如城市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工业因素等。这些中心词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非常明确,往往直接出现在标题里,并用大号字体,玫红、鲜绿等亮丽的色彩标识,非常醒目。这种呈现中心词的方式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于学生快速把握知识要点,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解题。

三、联系社会,补充热点

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源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源头活水也在不断变化,它的丰富多彩是有限的教材所无法囊括的,教材修订的速度也无法跟上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使用教材时,要结合实际补充富有时代气息的地理知识。教师应关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学中图版必修地理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时,可补充介绍近年来治黄的亮点——小浪底水利工程。在讲解“热力环流”时,可举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如为何电扇安装在高处?地热安装在地下?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地理知识来源于平时的日常生活,多关注地理知识方面的运用,便于理解难点。

四、整合教材,提升学习

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同一课标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知识结构不同,仔细分析、解读各版本教材对同一课标内容的编写意图,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标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教材。因此,建议教师从多种角度解读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从宏观上解读每一本教材,领会主编意图;从微观上解读不同编者对每一个课标内容的处理(包括知识结构的设计、探究活动的设计、教材内容的设计)。例如,针对课标中“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这一知识点,人教版教材在“地球上的大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提到台风、寒潮两种自然灾害,结合前面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这两种自然灾害的成因。中图版教材则按照课标中的顺序,将这一知识点内容放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章中,用一整节内容介绍“寒潮”这一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既符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章的主题,又能更系统地讲解清楚寒潮这一灾害,方便学生以此为蓝本分析其它自然灾害,举一反三。

为丰富教材的知识架构,实现与课文内容的有效互补,中图版教材在设计课文内容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例如,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章中,章首设计“课题——我们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以此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贯穿始终。配合章首“课题”,在章下面的相关节后设置一个栏目“检查进度”。如在“寒潮”这一节中,学生需“选择一个合适的日期,调查自己一天中所使用的自然资源都有哪些”。

节前设计“探索活动”,通过资料引入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探究活动下面,在课文开始的同时,安排一个“学习指南”,以问题形式出现,主要是针对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在课文系列辅栏中设计有活动(探索、读图、思考、试验、计算、讨论、观察)、阅读、链接等思考性栏目,着意从开放式的问题情景入手,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师引导下适应探究式的学习。“案例研究”既是课文系列内容,也是探究系列的一部分。如“寒潮”的功与过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课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延伸与课文主体部分相关联的知识。每节后面有3~5道复习题,意在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基础知识的检测,同时加强地理思维训练,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只有仔细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知识结构,或整合知识,设计出更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经历并体验地理学的研究过程,感受并领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依据课标定位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标与教材、教材与生活、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集各版本之所长,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让地理教材起到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希.把握课标导向 用好用活教材[J].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2):40-41.

猜你喜欢

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向量法,快速求解空间距离问题
灵活运用导数知识,快速解答函数问题
灵活运用构造法,让解题更加高效
ex≥x+1与lnx≤x-1的应用
正用·逆用·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水獭和白兔
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掌握通性通法 灵活运用思想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