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素材来源例析

2016-11-09王宇刘利科

地理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斯塔德原图莫干山

王宇 刘利科

为了保证高考试题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和时效性,命题者往往从当下的新闻媒体报道、大学教材、学术论文中选取高考试题的素材。因此,探寻高考试题的素材来源,分析命题者对素材的处理方法和思路,对于地理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原创试题命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6年使用全国卷省区增多,就地理学科而言,有25个省区使用全国卷,2016年与2015年相比新课标全国卷增加了Ⅲ卷。本文选取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对三套高考地理试卷命题素材的来源进行分析。表1所示为对三套地理试题的素材来源探究之后得到的结果。

从表1可知,试题素材主要来自于学术期刊,其中有两篇是同一期的同一个期刊《世界地理研究》,另外有一篇来自网络媒体,一篇来自报纸。在素材时间上最早的是2012年3月15日,最晚的是2015年5月22日,时间与高考间隔在4年之内。

二、试题素材的来源

1.取自新闻媒体报道

试题呈现 例1:(全国卷Ⅰ,第42题)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图略)。

素材链接 中国新闻网2015年5月22日刊文《“逆城市化”催热浙江民宿经济热潮之后如何发展》。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在中国意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生态酒店模式。据王煜圭介绍,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人大都来自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吃喝喝,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

据了解,德清莫干山区域内2009年只有一两家民宿,2010年有4家,2009年的产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今年年初,环莫干山区域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1.7个亿。

分析解读 从试题和新闻素材的对比可以发现,试题重新组织和采用了新闻中对“民宿”的解释、民宿经营者对游客的描述、莫干山现今民宿发展和收入的现状。

试题呈现 例2:(全国卷Ⅱ,第42题)篁岭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素材链接 江西日报2013年12月27日散文《晒楼上的秋天》。

立秋一到,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了。篁岭之上,一家家晒楼齐刷刷地开始晒秋。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豆角、茄子、玉米、稻谷、黄豆、芝麻、番薯、油菜籽……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明艳、浓烈的,当属晒辣椒晒稻谷的日子。或许,篁岭人家没有多少人知道,山外流传的一幅幅摄影和美术作品,跟他们的生活杰作有关。不可思议的是,篁岭人家在晒楼上呈现的秋景,确实让无数人感到了视角上的震撼。晒楼上那一盘盘的辣椒,色彩是那么的明艳,而晒楼上的一根根杉木,是否是民居里伸出的一个个粗壮的惊叹号?

分析解读 试题首先介绍篁岭的位置,并补充了篁岭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地形图,后面材料则是改写作家洪忠佩发表在《江西日报》上的一篇散文《晒楼上的秋天》。

2.取自学术论文文字内容

试题呈现 例1:(全国卷Ⅰ,第4~6题)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它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素材链接 《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第24卷第1期《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启示》。

分析解读 20世纪50年代,荷兰开展了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历经多次修改,使城乡空间发展结构得到优化,人口和产业得到集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保护了生态,提高了该地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知名的大都市区,对我国的国土规划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城乡分布呈现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特征。兰斯塔德都市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多中心结构,城市共享一个乡村型的郊区,4个主要城市和其它8个城镇分布在该区周围。4个大城市的通勤距离较短,位于这4个城市间的8个中等规模城市相邻距离大约25千米。该城市圈中间有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色核心,70%用于养殖、谷物和花卉种植、民俗旅游产业,30%用于居住,形成了一些小城镇和村庄。有调查资料表明,从1995年至今,兰斯塔德地区居民上下班的出行距离和时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该地区的城镇扩张程度小,基本维持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城市结构。

该题为无图阅读材料题,通过对原文的两段内容进行精简,改写成一段按时间(20世纪50年代)—事件主体(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事件过程(多次空间规划)—结果(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影响(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的表述步骤,这样改写后更符合试题的出题要求,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

试题呈现 例2:(全国卷Ⅱ,第36题)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惟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素材链接 《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第24卷第1期《法国罗纳河及其流域整治》。罗纳河历史上曾经是欧洲的一条典型的“野性”河流,洪水汹涌,桀骜不驯。

分析解读 试题对河流名称采用“罗讷河”的译法,而论文中使用“罗纳河”的译法,试题文字材料引用并改写了论文摘要中的第一句,其它文字材料则是对整篇论文的概括,并补充罗讷河流域的地形图。值得注意的是该题的第二问“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这是参考论文第二部分内容“罗纳河流域的系统性整治(1937—1986年)”,依据该内容进行出题。

3.取自学术论文图表内容

试题呈现 例1:(全国卷Ⅰ,第7~9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素材链接 该题素材来源于《地质学报》2012年第86卷第3期《渤海湾西岸的几道贝壳堤》一文中的图1“渤海湾西岸几道贝壳堤的分布”(图略)。

分析解读 原图中选取的空间范围从38°N~39°40′N,113°35′E~118°E,研究对象不仅有贝壳堤的分布特征,还有牡蛎礁的分布特征,贝壳堤的分布划分为第Ⅰ~第Ⅵ道贝壳堤。原图的内容复杂,地理事物多,空间范围大,贝壳堤的划分道数多。高考题改过图在地理事物上地图为空白,只保留东侧的渤海以便学生确定地理位置,在范围上进一步缩小,给出一条纬线39°00′N和117°00′,117°30′两条经线,在具体事物的处理上去掉牡蛎礁的分布特征,只选择Ⅳ、Ⅴ、Ⅵ三道贝壳堤。另外在原图中没有出现各道的年份,但在文中有文字叙述,改过的图将文字信息转化标示在图中。通过对原图这样的绘制,既符合原图的科学数据和信息,图上显现更简洁,又可减轻学生读图压力,符合试题要求。

试题呈现 例2:(全国卷Ⅱ,第37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2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素材链接 该题来源于《动物学杂志》2012年第47卷第5期《30年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变化研究》一文。

分析解读 题目选用了文中“大熊猫栖息地变化对照图”(图3)。与原图相比,试题中图的范围缩小,只选择试题需要的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这一部分,去掉县界的底图和秦岭梁,增加对108国道修建时间的说明,将文中的文字内容秦岭隧道的通车情况标示图中。▲

猜你喜欢

斯塔德原图莫干山
莫干山
嘉宾邵青
完形:打乱的拼图
Mount Mogan and Some Foreigners
找一找
跨越平凡
巧拼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