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初探
——以黔中城市为例

2016-11-09王志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山体

张 远,王志泰

(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初探
——以黔中城市为例

张远,王志泰*

(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贵州省部分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特征和规划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总结,探讨了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从城市发展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是岩溶地区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成为可能的必要因素。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为山地城市的绿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喀斯特地貌;山体开发;绿色喀斯特景观;景观特色

喀斯特地貌山体即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山体,这种特殊的地质形态备受国内外地质方面和景观方面学者的关注[1-3]。李兴中[4]在研究贵州喀斯特景观类型时,划分出“绿色喀斯特景观”这一类型,主要指在喀斯特地貌上存在的原生森林与地貌景观所结合而形成的自然风光。贵州省内大多城镇基本上是在这种喀斯特山体上或山体间扩展而形成的。随着城市的拓展,不少山体由于开发难度大而得以保留,因此形成了城围山,山环城的地方特色(如图1)。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这种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为山区城市特色城镇化建设指明了走绿色发展的新路。于是城市内和城市周边的山体成为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山体绿地资源,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图1 贵阳市南明区局部卫星图(2014年)Fig.1 Local satellite map of Nanming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in 2014

针对多山合围、建设用地较少、城市人口密度大、中心城区绿地少且分配不均的现状,近年来,贵州的山区城市开始重新审视镶嵌于城市中的山体绿地资源,对有条件的山体进行公园化建设和利用已成为山区城市绿化建设的有益补充。然而目前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主要针对山区石漠化治理和大型喀斯特景区的旅游评价及开发,对“绿色喀斯特景观”的研究并不多,喀斯特山体自身的观赏性、生态性等多方面特殊性未得到应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当前的探索性建设阶段,开展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能够切实指导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山区城市山体绿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的依据和支撑,帮助政府科学合理地进行公园化建设和利用,并得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 溶山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特征

岩溶山区山体城市山体资源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能够调节城市区域气候、净化空气,并且能够通过开发利用成为居民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场所,它所包含的人文资源和历史信息也能通过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进行传承。

1.1山体形态特征

山体形态是指山体的形状和态势,贵州省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内的山体多以孤峰或丛峰形式出现,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城市周边的山体形态多样,孤峰山体、丛峰山体和山脉并存,往往成环绕城市形式,连绵数十公里,构成了城市天然的环城林带。

1.2山体景观特征

山体景观特征分为两种,一种是山体本身具有的景观特征,即整体的山体形态特征。不同的高差,岩石裸露程度和植被覆盖率都能表现出山体不同的地带性特征。如贵州省贞丰县双乳峰便以其形态特征而闻名。另一种是山体细部的景观特征,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复杂地形,山体表面的岩石具有一定的瘦透漏皱的观赏价值,不少山体的岩石之间还能有一线天之类的组合效果。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复杂,一些山体还内含洞穴,不少洞穴内还有水潭,为山体增添了灵性。如图2是安顺建成的王家小坡游园,规模小但却因其丰富的地理形态增加了不少乐趣性。

图2 王家小坡游园内的熔岩洞穴Fig.2 Lava cave in Wang Xiao Po Garden

1.3城市山体资源特征

岩溶地区的山体有着特殊的绿地资源,以喀斯特地质为基础的绿地具备了较好的水热条件,由于石灰岩的可溶化性,使岩石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形状,从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次,不少的山体还具有着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如宗教寺庙或者名人遗址等,山体的利用使得当地历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弘扬,以上两类资源恰恰是构成园林或公园景观的要素。所以在喀斯特山体的规划利用中,要针对不同的山体植被资源、文化资源等,提炼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主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喀斯特山体公园。黔灵山公园就将佛教文化与野生猕猴作为特色,打造出了山地城市中一座不可多得的大型山体公园[6-7]。

由于城市山体的遗留性,山地城市内的山体公园有着很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城中之山为市民们提供了便利的登山条件。黔灵山、湘雅山和相宝山毗邻城市一环,市民们可以乘车甚至步行至公园,欣赏喀斯特地貌所带来的奇特魅力,还可以俯瞰市区,不仅放松身心、休闲娱乐,还能锻炼身体。真正体现了贵阳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绿化特点。

2 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利用现状

2.1山体绿地资源利用的数量规模

在贵州省特别是黔中地区,山体绿地资源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顺市为例,安顺市中心城区山地面积25073.4亩,共166座山体,山地区面积占46.8%,丘陵区面积占38.2%,山间平坝区面积占15%[8]。如此丰富的山体资源未曾被利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喀斯特山区城市发展比较缓慢,在经济和技术都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人们很难把目光放在山体开发这种几乎没有经济回报的项目上,山体本身的价值自然很难被发掘;其二,山体公园并没有规划在建成区有效绿地面积内,也没有纳入城市绿地各个绿化指标的计算中,但山体上公园已符合对于公园绿地的各项功能、设施、规模等各方面要求。由于未被纳入城市各项绿化指标计算的范畴,导致目前对山体公园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地方政府机关对山体公园的规划建设和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三,在城市没有扩张之前,市民与自然绿地非常亲近,对自然绿地是知足的。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逐渐消失的天然绿地消失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绿地的渴望,加上国家对生态环保的提倡,城市绿地的开发逐渐被重视起来。2014年安顺开始对中心城区山体绿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如图3),拟打造山体公园11座,小型游园19座,景观生态园133座,已初步建成2座。黔中地区丰富的山体绿地资源已逐渐得以利用。

2.2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的景观效应分析

山地城市山体公园由于地形和环境因素导致规模上普遍较小,然而分布较散的山体在规划设计上也要做到五脏俱全。首先,复杂的岩石地形和丰富的野生植被为天然景观的打造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奇形怪状的石头与野生植物天然的结合体展出了喀斯特景观的趣味性。其次,登山步道和观景平台无疑是城市山体公园的关键,不仅有着重要的功能性,还能通过设计打造出独特的景观,让人能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俯览城市美景;最后,从城市中的山体分布来看,较为分散的山体易于整合成为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山体与山体之间的相互呼应增加了登山者的乐趣,不过盲目的对山体的打造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规划的同时应注意山体开发价值的评价,做到选择性的打造。

图3 安顺市中心城区山体公园规划图Fig.3 Mountain park planning of Anshun City Center

3 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山体公园的设计方法

开发喀斯特山体公园,首先要做的一点便是山体评价。什么样的山适合利用,利用到什么程度,从什么角度去利用等都是开发一座山体公园需要做的评价工作。其次,如何对复杂的地貌进行描述并加以利用;山体植被丰富,岩石观赏价值高,如何设计才能将山体人工化降到最低等都是山体设计工作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山体公园的功能体现。

3.1深入调查,精准描述和分析现状

由于喀斯特地貌是由复杂的溶岩组成,地表凹凸不平,无法用等高线来详细的描述地貌现状。为了更好的对场地进行描述,就只有多维度、多方面来对喀斯特地貌进行描述。第一,实地考察,了解山体全貌对山体的设计至关重要,是进行山体绿地设计的首要工作。然后通过等高线辅助“植被-岩石分布图”把握山体现状,制定出合适的交通路线和景观节点。第二,针对“绿色喀斯特景观”,可将地表植被覆盖部分和岩石裸露部分区分表示在平面图上,并说明岩石类型,岩石落差程度、植被覆盖种类和土壤覆盖深度,喀斯特山体公园设计的难点就在于处理复杂的岩石分布,通过以上工作可以更好的了解岩石及植物的分布,更好的通过复杂的地形进行天然造景和植物造景。第三,打造一个景观,景观资源的评价是关键。只有做好前期景观评价才能更好的把握山体的开发定位和开发力度。袁道先[9]认为应该从自然环境质量和开发条件这两方面来评价一个喀斯特景观。张耀光、李钜章[10]选择景观奇异度(Mma)、美感度(Mmb)、科学价值(Mmc)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景观质量的模糊评价,而城市喀斯特山体公园不同于著名喀斯特风景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作用,城市喀斯特山体公园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模糊评价体系,而这套体系应以辐射人群密度、易开发度为主要指标,美感度、和特色文化为次要指标对市内的山体进行详细的科学评价并进行科学分类,方便政府对城市山体进行规划,选择合适的山体绿地资源进行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绿色喀斯特景观"价值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评价一座山一定要实地考察,只有通过亲临现场感受一座山,才能贴切的从易达程度、山体价值和开发难度这三个方面来评价一座山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的可行性。考察过后,便可照一定评价体系对一座山的绿地资源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开发,同时明确开发重点及思路。如安顺蹬子坡游园,该园位于安顺体育中心,整个山体的开发价值在于即将竣工的安顺体育中心这一景观。所以山体面朝体育中心的这一面修筑了石阶和栈道,游园的重心在临近体育中心一侧的半山腰的一片空地。图4是从半山空地所看到的体育中心全景。

图4 蹬子坡游园旁的安顺体育中心Fig.4 Anshun Sports Center beside the Deng Zi Po garden

3.2改变规划设计观念和思路,强化尊重自然的生态设计意识

“绿色喀斯特景观”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丰富的植被与裸露岩石的相互结合是最大的特色。减量设计[11-13]是园林设计中的一大趋势,其中提到园林设计中整治地形的目的并非使其人工化,而是要突出自然的特征,使其满足人类发展要求和自然发展规律。登山步道是山体公园的核心,登山步道的开发除了凿石为路外还可以架木栈道,木栈道的建设成本较低,对山体的破坏也较小,加上沿途的植被更有一丝丛林气息,但考虑到安全因素,应避免在峭壁、陡坡等危险地形上设置道路。在绝大部分地貌未被破坏的前提下,可对沿途具有可塑性的岩石进行改造设计,例如可做空岩石内部,在岩石内部种上特色植物作为自然与人为的特色小品,也可以在岩石之间的缝隙处种植鸟巢蕨等生存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较好的植物。总的来说,对于喀斯特地貌的改造要遵循减量设计这一原则,要以人类发展要求来利用地形,要以自然发展规律来改造地形。

3.3规划先进和科学设计

山地城市中的山体就像投资者手中的资源,只有合理的规划利用才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合理规划的前提是科学的评价,只有通过利用科学的山体绿地资源评价体系对规划中的山体进行合理评价分类,才能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打造最具有价值的山体公园。

山地城市山体公园需满足以下两点功能:(1)休憩功能:游人可以来这里登高,观赏某处的城市风景或者自然风景,也可以通过爬山来锻炼身体,只有游客们融入到山中才能叫山体公园。为了使游客们更好更安全的休憩在山中,应设注重登山步道和观景平台的设计,登山步道不宜太陡,也不宜建在悬崖边,观景平台可适当设计一些小品供游客休息娱乐,但观景平台不宜太广,破坏山体原貌。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步道和观景平台时一定要把安全要素放在首位,最好避免设计具有安全隐患的步道和场地,并注意设置安全措施。(2)景观功能:山体公园是人民娱乐休闲的公园,更是城市中的绿色景观,山体中大片裸露且没有特色的岩石可以通过种植爬藤来掩盖,覆盖有一定植被的部分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性的植物,水泥建筑中具有四季变化的山体能为城市增添不少活力。公共绿地对城市和居民来说都是利在千秋的,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在,“灰色森林”中的“绿宝石”更是弥足珍贵。

4 结 语

通过对山体绿地资源和山体公园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山体开发固然有其开发上的难度。但长远的看来,山体绿地资源的开发更具有价值。熊安香、郑乐平[14]将喀斯特地貌从艺术和科学的角度与其他旅游地区别开来。喀斯特地貌恰似鬼斧神工,无处不藏着奇山异石,只待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喀斯特地貌也是天然形成的地理现象,成因复杂,形态各异。每一座山体公园都是一本教科书,让人们在享受登山乐趣的同时懂得了喀斯特。散落在城市中的山体是一颗颗翡翠明珠,若经过精心雕刻便会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玉器,点缀着中国西部一座座美丽的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坐落在钢铁森林中的山体公园将会是西部高原的一大特色,更是贵州省一张独一无二的绿色名片。

[1]李高聪.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全球对比及其世界遗产价值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2]Waltham,T.Fengcong,fenglin,cone karst and tower karst[J].Cave&Karst Science,2009,28(4):355-369.

[3]ZHANG Zhong-hua,Hu Guang,NI Jian.Effects of Topographical and Edaphil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wo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s,Southwest China[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3(01):95-104.

[4]李兴中.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J].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5]李大通.罗雁.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测量[J].中国岩溶,1983,2(3):147.

[6]廖洪泉.贵阳市黔灵山公园旅游主题形象重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32-13034.

[7]文雪峰,魏晓,杨瑞东.黔灵山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分析[J].贵州地质,2010(01):59-66,72.

[8]袁道先.“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5):425-432.

[9]张耀光,李钜章.喀斯特景观的旅游资源质量评判[A].宋林华,丁怀元.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48-153.

[10]朱建宁.减人工之量,增自然之量——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内涵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3(08):5-8.

[11]孙凤海,李汉楠,孙作青.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排放模式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46-150.

[12]王敬帅.做好风景园林的“减量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4(17):89-90.

[13]熊安香,郑月平.喀斯特旅游地形象塑造旅游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99-101.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ountain parks of green space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ous cities in the karst region of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

ZHANG Yuan,WANG Zhi-tai*

(Forestry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survey,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of the mountain parks of green space resources in some cities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park of the mountainous cities of the karst region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establishment of mountain park of green resources is the only way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in karst regions.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he essential factor for a possible mountain park of green space resources.Mountain park of green resources i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 cities.It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cities.

karst regions;mountain park of green space resources;central Guizhou Province

2016-05-23;

2016-06-02

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喀斯特山区城镇山体绿地资源保护与公园化利用综合技术研究”(黔科合SY字[2015]3020)。

王志泰(1975-),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原山区及民族地区景观规划设计;E-mail:568487177@qq.com。

TU986

A

1008-0457(2016)04-0030-06国际

10.15958/j.cnki.sdnyswxb.2016.04.006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山体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