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夏骆驼巷考

2016-11-09安北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绥远城寨吴起

安北江

(宁夏大学 西夏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西夏骆驼巷考

安北江

(宁夏大学 西夏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西夏骆驼巷是宋夏边界上的一个兼有军事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堡寨。随着宋夏战争的更迭,它也经历了一个宋夏易手的过程,其名称由西夏的骆驼巷改为北宋的绥远寨。尽管史籍对其记载甚少,但仔细梳理相关文献亦可对西夏骆驼巷的设立与地望及其基本功能等问题作一比较清晰的梳理。

西夏;骆驼巷;北宋;绥远寨

西夏是一个以武立国的政权,其打破北宋欲以革唐、五代以来分裂之局面,成为西北强劲,最终形成与北宋、辽对峙之态势。在后期宋夏、辽夏的军事对垒中,其战争沿线修筑了大量城址堡寨。对城寨的考察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热点,然而,囿于史料匮缺,对有些城寨虽有所提及,但没有做进一步的梳理。本文就西夏骆驼巷的相关问题再做具体梳理,以便方正于大家。

西夏骆驼巷,其名在西夏文献《杂字》里有所作记载,在汉地文献里亦有所记载。①汉文文献有《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卷十)中记载西夏国城寨有二十六个,绥远寨属末等司。西夏名为“”。,音nej[nej],义揉、压;,音ɣjwã,义远。译为“绥远寨”。其官制为:一寨主、一寨副(疑为副寨主)、一行主。

一、骆驼巷的设立与地望

宋夏军事对垒中,双方在沿线修筑了大量的城寨。这些城寨不仅担负着军事防御的职能,而且对其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泾原路经略使章楶所言:“今日朝廷既展筑城寨,开拓疆土,一则要占据地利,倾覆贼巢;二则亦欲招置弓箭手,耕凿种孳,使之自卫、渐减戍兵。”[1]12035然而,在宋夏边界东侧的鄜延、环庆及泾原路所筑城寨甚是如此。

关于西夏骆驼巷,《宋史·地理志三》卷八十七中记载:“绥远砦,地本骆驼巷,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定边军二十里,西至宁羌砦六十里,南至横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砦约五十里。”[2]

《续资治通鉴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五百九“哲宗元符二年”:“环庆奏,乞进筑骆驼巷、萌门、白豹,及乞罢之字平等处进筑……七月十八日却筑萌门三岔,八月二日毕工。”[2]12123

《长编》卷五百十记载:“环庆路言进筑骆驼巷城寨毕工,诏赐入役民兵等钱有差。四月二十二日。布録云:己巳,环庆筑白豹毕后,移兵筑骆驼巷,将士特支;庚午,环庆又奏,已筑骆驼等寨。”[2]12150

《长编》卷五百一十记载:“(元符二年)庚辰,赐熙河兰会路青南讷心新寨名会川城,环庆路骆驼巷新寨名绥远寨。青南讷心五月十二日进筑,六月八日毕工;骆驼巷四月二十二日进筑,五月二十七日毕工。”[2]12160

综上所述材料:其一,骆驼巷和绥远寨实为一地,绥远寨是由骆驼巷更名而来;其二,其寨重修筑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四月二十二日。并且,在环庆路进筑骆驼巷、白豹城和萌门三岔时,白豹首先修筑,萌门置后骆驼巷居中。在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横山寨和宁羌寨归置于庆州;元符二年(1099年),建定边城归于庆州,而白豹城和绥远寨(骆驼巷)归属于定边军。②其中横山寨、宁羌寨、定边城和绥远寨归置源于《宋史》卷87《地理志·陕西路》;白豹城归置源于《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二八。

查阅有关史料,对西夏骆驼巷的记载出入不一。因此,骆驼巷的设立与地望显得格外重要。元昊“置十二监军司……河南洪州、白豹、安盐州、罗落、天都、惟精山等五万人,以备环、庆、镇戎、原州”,[2]13994-13995可见当时洪州、白豹等城寨属西夏所辖。在后期,白豹、绥远(骆驼巷)、安疆、神堂、横山等城寨又归辖于西夏盐州。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盐州辖有五原、白池两县。州境:东西二百四十八里,南北二百七十里。”由此可见当时盐州管辖范围甚广,边境南北可达一百三十余公里。庆历年间,白豹、金汤等城也实归西夏所有,“况庆州东路华池、凤川,与贼界金汤、白豹相接,兼北路东西谷,所距甚近”。[1]3141这也透出当时金汤、白豹城以北的城寨也属西夏所辖,骆驼巷也无疑由西夏所修筑,只不过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时北宋重获新修筑而已。

北宋庆州(今甘肃庆阳庆城)位于马岭水(今马莲河上游环江)与延庆水(今柔远河)的汇合处;环州(今甘肃庆阳环县)位于白马川(今西川)和归德川(今东川)以南处。而西夏盐州所辖区基本上是在环庆线偏东,现将《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七)中绥远寨附近相关城寨道里梳理如下:

(1)绥远寨:东至定边军二十里,西至宁羌砦六十里,南至横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砦约五十里。[2]2151

(3)白豹城:东至安疆砦四十里,西至东谷砦二十里,南至柔远砦五十里,北至胜羌堡五十里。[2]2151(今陕西吴起白豹镇)

(4)宁羌砦(萌门三岔):东至绥远砦六十里,西至安塞砦五十里,南至西谷砦三十里,北至王尚原界堠五十里。[2]2151(今陕西吴起县铁角城)

(5)安疆砦:东至德靖砦九十里,西至东谷砦(今华池县怀安乡)六十里,南至大顺城四十里,北至白豹城四十里。[2]2151(今甘肃华池县紫坊畔乡)

(6)通化堡:东至逋祖岭平界堠约三十里,西至绥远砦二十余里,南至定边军二十里,北至观化堡二十里。[2]2154(今陕西吴起琵琶城)

(7)定边军:东至九阳堡三十五里,西至绥远砦二十里,南至横山砦三十里,北至通化堡二十里。[2]2153(今陕西吴起县铁边城)

由此可见,绥远寨(骆驼巷)是在西夏盐州所辖内的白豹城以北,定边军以西,环州以东处。再者,定边军、绥远寨和通化堡之间的道里也大致相当,皆为20里左右,三寨形成犄角之势。这样可以判定绥远寨(骆驼巷)应该位于今天陕西吴起境内。吕卓民先生经实地考察后也认为骆驼巷亦在今天陕西省吴起县铁边城西二十里的一处古城。[3]76

根据上述里程推测,绥远寨位于定边军西二十里处,即在今天陕西吴起县铁边城镇约20里处。今考察陕西吴起县境内宋代城址时,位于铁边城以西的田百户村内有一古城遗址,此遗址保存较完好,城墙分内外两道,内墙较完整,外墙时断时续,城墙周长约2500米,城内面积680亩。城墙有城垛9处,高7.5米,垛间距离约330米,城南有校场,面积约8亩。[4]59其城址与东边的铁边城类似,据测此城应是西夏骆驼巷城址所在地。其具体方位如下图所示。

图1 北宋绥远寨周边军、周、城、寨区位图

二、骆驼巷的地位

在宋夏长达百余年的战争中,北宋与西夏之间也形成一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军事分界线。东至麟府,西尽秦陇。这条分界线不仅受到西夏和北宋两个政权的高度重视,而且双方各自视其为自己利益之所在。双方对沿边的城寨、物资和人口也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地去争夺,这也导致了西夏疆界在不同时期发生变迁,同时也致使双方史籍中对有些区域所建城寨的遗漏和模糊记述。西夏骆驼巷初为西夏所有,经北宋伐夏取其地重筑后,改名为绥远寨。战事的更替也使得其寨功能、地位发生偏移,由原先的重点军事防御扩展到安抚番汉民众及其屯田经济贸易。

(一)军事地位

北宋中后期,为防止西夏南侵,在界线不同处设置五路大军: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和后置的熙河路。其中设环庆路的直接目的就是控制延庆及马岭水一带交通要道,阻止西夏南抵关中。在此,西夏亦在其东境置三大主监军司:神勇军司、祥佑军司和嘉宁军司(其中洪州、宥州、盐州置于嘉宁军司)以便对抗北宋鄜延、环庆两路的势力。因此,在整个军事布局中,沿线城寨方显重要,①宋夏边界堡寨数目史书记载十分模糊,据目前研究西夏与鄜延路相邻的堡寨约有34个。这也使得沿线各城寨上升到军事、政治的关键地位。而绥远寨(盐州所辖)就是其中之一。

宋夏军事对垒其间,双方虽各修城寨,但西夏所修不多。这或许和西夏游牧民族特性及其军事实力有关,坚守城池力度不够,每次战后只是掠夺所需物资罢了。对西夏而言,在东线兵进盐州南部,攻取庆州以北各城寨,犹如一只楔子钉进北宋鄜延、环庆路之中,其东可遏制鄜延路的西进、北进,向西向南可攻击环庆路以便南下,可谓一举两得。如范仲淹所言:“臣窃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贼界百余里侵入汉地,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延、庆二州经过道路,使兵势不接,策应迂远”。[5]160西夏所建城寨堡的资料虽然不多,但从已有所建城寨来看,他们的城寨布局是很有规律的:基本上是按山脉走向和交通干线来分布,呈东西方向延伸。规模大,分布密集,异常罕见。[6]8

沿边所建小城寨不但自身形成联络网相互支援,并且和各大城寨一起形成一个星式“防护网”,即以各大城寨为防御点,以各小城寨为辅助,成众星拱月之势。另外城寨联络成一体也是北宋“五路北伐”惨败的教训,此后便下诏“熙河兰州西使城今已修葺戍守,其间有须增置堡寨、通接道路。”[1]7743“宜更自熙河安西城东北青石峡口、青南讷心、东冷牟至会州以来,相度远近修建城寨。仍自会州入打绳川建置堡寨,置与南牟会相接,即与泾原互相照应。”[7]元丰五年(1082年)“郡延路见修六寨,其长城岭寨以西,接连环庆路金汤、白豹,己指挥环庆路差三万人并边照应。若别有兴作,既是虚劳兵马。令徐禧、沈括计议当进筑城寨处,与曾布议定以闻。”[1]7905-7906元丰年间“诏河东进筑八寨,通道娜延。”[2]8866当然,绥远(骆驼巷)、横山、通化、神堂、东谷、宁羌、安疆、安化等寨堡也不例外,作为环庆路和鄜延路中间的小寨,对定边军、保安军较大军城的支援是功不可没的。这些小寨加上南边的白豹、金汤、大顺、淮安等城镇共同构成一个西连环庆,东接鄜延的防御带,也成为北宋后期永兴军路的核心区域。

因此,这些城寨对宋夏双方的军事防御尤为重要。如若被西夏所得,意味着这些城寨成为西夏军事强盛时南侵北宋关中领域的跳板,同时在撤退时也可以作为重点防御北宋北伐的屏障。如若被北宋获得,这些城寨除了构成御夏的国防带外,同时也会把中原先进文明洒向周边。

(二)经济职能

小城寨除了配合大型城寨作战外,也可为战前军事作后勤补给。同时在其聚集点范围内形成了屯垦区,庆州以北各城寨亦然如此。就延州而言,形成亦兵亦农之局面,“臣昨在延州,见知青涧城种世衡言欲于本处渐兴田利,今闻仅获万石。臣观今之边塞,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营田,据亩定课,兵获羡余,中籴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且使其兵徙家寨下,重田地,习地势,父母妻子共坚其守,比之东兵不乐田利,不习地势,复无怀恋者,功相远矣。”[1]3202-3203

除上述之外,这些城寨的经济职能也显于内部所置机构。犹如白豹城当时就有庐舍、酒务、仓草场等,“壬申,环庆副都部署任福等攻西贼白豹城,克之,凡烧庐舍、酒务、仓草场、伪太尉衙,及破荡骨咩等四十一族”;[1]3044米脂寨“其寨正当冲要,南直绥徳,北捍银、夏,粮储器甲万数不少”;[1]7673磨崖寨“得男女万人、牛羊三万”;[1]7697韦州“界沿边野寨各相去二三十里,毎寨实有八百余人、马四百匹,以护耕者;又逐处蕃马全然瘦弱,堪任战斗者全少”[1]11244等等。这些城寨在后期不但融入到各级大城镇体系中,甚至有些形成单一的城镇。从《宋会要辑稿》“食货”和“商税杂录”中来看,永兴军路中的寨最多,秦凤路中的城最多。②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永兴军路:1城,21寨,4堡;秦凤路:4城,19寨,9堡。第5069页。城寨,不仅经营着自身周边的经济圈(榷场贸易),同时也开始为国家纳税。譬如在寨里设置酒务,除了管理城寨里酒的酿制、买卖,还担负着对国家酒税的缴纳等。由此可见,这些城寨的经济发展不但没因战争的破坏而衰退,反而愈加兴盛。

另外,小城寨据点基本修筑在各路要道上,“其堡寨城围,务要占尽地势,以为永固。其非九百步之寨、二百步之堡所能包尽地势处,则随宜增展。亦有四面崖险,可以朘削为城,工料但如所约可足。”[1]7896这不仅保障了屯田经营的安全,而且还加快了战时军粮的输送,也减少了由中原运粮至沿边的麻烦。宋夏在沿边设置的大城镇不多,反而如绥远寨这样的小城寨颇多,原因何在?或许是因战事时间的特定性,一旦形势发生转变,它们可能就会被废弃,因此规模不需要太大。随着战事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有些较大的城寨在升为军州的同时,也成为沿边区域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譬如,北宋后期天都山西安州等成为重要城镇和经济发展区,宋代的葭芦寨在金代成为葭州。大小城寨共同构筑了北宋西北边陲的防御体系。如此断断续续的经略,到徽宗时其防御态势可谓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结 语

宋夏对城寨的筑建,西夏早于北宋。西夏自己修建城寨约始于元昊父德明时期,在景宗元昊时期更加体系化。尤其在北宋境内设立骆驼巷、白豹、大顺、横山、金汤等城寨,其防守时间长达几十年,这对北宋鄜延、环庆两路的宋军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西夏骆驼巷,是宋夏边界上的一个兼有军事和经济双重性质的城寨,位于定边军西二十里处,即在今天陕西吴起县铁边城镇以西的田百户村。骆驼巷因宋夏战事关系的变化,其名称、归属权和性质也发生了更改。

然而,纵观宋夏战争,从宋太宗到宋钦宗,宋夏之间的“和平”期并不多。战事尤以宋咸平、庆历、嘉祐、熙宁、元丰、绍圣和元符年间为甚,在此期间所建立的城寨也是最多。这些城寨中不仅有大城寨,也有许多小城寨。哲宗前期,因其年幼,朝政大权曾一度被高太后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所控制,对西夏实行保守的妥协政策,一方面归还原先西夏所占据之堡寨,①如宋元祐四年(1089年),宋归还夏米脂、浮图、安疆、葭芦等寨。另一方面也给予西夏大量物资。这样又使得北宋丧失掉从西夏手里取得的许多城寨。直到元祐年间西夏再次出兵攻熙河、鄜沿路,②宋元祐五年(1090年)西夏出兵攻毁兰州质孤、胜如等寨;宋元祐六年(1091年)夏攻宋熙河、鄜延诸路,又攻麟、府等州。才打破了这种妥协的场面。三年后(1093年)哲宗亲政,又拉开与西夏战争的序幕。这样反反复复的争夺,使得骆驼巷等城寨的地位愈加上升。

西夏骆驼巷虽然是宋夏沿边的一个很普通小寨,但正是因为宋夏双方对这些小寨堡的彼此占有,才使得各自军事势力起伏不断,进而推及到国家疆界的伸缩。

[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吕卓民.西北史地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吴起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吴起县军事志(公元前445年~公元2005年)[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5]范仲淹.范仲淹全集:上[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李进兴.西夏陶模[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7]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二〇)[M].北京:中华书局,1957.

〔责任编辑余粮才〕

Research on the Xi Xia Camel Lane

An Beijiang
(Institute of Western Xia Research,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750021,China)

The Camel Lane in Xi Xia Kingdom is a stockaded village,which has a nature of being both military and political,on the boundary of the Northern Song and Xia Dynasty.Due to the frequent wars between the Northern Song and Xia Dynasty,it was changed to the terri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was renamed SuiyuanVillage.Not only are there very few historical records on it,but its position is wrong in some relevant maps.Therefore,this papermakes a correction on its establishment,geographical location,as well as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Xi Xia Camel Lane.

Xi Xia;The Camel Lane;Northern Song Dynasty;Suiyuan Village

K928.6

A

1671-1351(2016)03-0107-04

2016-03-12

安北江(1988-),男,甘肃天水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绥远城寨吴起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云南最后的神秘村落——城寨
1928—1929年绥远鼠疫流行的经济影响
宽厚的“绥远方式”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从城寨到屋村,寻找隐藏的赛博朋克之城
香港:城寨春梦
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
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