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16-11-09焦华富

地理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社科工业化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因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发展,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在我国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抚顺、阜新、鹤岗、鸡西、大同、阳泉、淮南、淮北、六盘水以及锡林郭勒等均为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基本是“缘矿建镇、联镇成市”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贯彻“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理念,强化“煤炭基地”的单一功能,弱化“煤炭城市”的综合功能。长期的积累导致城市产业结构“一煤独大”,以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服务业相对落后,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固化严重。受煤炭资源空间分布状况的影响,导致城市的空间结构松散,建成区呈组团状分布,并沿主要交通线路延伸,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高、利用率较低,城市用地比例不尽合理。

因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长期大规模开发缩短了其生命周期,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迟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性矛盾导致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弱。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全国层面的经济转型发展和煤炭、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以及部分城市的煤炭资源枯竭,导致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包括产业转型、空间重构、功能转型3个方面,其中产业转型是核心,空间重构是响应,功能转型是目标。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城市有不同的转型途径。立足煤炭资源和产业基础实施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重新选择和培育非资源型主导产业,向多元化发展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城市空间重构方面,应加强城市规划,引导产业、人口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城市形象。

焦华富,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地理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60余篇。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社科工业化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人文社科
安徽省煤炭资源特征分析
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