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双语教师专业汉语课程培训中开展“做中学”的尝试

2016-11-08刘岚卡力比努尔伊明谭洁

教师·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做中学

刘岚+卡力比努尔?伊明+谭洁

摘要:专业汉语课程是双语教师培训中的学科专业课,在对科学专业双语教师专业知识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探索,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了“做中学”体验式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师;专业汉语;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125-02

一、前言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开展双语教师培养及培训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实施了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及完善的制度保障下,积极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提高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一直是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近几年,许多研究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方式等方面做了实践探索,这种“教研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教学改革,使得双语教师的培训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激发了参训教师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研究缘起

自2011年以来,笔者一直承担学校双语教师培训的课程,尤其在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程讲授中,以38名参训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任教学科、学科背景、汉语表达能力及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科知识培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任教学科:38名参训教师中,只有14位教师长期或者间接从事过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占总人数的36.8%。这意味着多数参训教师不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及学科特点。

学科背景:38名参训教师均为非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其中有理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背景的为18位老师,占总人数的47.4%,这意味着在科学专业汉语理解方面,大多数教师或许存在理解的障碍。

汉语表达能力:通过入学前口语表达测试来看,只有4位参训教师发音基本标准,吐字清晰,与测试教师沟通没有障碍;有18位参训教师基本能听懂测试教师的表达内容,基本能用句子表述,但回答与交流时,表现出吐字不清晰、语序颠倒、用错词语等现象;剩余16位参训老师,在测试的时候,要么基本不回答用点头或者摇头表示,要么只能断续用两到三个词语来回答问题,基本不能完整表述句子,更有甚者完全听不懂测试老师的表述。这意味着在科学专业汉语课讲授中,增加了专业术语强化的难度。

专业知识方面:38名参训教师在入学时都参加了培训方组织的专业摸底考试,目的是了解他们的学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试卷类型包括填空题(针对专业汉语常见的词汇组词、标注拼音,占总分值20%)、判断题、连线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测试内容来自小学科学书,难度适中,占总分值80%)。通过测试、分析试卷得出,只有2名教师考了60分,期中78.9%的教师处于45分以下;从答题情况来看,基本在专业知识方面丢分严重。

很多参训教师没法理解专业汉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鉴于此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分析小学科学专业教材知识结构后,结合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最后发现,“做中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师能够放开束缚,积极愉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可以充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快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

2.概念界定

双语教师:也叫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双语教师可以是少数民族教师,也可以是汉语教师;可以是使用汉语授课的教师,也可以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教师;可以是能够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两种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具备双语能力的双语教师),也可以是只能使用汉语或少数民族语一种语言授课的教师。

但本文中的双语教师特指少数民族教师,只能使用少数民族语一种语言进行流利授课的教师,即使是掌握了另一种语言能力,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专业汉语:为提高双语教师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主要呈现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各个学科专业词汇及教法,教师参训根据自己进修的学科,选择相应的专业汉语课程。比如,本文中指的小学科学专业汉语,使用的教材由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编写,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章节体系是按照小学3~6年级内容体系进行梳理的,主要包括两个模块,以内容提要呈现的科学知识模块和以教与学呈现的科学活动、科学方法等。

“做中学”:“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最早是由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杜威提出的。而我国普遍专家学者整体认为,“做中学”是针对科学教育而言的,“做”和“学”的真正内涵是指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其核心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与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在内涵上一致的。

但本文中的“做中学”并非指纯粹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而是包含了参与式活动、验证性实验、课堂教学模拟等在内的活动,参训教师在参与此类活动中在专业术语理解、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做中学”课堂教学案例1.案例描述

纸是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程中第一部分的内容。此节内容由两个概念(纤维、纸浆)和三个教学活动(纸的观察、造一张纸、不同用途的纸)组成。笔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及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引导参训教师“做中学”中完成“造一张纸”教学活动。

【教材内容呈现】

活动目的:经历纸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感觉到纸张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节约用纸的习惯。

材料:纸巾、杯子、水、搅棒、棉布、毛巾。

步骤:

(1)把一小张纸巾浸湿,揉成纸浆团,放在杯中;

(2)加一点水化开,调成糊状;

(3)再加些水,搅拌成均匀的稀纸浆;

(4)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

注意:纸可以是餐巾纸、卫生纸、皱纹纸等质地柔软的纸;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滴加蓝墨水或红墨水,造出蓝色或红色的纸。

2.活动设计与教学过程(18分钟)

【教师引导】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录像】 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师提问】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活动开始】我们来造一张纸

教师:鼓励参训教师阅读课本中有关造纸的操作流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其他学员认真听,并标出发音不准或者读错的字词,之后大家一起纠正。(此环节,参训教师抢着要阅读,表现很积极,因为提前预习新课是每天的作业,通过阅读可以检查学员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再次强调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及活动要求。

分组实验: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活动小组,开始实验。期间教师巡视指导,答疑解惑。

本环节共20名参训教师,分为4组,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有任务分工,大家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共同操作,边做边记录,为实验之后的汇报交流做准备(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评选出在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创新等方面最优秀的一组,计入考核成绩)。

【交流分享与评价】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组造的纸,介绍内容包括纸的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创新部分、发现等。

在本环节参训学员除了评价自己和其他小组的造纸过程外,还说出了今后在自己教学中讲授此内容的一些想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关科学探究与实验操作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向老师及同班有经验的老师询问,以求解答。通过交流,发现学员对纸浆、搅拌、纤维等核心词汇已经熟练掌握,而且应用恰当。

【总结提升】

教师提问:我们造的纸与现在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下的回答:相同点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不同处是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教师提问: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纠正其吐字发音,帮助发言者梳理、组织表达的语句。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而科学教师如果不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不熟悉“做中学”的操作流程,怎能更好地教学生?所以,在小学科学专业汉语中倡导“做中学”学习方式,既能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理解核心词汇的含义,还能帮助其熟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活动流程。

三、总结

总之,通过这种“一举多得”的“做中学”活动,我们看到了参训教师在语言表达、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成长,这需要我们继续坚持。

参考文献:

[1]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2]田征.小学科学专业汉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卢苇.“做中学”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4]王新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猜你喜欢

做中学
商务英语函电“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之建构研究
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小学数学 “做中学” 情境整合教学探讨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基于VB的探究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