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会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2016-11-08

金融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会计学应用型学院

覃 娟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会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覃娟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此目标指导下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该学科的建设,同时更有利于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会计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独立学院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输送学术理论够用、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学”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如何使实际教学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校、学生、家长、市场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围绕“会计学”课程培养计划的修订、教学体系的整合、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及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组织等环节,探讨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来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持。

二、国内外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国外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1.重视通识教育

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强调人才的通用性,在高等教育层次尤其注重发展通识教育。许多一流大学的核心课程几乎都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思辨性,引导大学精英形成对社会、道德及环保等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精英人才独立思考、善于判断的基本素质。

2.充分围绕市场需求组织教学

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的许多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改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学”课程为例,学校会邀请会计事务所直接参与到高校课程设置的实际工作中,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增强了人才适应性,提高了就业率。

(二)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1.专业教育优于通识教育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里,专门设置有通识通选课程的栏目,许多高校师生在观念里会把通识通选课划分到“副课”的类别里,认为只要提供符合标准的答案即意味着对知识的掌握。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教师在授课方法方面,重教有余而重学不足;灌输有余而启发不足;复制有余而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刘永泽和孙光国,2006)。与此相反的是,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被列为核心课程,许多师生形成了专业课即核心课、即“主课”这样的观念。专业课要学好,这样的观念本没有错,但是把专业课与通识教育课人为割裂开来,容易让学生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虽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及快速学习、善于总结的综合能力培养就显得不足了。说到底,还是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时,是否能真正践行“授人鱼还是授人以渔”的育人方式。

2.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对接通道仍不够畅通

国内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往往侧重于理论方法的掌握及使用,而忽视了市场上常用的一些实务处理方式。教师的案例往往也是人为创设的一些情景,与实际情况是相脱节的。这样就造成许多大学毕业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无所适从,需要企业内部的导师手把手地教学一段时间后才能独自完成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方式及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

3.小结

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诸多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应按照“应用+技能+素质”的模式(张晨民、高静颖,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的学者提出应按照“订单式”的模式(伍自强、吴海云、魏先林,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的学者提出了可按照“1442”的模式(毕劲,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认为,教学模式有许多种,但是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作为出发点及归宿,只有适应本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可行的。

三、当前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独立学院大多是依托母体学校及社会力量来实现联合办学的,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等几乎都是照搬母体学校的做法。而母体学校大多为综合性的大学,甚至还有学术型、科研型的大学,显然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母体学校是不完全一致的,一味照搬母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设置往往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合适的教材较为缺乏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会计学教材要么是面向本科层次第二批以上的教材,要么是高职高专的会计学教材,真正为独立学院师生量身打造的适用教材比较缺乏。有的独立学院在开展教材征订时,会为了图省事而选择与母体学校一样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因此,一方面我们呼吁出版社可以多提供适合独立学院教学使用的教材,同时也鼓励独立学院的教师团队能从实际出来,参与教材的编著。

(三)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会计学”课程是我院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很容易走入传统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化道路。在学时分配上,理论课时的比重过大,实践课时的学时不足;在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以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式教学方式为主,强调概念、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比较欠缺。

(四)现行考核方式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本课程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会计流程、手工记账的原理、电子记账的方法以及具体财务问题的实务操作方法。现行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围绕平时考勤+期末卷面考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而对于学生的实训操作以及学生对会计岗位的适应性等方面的考核比重较低。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是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考核的时候,应该更关注9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创新对学生的考评机制,以考核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考核的完善来带动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完善。

四、课程改革思路

(一)根据课程性质来确定改革目标

会计学专业在高校招生时一般采用文理兼收的方式,这门课程被誉为文科类课程中的工科,因此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本门课程的改革目标为:以“理论够用,能力为先”为考量依据,将市场经济规则、会计准则及制度、实务技术方法等融合编排起来,通过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实现厚基础、活模块、提升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根据改革目标来构建教学体系

1.通过对区内外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考察、调研,对当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系统性改革。

2.在吸收已有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当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总课时51、理论学时33、实训学时18,在课时范围内相应安排了六个模块的教学及实训内容,分别是会计理论基础模块、手工账模块、电子帐模块、报表分析模块、财务预测及决策模块以及会计岗位适应性模块。同时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及学生特点,为各个模块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比重,重点要求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重点掌握会计循环的整个过程,熟悉手工账、电子记账的操作,基本达到会计岗位的从业要求,较为了解财务报表分析及宏观财务分析及预测决策。

表1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安排

3.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与对口的企事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本门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见习、学习。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学校的各项资源,建立电算化综合实验室。在综合实验室内,以财务软件为基础,综合使用营销软件、旅游软件及物流软件,引入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市场角色,来完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模拟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组织教师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各种实践教学工作,选送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及教育培训基地参加实践,培养对象每年到企业一线进行进修学习(或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累计达到规定时数的,学校按出差给予相应的差旅补助,以此激励专业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五、总结

马克思曾经说过,“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

越是必要”,意即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会计学教育理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只有以市场要求来定课程,以行业岗位标准来训练学生技能,并逐步发展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体现本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冯国雷.构建自主教育平台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自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

[2]王锐,王华.基于协同创新模式下产学研合作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6(16).

[3]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

[4]江其玟,陈志斌,朱翔.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16(12).

[5]曹运佳.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究[J].新经济.2016(20).

[6]高利芳,李庆华.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J].财会通讯.2016(16).

项目来源: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年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JGA414。

猜你喜欢

会计学应用型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院掠影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