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的色彩应该是我希望的样子

2016-11-07蝴蝶效应提供

数码摄影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客观性技法手工

蝴蝶效应提供

我们都是社会机器极速运转下被裹挟的个体。

我们能否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手工上色是我认为「慢下来」且非常珍贵的事情,因为只有「慢」才有机会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我是史国威。 2006年德国多特蒙德摄影学院研究生的毕业创作是自己在德国生活的总结,那一次我决定冒险尝试将绘画运用到摄影上。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整个过程,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手工上色工作的逐渐推进,我慢慢觉得彩色摄影相对于手工上色的照片,显得枯燥且苍白无力,通过手工的介入反而更符合我个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也符合我对色彩的理解。我喜欢手工的介入,在黑白作品上重新创作。我觉得,当上完颜色之后,作品会脱胎换骨自成一种特有的气质,这也深深地吸引我不断探索下去。

在拍完一张照片后,我会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手工上色的过程,所以我有机会面对一张巨大的黑白画面,缓慢地演绎图像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我用色和笔触的深浅,几乎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叙事方法,而这些反复上色的动作同时被压缩在一个瞬间的影像里,正是由于时间的沉淀才使画面产生了这种疏离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我的创作风格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人物题材基本上淡出我的视野,反而向平常无奇的、平面化的、抽象化的画面方向发展。到2013年左右的系列都是大场景、大尺幅黑白照片手工上色的作品,这样的风格在我目前的作品里逐渐占据主导。如果说之前关于人物的作品是所见即所得,由表象到表象的直抒其意的话,那么近期的作品可能会寓意更多一些。我现在不想用那么强烈的色彩或者是构成来“大声”讲故事,反而趋于用一种平和的语调来描述一个深刻的话题,或矛盾的现实。对于我个人而言,目前作品里蕴藏的矛盾和内心的不安比早期作品更加强烈了,我把它隐藏在一个表面平静的画面里,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其实背后是种无法形容的残忍和焦灼。所以,由人物转向景物、由具像转向抽象、由表象转入内涵,这个转变过程是与我的生活和经历、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的。

从技法上,手工上色对色彩的要求、色彩的把握、以及染色的技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认为早期的作品是我手工上色技法进步的一个转折点,从这时候起,我对大面积复杂色彩的把握更自如了,手法也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都跟西方艺术史中的名作有关,这也是我当时研究的一个课题。我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作品作为框架,来替换中国的一些人物或者符号化的东西。这是我当时一种尝试,并且也做了大量的有关这个题材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艺术和技艺是紧密结合的,不能抛开技艺单纯聊观念,无法实现的艺术观念是没有意义的,技艺在艺术世界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技艺精进的方法是建立在大量的失败基础上的,因为手工上色的其中一个特性是不可修改性,上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每一笔的动作,包括呼吸、颜色的深浅、水分的多少等等,这些都需要精确的控制。但是近期的作品,我反而会突出所谓的“瑕疵”,我认为现在细致精确的色彩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反而想放轻松一些,让笔触发挥的余地更大一些。就像是松开缰绳,让它随着自己的感觉去驰骋,这也更符合我目前创作的方向的技法特点。

我借助大尺寸的画面,经过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手工上色,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压迫感的图像,摆在观众面前。我希望凭借图像本身的气质可以震撼观者的心。我也试图努力做文字不可形容的、触动人们麻木神经的图像。这是我对作品的追求,也是我认为艺术存在的一个意义。

运用摄影记录下场景,然后再通过手工介入的方法,一次次模糊摄影的客观性,让这种客观性变得越来越弱,绘画的主观性愈加强烈,这种图像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就像我拍的那些道路、公园,通过手工的罩染和笔触的叠加,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也是我的目的所在,世界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吗?所以,我现在的创作在有意识地模糊摄影和绘画的界限,摄影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工具,就像毛笔、颜料,其本质特征是客观性的。我试图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语言来讲述一个不可言说的事情,用图像打的哑语的这种描述,可能对我目前的创作更形象一些。

猜你喜欢

客观性技法手工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客观性与解释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