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2016-11-07王艳萍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师

王艳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19-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现在的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较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2.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往往把让学生自己动手的环节都包办了。例如,教师把生字的读音和生词的意思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就可以。如果总是教师包办,那学生真的无事可做了。而作为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或者和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来解决,而不是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这些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是适当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又是活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应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组织、激励、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圈点批注法(预习笔记)、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语言赏析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4.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在阅读课开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后果。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课文成语、写作文片段、介绍名胜古迹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5.在表扬鼓励中保持学习乐趣

荣誉感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平时,尽可能细心留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许多学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用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或是一个小小的鼓励的眼神,都能更好地给了学生的信心,能够激发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我从来不会对后进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在课后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不够好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哪怕他们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也会给予表扬。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及鼓励。

总之,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带着信心学语文,才能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背课文的小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